赞叹他人的善行,本身就是一种善行,而且人家知道以后,会更加勤勉地行善。我们在与人相处中,如果没有特别必要,最好不要批评别人,而要学会赞叹他人的善行。别人一定有善的地方,而且,在大乘修行人心里,每个众生都是父母,都值得恭敬和爱戴。
2025-08-12
清 · 无量寿佛图自古以来艺术家为佛造像是普遍的艺术现象。无量寿佛是阿弥陀佛的译名,又名无量佛、无量光佛等。这幅西泠印社珍藏的近代海上画派代表画家任薰《无量寿佛》像的开相,富于个性,双目炯炯,显现睿智与神威。
2025-08-12
感谢两位同学的分享,刚才第二位同学说放下,我简单解释一下。放下,是放下你的执着;放下,意味着知行合一。比如说放生,你放生是知行合一的才行。
2025-08-12
我们讲的“缘起”是说一个法(事物)的显现,要依赖很多因缘条件的积聚。任一法都不能独立显现。要显现就要跟周围有比较,如果没有比较,它是谈不上存在、不存在的。
2025-08-11
一、供灯的十种功德《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宣说了供灯的十种功德:1、照世如灯 2、肉眼不坏3、善恶智能 4、得于天眼5、得智能明 6、灭除大暗8、具大福报 7、不在暗处9、命终生天 10、速证涅槃二、供灯的发心很重要我们供灯
2025-08-11
南宋佛画:阿弥陀如来接引图阿弥陀如来面相圆润,双耳垂肩,双目清净明莹,法相慈悲安详。身着红色袒胸佛衣,左手当胸结印,右手下垂施与愿印,足踏双莲,双足一前一后,呈行走姿势。以示阿弥陀如来自西方极乐净土,前来接引往生的众生。
2025-08-11
禅宗来说,觉受,要不要空?为什么提出这个问题呢?因为有些不同看法。禅宗公案来看,婆子烧庵,这个公案都知道,凡夫执着觉受,而没有觉受又落入断灭见。有蕴在,就有觉受。阿罗汉是心与蕴分离,执偏空涅槃。
2025-08-09
佛经有云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作渡人舟意思是说当众生遇难时只要诵念菩萨的名号便会得到菩萨的救助但是如果一个人有这三种表现念再多经拜再多佛也无用修行人一旦有这些表现,天天念经拜佛也无用嗔恨心重《佛说遗教经》中说:“嗔心甚于猛火,常当防护
2025-08-08
常随佛学与恒顺众生是普贤十大愿中极为重要的两个大愿,一者上求佛道,一者下化众生。上求下化,悲智双运,最终才能福慧圆满。对于数之不尽的众生,如果能根据他们的习惯、需求,逐渐引导他们远离苦海、获得安乐,就是所谓的“恒顺众生”。
2025-08-08
画面正中为一观世音菩萨立像,跣足,立于莲花座上,莲座由流云托起。头戴化佛宝冠,左手擎起,右手下垂。菩萨面庞丰满,容貌安祥。背后有六根修竹。菩萨右侧有一侍立的和尚,左侧有一托花盘的女像供养人。此二像仅及菩萨像高度之半。
2025-08-08
敦煌莫高窟壁画双头瑞像第237窟为中唐代表窟之一,殿堂式覆斗顶窟,分前后室,主室平面呈方形,正壁开一方形盝顶深龛,内设马蹄形佛床龛。四披为吐蕃时期敦煌壁画新出现的题材瑞像图,共计37幅,分中亚印度瑞像、西域瑞像和河西瑞像三类。
2025-08-07
“有口若哑,有耳若聋。绝群离俗,其道乃崇。”——《西方确指》“绝群离俗”,一个修道人一定要念念回光返照,回归自性本源。“有口若哑”,虽然有口,但要慎言,好像哑巴一样,不要随便说话。
2025-08-07
参加寺院法会,需要知道的事全在这法会是佛教的仪式之一,也称法事、佛 事。很多人通过法 会而了解佛教,广义上来说,各种讲 经说法、供佛、斋僧、布施等活动集会,都是法会,其根本宗旨是“以法相会,如法修行”。
2025-08-07
何为“结缘”结缘,最初是佛教用语,现已被人们广泛使用,是结下善缘的意思。这个词最初是与佛法结缘之意,以此为生命种下得度的因缘。摩诃止观卷六下即有“和光同尘,结缘之始”一语。
2025-08-07
庞居士夫妇有一儿一女,一家四口都开悟了,所以庞居士说个偈子:有男不婚,有女不嫁,合家团圆圆,共说无生话。有一个和尚听到之后,也说了一个偈子:“无男可婚,无女可嫁,大众团圆圆,说甚无生话。
2025-08-07
近年来极端气候越来越频繁,夏季一年比一年炎热。气温高容易中暑,严重的中暑若处理不及时,甚至会有生命危险。为什么中暑这么凶险?这就要从人体的循环模式说起。
2025-08-06
宗庙飨之,子孙保之,就是被祭祀。尧在山西临汾有尧庙,就是宗庙飨之。舜的庙在哪,我还不知道。禹的庙、大禹陵,据说葬在了绍兴。宗庙飨之,子孙保之,尧舜禹的后代也很多,跟孔孟一样,要是去找也会有尧的多少世孙、舜的多少世孙,子孙保之。
2025-08-05
今天为大家介绍《佛说受十善戒经》,出自乾隆大乘律部·第1088部,是一部佛教经典。其中佛陀开示贪图淫欲的人有十种过患。哪十种呢?为大家摘录如下:原文:淫有十过患。
2025-08-01
居士修行的 “开门七件事”老百姓早起开门有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讲的是人们每天辛苦劳碌无非为了这些日常所需然而完成生存所需并不能万事大吉我们都处在生命的轮回里想要减轻烦恼、消除违缘增长福报、获得更长久的安乐有必要每天做好下面这七件事居士修行的
2025-08-01
在寺院过堂都会看到,吃饭前大众要唱《供养偈》,奉请十方诸佛菩萨临斋,然后会有一位师父拿着小刀和小手,从供台上取少量饭粒放到斋堂门口的小台上,这个仪轨是做何用的呢?过斋时为何要给众生出食?其实这是过堂时施食仪轨,叫出生食,也就是施给众生食。
2025-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