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佛学

学术观点

礼佛时如何观想?

礼佛时如何观想?

礼佛、拜佛,是佛弟子最基本的修行功夫。
10月10日 10:52
半山一觉见奇峰——写在一音禅师苏州东山书法作品展开幕之际

半山一觉见奇峰——写在一音禅师苏州东山书法作品展开幕之际

文/程冠军欣闻一音禅师近期将于苏州东山眠佛寺妙觉园举办个人书法作品展,遂作此文,以示庆贺。这次书法展是今年一音禅师所举办的第二场个展。盛夏时节,一音禅师在美丽的西子湖畔——弘一法师剃度出家的虎跑寺举办了名为“虎跑问泉”的个人指墨画展。
10月09日 15:38
何谓自利利他?

何谓自利利他?

佛教被称为“自利利他”的教义。自利利他的自利,是指自己得到幸福,而利他是指让他人得到幸福。这是学佛之人很重要的态度。要深入地理解自利利他,就必须要了解佛教的根干——因果的道理。因果的道理教给我们:善因善果,恶因恶果,自因自果。
10月08日 12:01
什么是无我?

什么是无我?

什么是无我?这是佛学中非常反常识的一个概念要理解什么是无我,先要理解什么是"我"。"我"梵语直接翻译过来的意思是:恒常不变的独立个体。有两层意思,一层是恒常不变,一层是独立、自在。
10月03日 23:04
一纸法喜,无量善缘——品读一音禅师书法

一纸法喜,无量善缘——品读一音禅师书法

品读一音禅师的书法作品,恍若“满船空载月明归”。其超脱的境界,如宋人严羽在《沧浪诗话》中所说:“羚羊挂角,无迹可寻”。其中妙处,“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
9月30日 11:19
没有智慧的磕头,疲劳身心而已

没有智慧的磕头,疲劳身心而已

什么样才算是善知识?先分别,你要有智慧才能认得什么是善知识。善财五十三参参到观世音菩萨,那是善知识,没有问题。当他参到婆须蜜女、参到无厌足王,什么是无厌足?杀人无厌足,他一天都在杀人。
9月29日 14:40
在家学佛的人,如何对待家庭问题?

在家学佛的人,如何对待家庭问题?

在家学佛的居士,必须要清晰界定自身的角色与责任。作为家庭中不可或缺的一员,我们承载着家庭的责任与义务。首要任务,便是营造和谐美满的家庭氛围,只要在家庭安定和乐的基础上,我们才有更多的能量去护持道场。
9月26日 11:41
佛教为什么说我们应该为出生为人感到欢喜呢?

佛教为什么说我们应该为出生为人感到欢喜呢?

问:佛教说要为出生为人而感到欢喜,但是我不仅不觉得欢喜,有时甚至还会怨恨把我生下来的父母。虽然自己也觉得不该有这种想法,却还是无法为出生为人而感到高兴。
9月24日 12:33
佛教否定未来的存在吗?

佛教否定未来的存在吗?

问:有佛教学者说,佛教讲说“无我”与“空”,并没有教导我们死后的世界。他们说的正确吗?答:现在很多人都认为,所谓死后的地狱、极乐,是在印度有着极端的种姓歧视的时代才会相信的事情。
9月22日 22:40
拜佛的宗旨利益

拜佛的宗旨利益

我们在拜佛时,一般都是行头面接足礼,这是一种至诚恭敬的礼仪,又称顶礼,即是以我们的头面,去接诸佛菩萨的双足,也称为“五体投地”。
9月20日 10:44
我们为什么要念经?

我们为什么要念经?

我们为什么要念经?念经做什么?调伏我的心!你念《普门品》,观世音菩萨就在对你说法,菩萨的胜行就现前了。经上怎么说、菩萨怎么做?我就怎么做。对经如对佛,要这样用心。经义甚深的,你反观自心就通了。若有众生能够生起清净信心,必定获得无量善根。
9月17日 15:36
人与人之间为什么会有差别?

人与人之间为什么会有差别?

问:虽然都说“人人平等”,但是我却难以苟同。因为比起那些出生在富裕的家庭里,又能文能武体学兼优的人,自己出生在贫穷的家庭里,成绩不好又没什么一技之长,这之间明显有着巨大的差别。
9月15日 20:22
参访寺院——从合掌开始

参访寺院——从合掌开始

每当我们走进寺院,尤其是进入大殿时,常常会看到周围的人行合掌礼,自己在不知不觉中也跟着一起合掌,心里也随之而变得清静了一些。合掌,作为佛教中最简单的礼敬,做起来很容易,同时也能够表达我们的诚敬之心。
9月13日 09:00
学佛和生活中的“不顺”由何而来?

学佛和生活中的“不顺”由何而来?

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许多事业从开始到结局,终免不了受到种种障碍,学佛修行也是如此。修学佛法,求证至高无上的阿耨多三藐三菩提,并不是短时间内可以达到的。
9月12日 09:56
居士能接受出家人及寺院的馈赠吗?

居士能接受出家人及寺院的馈赠吗?

在寺院参与志愿服务的居士们,常常会面临一个共同的疑问:面对僧侣用餐后剩余的食物与供奉的水果时,究竟应如何处理?尤其是当这些供养品被分配给师父们,若师父把一些供养再转赠给居士是否违反了宗教戒律呢?那么
9月09日 08:49
为何将我慢比喻作高山呢?

为何将我慢比喻作高山呢?

我们常常听到一句话:我慢高山,法水不入。这里的慢并非速度快慢之慢,而是傲慢之慢,众生由于被无明妄惑障覆于心,而生执取,恃己凌他,贡高自大,因我而起,故称我慢。
9月07日 16:58
因果的道理是怎么回事?

因果的道理是怎么回事?

问: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因果报应”或者“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等有关因果的说法。我也曾听说因果的道理被称为是“佛法的根干”,那么请问,佛教所讲的因果的道理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答:如您所说,因果的道理确实被称为“佛法的根干”。
9月04日 15:55
人的命运是怎样产生的?

人的命运是怎样产生的?

问:我觉得,再没有比人的命运更不可思议的事情了。请问,关于命运是由什么决定的,佛教是怎样说的呢?答:如您所说,人的命运看上去非常不可思议。虽然每个人都长着两只眼睛、两只耳朵、一个鼻子和一张嘴,但是,每个人的容貌都有所不同。
9月02日 10:33
佛教的生死观

佛教的生死观

一提到“死”,人们都非常避讳。大概是因为一听到“4”就联想到“死”,所以有的医院没有4号病房,连电梯也没有4楼。谁都不愿意提起死,认为好像一提4就等于要死那样。可见,对这个谁也无法避免的人生终点,人们忌讳到何种程度。
8月31日 09:00
径山普觉大讲堂8月31日佛学讲座通知

径山普觉大讲堂8月31日佛学讲座通知

《径山普觉大讲堂·周末佛学讲座》各位信众,各位护法!人生海海,如何善用智慧,过好人生,如何善用佛法,将心安住。
8月28日 15:48

热门视频

专题
更多
佛学常识
更多
各地寺院
更多

精彩推荐

关注微信公众号

下载官方APP

中华网佛学频道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金融街园中园
1号院3号楼中华网大厦5层
互动/投稿邮箱:fojiao@china.com
客服电话:1814653242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7610228316
举报邮箱:jubao@china.com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
关于中华网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版权声明 豁免条款 友情链接 中华网动态
京ICP备18035944号@版权所有 中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