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条:师父用物,不得用师父之座位、床,及师父之衣、物,不得坐用。第二十二条:随侍师父之礼师若坐,应当在旁站立,若不命坐,不可坐。站立时,不得靠壁斜立,对师父不敬。
2025-09-11
第三十一条:有人礼佛,勿从前面过在佛堂内,见有人跪地礼拜佛菩萨时,勿从前面经过。我们凡人是无福消受人家之礼拜的,他在拜佛,你从前面经过,不是等于在拜你吗?这点礼节,有很多人都会疏忽的。
2025-09-10
盛唐铜鎏金十一面观音菩萨像菩萨头顶十面,分三层排列,高耸如冠。本面丰圆,五官刻划传神。身姿略呈三屈式,右手屈肘上举执柳枝,左手下垂执宝瓶。袒上身,戴颈圈、腕钏,长璎珞自右肩斜跨左膝部。著长裙,跣足立于仰覆莲台上,莲台下方形台座辟镂空壸门。
2025-09-10
第四十一条:受戒弟子不得学习外道学术凡是一个受过戒的弟子,才算正式佛教徒,而皈依三宝,只是信徒而已,而非教徒。戒律上规定:不得学习命相、风水、天文、地理、符法、问神、舞蹈、歌唱、卜封等术,违者既犯戒律,得负因果的。
2025-09-09
此卷绘佛于深谷中说法,人物虽小而意态俱足,山水用郭熙画法,唯用笔厚重,得郭熙之骨。李升传世画作罕见,上海博物馆藏李升《澱山送别图》,与此幅风格相比,上博本更接近元代人学郭熙的格调,若此卷为真,或是其早期作品。
2025-09-09
原文:嘉善支立之父,为刑房吏,有囚无辜陷重辟,意哀之,欲求其生。嘉善,现在浙江嘉善。支立之父,支立他爹,是刑房吏,是司法部门的。无辜,囚犯是无辜被冤枉的。重辟,极大的罪,极刑死罪。意哀之,欲求其生,支立之父很同情他,想要给他平反。
2025-09-09
因为,一般人不可能不做错事情,可能有意无意就犯了戒律了。事后惭愧心生,觉得对不起自己,对不起别人,对不起自己所受的戒律,对不起自己对三宝发下的誓言,想要通过忏悔改过自新。
2025-09-08
《佛说盂兰盆经》序 分整部经文可以分为三部分,即说法缘起(序分)、说法内容(正宗分),以及诵持功德(流通分)。其中,序分部分讲述了目连尊者证得六通,欲报母恩却不得。
2025-09-08
田延和造像,北魏文物,河南淇县城关出土,白色大理石雕造,为莲瓣形一佛二菩萨造像。高96厘米,宽43.5厘米,厚15厘米。主尊头饰高肉髻,面相长方,修眉细目,面带微笑。
2025-09-08
《盂兰盆经》里讲到,目犍连尊者已经证得阿罗汉果了,天眼通达,神足无碍,在百千万亿不可计数的众生里,能找到堕落在饿鬼道的妈妈,还能把世间的钵饭送到妈妈面前。但因为妈妈的业力,饭一吃到口中就变成了火炭。
2025-09-05
第一条:寺庙内的一针一线,不得取用若受师父馈赠物品,得捐款于功德箱内。
2025-09-05
姚文瀚(公元18世纪)清代画家。号濯亭,顺天(今北京)人,生卒年不详。乾隆时供奉内廷,工道释、人物、山水、界画。传世作品有《四序图》卷。
2025-09-05
宋人精品佛画:杨柳观音立像是幅观音菩萨像身着华丽锦衣,披配各式璎珞,蓝色的长发垂肩,首戴庄严宝冠,冠中安置一尊阿弥陀佛像。一手执柳枝,一手持透明玻璃水杯。足踏青、白莲花各一,款步而行,衣带飘扬。其容貌宁和,状甚安详。
2025-09-04
口过是最易犯的过失,若因一念瞋心而恶口伤人,将自招无量苦报。因此唯有知因识果、善护口业,方能离苦得乐。若能清净口业,或进一步以柔软语、赞叹语,常说利益大众之语,则有无量功德,果报无边。
2025-09-03
大足宝顶山佛祖岩华严三圣像佛祖岩造像开凿于宋代,仅一龛,处于一巨石堡的西南壁。龛口呈横长方形,高400、宽1010、至后壁最深约170厘米。龛底不明,前侧建条石案台两级,下起地坪。
2025-09-03
原文:后谢之子迁,中状元,为宰辅;孙丕,复中探花。古时候考进士很难,考中状元更难。明朝276年,三年一考,充其量也就考90次,明朝也就90个状元,包括王阳明父亲一共就90个状元,谢迁是一个。谢迁的儿子谢丕复中探花,第三名。
2025-09-02
一念三千,无论生起什么样的念头,都会在虚空法界流转,形成复杂的念波效应。所以说我们强调和谐,导人向善,自然也包含了心念之力。
2025-09-02
明水陆画娑婆三圣图“娑婆”是梵语的音译,也译作“索诃”、“娑河”等,意为“堪忍”。
2025-09-02
咱们今天来聊个好玩儿的话题:佛法到底是如何来看待身心世界的?其实,这跟科学的方法有点相似,科学就是找一个对象进行观察、研究和分析。
2025-09-01
娑婆世界教化众生的本师释迦牟尼佛的左胁侍菩萨是以智慧闻名的文殊菩萨,右胁侍菩萨是以大行闻名的普贤菩萨,三者合称释迦三尊。在华严经中,文殊菩萨以智、普贤菩萨以行辅佐释迦牟尼佛的法身毗卢遮那佛。故“释迦三尊”又被称为“华严三圣”。
2025-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