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讲要用真心,不要执著于大脑思惟,还有不要被相捆住,八个字:相相离相,心心印心。在一切环境之中,你都融入进去,你都享受它。
2025-09-21
居士敲法器是否如法需根据具体情况判断:一、寺院安排与法事性质若寺院僧才不足,且居士熟悉法器操作,经寺院许可后使用是可行的。但需注意:放焰口等庄重法事,涉及超渡亡灵或开启地狱之门等仪式时,建议由僧侣主导,避免居士参与。
2025-09-19
曾有位茶商因生意受挫而终日焦虑,总想着“要是当初没做这个决定就好了”、“为什么别人能顺风顺水”,便去拜访禅师求解脱。禅师正在庭院扫地,见他来,便邀他一同清扫。
2025-09-19
明代铜鎏金六子戏弥勒像大肚弥勒是印度佛教中弥勒菩萨在中国的化身布袋和尚的形象。布袋和尚是一个真实的历史人物,事迹见北宋赞宁《宋高僧传》、北宋道原《景德传灯录》和南宋志磐《佛祖统纪》等书的记载。
2025-09-19
为什么我们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很少?因为我们虽然口念佛,心与阿弥陀佛不相应。因为阿弥陀佛我们说了,其实就是我们的本觉,我们所念的这句南无阿弥陀佛就是我们的本觉,我们与它不相应。“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也枉然。
2025-09-18
炎炎夏日佛门驱虫夏天各种蚊虫、蚂蚁十分活跃,我们不免受其滋扰。面对蚊虫,古人没有“一拍了事”,而是劝诫后人说“钩帘归乳燕,穴窠出痴蝇。爱鼠常留饭,怜蛾不点灯”。
2025-09-18
问:如何处理抄写好的经 文?答:佛 经代表了法宝,所以我们不能胡乱丢弃。抄好的经 文可自行火化后埋入土中或放水流。也可以自己保存收集,当写到一定程度时,装裱成册流传给后代,也是深具意义的事。
2025-09-18
敦煌藏经洞唐代绢画:骑狮文殊像敦煌藏经洞唐代绢画:骑狮文殊像画中文殊菩萨头戴宝冠,发髻高隆,细眉长目,神态慈悲安详。佩戴各式项圈、臂钏、手钏、足钏等璎珞饰品庄严全身。披帛搭肩绕臂自然而下。
2025-09-18
今人毕世咿唔于“致知格物”之旨,曾未究心,可谓好学耶?孔子亟称颜回好学,唯以“不迁怒”、“不贰过”两语为之写神。此了心外无境,深达唯心识观者也。倘见心外有一物可当情,则物不格,知不至。而过之贰,怒之迁,必已甚矣。
2025-09-18
居士受戒关于缦衣的问题今天说说关于缦衣的事情,具体分为以下几点:1、受五戒能否搭缦衣?2、居士缦衣是否有条相?3、出家沙弥应着缦衣?4、菩萨戒、五戒缦衣是否一样?受五戒能否搭缦衣大陆统一认为五戒应搭衣,但部分法师说受菩萨戒才能搭衣
2025-09-17
东魏石雕背屏式佛立像东魏石雕背屏式佛立像这尊造像为砂岩,正面为一立佛,面像方圆,法相庄严。左手施与愿印,右手残失,跣足立于圆形台座上。东魏石雕背屏式佛立像体表大衣通覆两肩,两侧衣缘自颈外垂下,其衣缘近U形垂至腹部。
2025-09-17
学佛证道之人,第一要必须真为了断生死而学,第二必须具足刚硬风骨,第三还要具备真知灼见。如果没有真正为了断生死之心念,就算你有志气力量,只能成为世间豪杰,绝对不能成为出世圣贤。
2025-09-16
北宋木胎生漆夹纻罗汉坐像北宋木胎生漆夹纻罗汉坐像佛教美术在唐宋时期存在着两种逆向发展趋势,一方面还不断有高僧西行求法,带回经象,作为真经和造像范式,另一方面则是随着佛教的中国化和三教归一相互融汇、渗透,佛教造像也越来越世俗化了。
2025-09-16
原文:为善而不穷理,则自谓行持,岂知造孽,枉费苦心,无益也。袁了凡说为善,如果不明理,你认为在行持、在积善,其实是在造孽。买鱼放生不是积善吗?可能在造孽。与人为善不是积善吗?可能在造孽。
2025-09-16
灵山说法图在构图上显得庄重而和谐。释迦牟尼佛位于画面中央,右手结说法印,左手结触地印,全跏趺坐于青色莲座之上,象征着智慧和慈悲。文殊菩萨骑狮,普贤菩萨乘六牙白象,分别象征智慧和行愿。
2025-09-15
面对一夜之间失去所有财富和至亲的打击,佛陀仅用一席话就让这位“倒霉透顶”的婆罗门放下悲痛,证得初果。他说了什么?有一个拥有广阔良田的婆罗门,经文中称之为“种稻梵志”。
2025-09-14
第十一条:佛堂中央,不得站立或礼拜佛堂中央位置,是主持礼拜位置,一般人请勿站立或礼拜。很多人在佛堂拜佛,都喜站跪在中央礼拜,殊不知已犯礼仪,因一寺主持,需德高才优者,方能当之,佛堂中位为尊。礼拜占主僧之位,为我慢失敬,其罪非轻。
2025-09-12
沁阳北魏四面造像碑半跏思惟像“北魏四面造像碑”,它通高 156厘米顶高20厘米身高110厘米四面造像碑由顶、身、座三部分组成,顶部雕为庑殿形(四角已残),中部碑为竖长方形,底座呈方形。四面各雕上中下三龛。
2025-09-12
刷不完的朋友圈,回不完的工作群,响不停的通知音……我们似乎总在害怕错过什么,于是用各种方式与外界保持联系。可奇怪的是,越联系,越焦虑;越热闹,越疲惫。你有没有试过:周末的下午,关掉手机,只是安静地坐在窗边。
2025-09-12
南宋禅画:白良玉绘《朝阳对月图》南宋禅画:白良玉绘《朝阳对月图》白良玉为南宋画院待诏。朝阳对月图,特指表现罗汉或僧人补衲、读经场景的对幅画作,主要创作于宋元时期,其中朝阳图即补衲图,对月图即读经图。
2025-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