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学是指学佛者所修持的戒学、定学、慧学,它包括了佛教的全部内容。 戒学,即为出家四众和居士制定的所有戒律仪规。 定学,即修定,是指通过精神集中、观察特定对象而获得悟解义理或功德的一种思维修习活动。
2025-09-17
“随喜您的发心,功德无量!” “您孩子真懂事,您真有福报!” “累劫善根、福德、因缘的积累,才能在今生值遇佛法,要珍惜!”可见功德和福德都是值得希求的。但两者间的差别我们却往往分辨不太清楚。
2025-09-17
维摩诘是居住在毗耶离城的一位在家大菩萨,相传是金粟如来的化身,自东方妙喜国化生于此,以居士身份辅助佛陀摄化群生。 维摩诘为梵文音译,意译为“净名”“无垢称”,此指维摩诘“晦迹五欲,超然无染,清名遐布”。
2025-09-17
逆向思考艺术家蒋勋先生说过:“对于世界的丑恶,不必把它看得那么悲观,它只是一个过程而已。
2025-09-17
佛教的化世功能,就是以佛法来净化人间,提升人品,使得众生,既得现世利益,也得后世安乐。如何达成其目的?便是依照佛陀所说的教法去实践、去修行。 佛教基础的修行方法,不出福业、定业、慧业。福业是指布施与持戒,定业是指禅定,慧业是指智慧。
2025-09-16
与“和尚”一词一样,“尼姑”这个词也是中国人的俗称,并不合乎佛制的要求,所谓尼姑,是指佛教的出家女性。本来在印度以尼(ni)代表女性,有尊贵的意思,不限佛教的出家女性所专用。佛教的出家女性,小的叫沙弥尼,大的叫比丘尼,意思是女沙弥及女比丘。
2025-09-16
佛教护法诸神中,以四大天王的影响最大。四大天王是: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他们一般供奉在大雄宝殿之前的天王殿里,中间是当来下生弥勒佛,两边是四大天王。
2025-09-16
一般人是被物欲牵累而辛苦,知识分子则常因坚持某种想法或意识形态而辛苦一辈子。 有人认为他们的理念、想法和判断是绝对正确的。
2025-09-16
所谓的贪欲是什么呢?贪欲的对象啊,可以贪欲自己,也可以贪欲他人,也可以贪欲财富,也可以贪欲权力,也可以贪欲名声。总而言之,贪欲的对象是内在的我,和外在的实物等一切皆可,总而言之呢可爱的对象产生兴趣,产生强烈的兴趣,那就叫做贪欲。
2025-09-15
修行是一个过程,意思是,通过修正言行意,符合特定风格的生活方式。以期达到一种理想的境界。修行,即一刻接一刻的觉察情感、思想、言语、行动、念头。有人说:真正的修行就是一个道理:断恶修善、成就太上圣道。其实修行不应该有什么善恶之分。
2025-09-15
在家佛弟子之间互称为师兄,没有师弟、师姐一说,原因有三:一、是代表男女平等,人人都有佛性,佛性平等。释迦牟尼佛于菩提树下,初成正觉,所证悟到的宇宙人生的实相、奥秘。
2025-09-15
天龙八部,为善道八部众生,又叫“龙神八部”,是古印度神话传说中的众神,故又叫“八部众”,是佛教中的八类天神,亦是佛教中最为主要的八大护法神。
2025-09-15
有人以财产为靠山,有人以权势为靠山,有人以名人为靠山,有人以某种观念、理想、信仰或力量作为最大的救济或最后的归宿,其实这些都无法让人获得解脱。 只要有所期待、寄望或依赖,就会被那些期待、寄望与依赖所捆绑,而不得解脱。
2025-09-15
“大褂”又称为长衫,是我国僧尼们的主要服装之一。
2025-09-12
夜叉又称药叉,即罗刹天。夜叉是佛经中守护正法的鬼族之神,勇敢善战,其首领有“夜叉八大将”、“十六大夜叉将”等。夜叉本义是能吃鬼的神,又有敏捷、勇健、迅猛、轻灵、秘密等含意。
2025-09-12
有的人贪习重,有的人嗔习重,有的人则是疑习重或慢心重。因为他就是那样的性格,所以自然而然就会有那样的习气。 虽然,习性不容易马上改掉,但还是要练习着改。习性重的人,烦恼也会相对重。
2025-09-12
“比丘”这一称谓,是指在寺院出家并已受具足戒的男子。通常说,比丘在出家前先皈依佛教,对佛法有一定的认知后,然后依从师父出家,修学佛法。在年满20岁之后,由寺院出证明去戒场受三坛大戒,然后才能成为正式的比丘。
2025-09-11
中国的服装一直都是随着朝代的变迁而变化,到了民国年间,我国民间的服饰,逐渐地趋于简便适用,但是佛教僧尼们的服装,还是那么宽松长大、动作不便,因此,有一部分出家人,决定对佛教的服装进行改革。
2025-09-11
鸠摩罗什(344~413年),后秦的僧人、译经家,古西域龟兹人,最初研习小乘,后来改学大乘经论,译经重视文辞的流畅,易于理解而不失原意,译著历代流传最广,最受欢迎。
2025-09-11
人都有烦恼,当成为习惯后,烦恼的感觉就渐渐不存在了,徒留下烦恼的现象,这就是习气。 例如视钱如命的人,对钱的饥渴感觉就是烦恼。如果他经常如此,别人也都知道他贪财,而他心里也没有因此起烦恼,这时就已经是贪的习气,而不是贪的烦恼。
2025-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