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礼仪是一种文化,也是一种文明。中国佛教之礼仪,不仅蕴含佛教种种行为规范,更是我们对佛菩萨的一种尊重和虔诚。寺院礼仪很多,通常会有人问我,进入寺院殿堂是先跨哪一只脚?是男左女右吗?一般寺院有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等。
2025-07-22
我们要对治烦恼时,可以有两种选择:第一个: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第二个: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第一,我们一般对治烦恼是用枝末,烦恼很重,我就抗拒它,“不能念,要它念;不能专,要它专。
2025-07-22
观音与弥勒作为早期印度佛教中释迦牟尼的两大胁侍菩萨,在进入中国后经历了截然不同的文化调适过程,二者以差异化的路径实现了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形成了具有鲜明本土特色的信仰形态。文章就二者的演变进行了分析,内容有四:(一)观音和弥勒的起源。
2025-07-22
“门槛是佛菩萨肩膀或者额头,不能踩!”“门槛的‘槛’和‘坎’同音,踩了会遇坎儿!”我们入寺参访总能听到以上善意的提醒,如果慌忙之下不小心踩到了门槛,或许会心生不安,生怕自己做了错事,受到佛菩萨的惩罚。
2025-07-22
菩萨在家当愿众生,知家性空免其逼迫“家”为父母、夫妻、儿女团集之所。尚未出家以前的佛弟子身处尘俗,名为“在家”,这也就难免需要应对和处理许多家庭事务,更有家人需要去照拂和迁就。说起来,家是一个枷锁,多少男女因为贪爱系缚于家,不得解脱。
2025-07-22
佛教寺院是三宝所在的清净圣地,也是佛弟子修福积福的依凭。进入寺院,应心存尊重,念念恭敬。恭敬心是修行的关键,存一分恭敬,即有一分功德。如果来到寺院,只是轻慢随意地四处转转,就无法获得法益。
2025-07-22
正月十五元宵节即将到来,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霄”,所以把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东汉佛教文化的传入,对于形成元宵节俗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
2025-07-22
中国古代从先秦时期起,就有许多哲人和学派思考老年现象,研究老年问题,提出了各自富有特点的老年观。例如传统儒家从社会伦理着眼,希望老年人能够成为乐观好学、养性达理、自我完善的仁者,成为年轻人的道德楷模。
2025-07-21
释迦牟尼俗家名字叫悉达多,姓乔答摩,是古代印度西北部喜马拉雅山南麓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儿子。他的母亲摩耶夫人在生下他七天后去世,由其姨母摩诃波阇波提夫人抚养长大。
2025-07-21
中国最早的佛教寺院是白马寺,建立于东汉时期。白马寺得名于当时送佛法器、佛像的白马,象征着佛法的传播。此寺不仅是佛教在中国的发源地之一,也是中国佛教文化的象征。《大藏经》有言:“三宝常住,法轮常转。
2025-07-21
五乘教法是指人乘、天乘、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释迦牟尼佛为教化众生,依众生根机不同,将佛法分为五种佛法,依此五乘教法而运载众生从生死此岸度至涅槃彼岸。 人乘: 人以三皈五戒为乘,得以出离三途四趣而生人道。
2025-07-21
佛是“觉悟者”的意思。在梵文中,“佛”是“佛陀”(Buddha)的音译,意指“觉悟之人”。佛陀释迦牟尼原是印度的太子,经过长期的修行和冥想,最终在菩提树下觉悟,获得了无上正等正觉。佛教教义中的核心理念就是“觉悟”。
2025-07-21
诸佛说法,总不离四圣谛的范围。谛是真理的意思,因此四圣谛也称作四真谛,或四谛法,释尊成道后,首先在鹿野苑为五比丘说此法,后又对当机众重复说三次,称为三转法轮。什么是四圣谛四圣谛就是苦、集、灭、道四法。
2025-07-18
了解观世音菩萨的信众都知道,观世音菩萨久远劫前早已成佛,号正法明如来。
2025-07-18
由于汉传佛教寺院多数采用中国传统建筑形制,所以当大家参观时会见到许多古建筑的名称,如殿、堂、楼、阁、轩、亭、廊、榭等,其中又以殿、堂最为常见,例如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斋堂等。
2025-07-18
现如今的佩戴习惯是男戴观音女戴佛。身为女子,世事烦扰,难免愁肠百结,佛的宽容大度静默正可化解种种愁绪。因此女子佩戴佛,可促使自己平心静气,豁达心胸,静观世事起伏,笑看风起云涌。 观音是中国数千年慈善与救赎的化身,是真善美的代名词。
2025-07-17
佛有三身,所谓法身、报身、应化身,本觉性体即法身,始觉智圆即报身,慈悲应现即化身。什么是佛的三身?法身,梵语毘卢遮那,译为遍一切处,唯指本来清净理体。法身的本体,就时间上说,是竖穷三际,就空间上说,是横遍十方。
2025-07-17
每年农历正月初九,汉传佛教寺院在这一天的清晨都会举行隆重的斋天祈福法会,作为佛教寺院而以素斋供奉诸天,这是为什么呢?其目的仅仅是祈求福佑吗?为什么寺院会在正月初九斋天?据《金光明经》记载,诸天在金光明会上,于佛前发愿护持佛教,奉行正法
2025-07-17
中国很早就有了本国出家佛教徒,汉明帝听许阳成侯刘峻出家是最早的记载。但最初那些僧人仅是从师出家,剃除须发,照戒律生活,还没有受戒的制度;到公元250年来自中印度的昙柯迦罗在洛阳白马寺正式建立戒坛传戒,中国才开始有了如法的比丘。
2025-07-17
缘起论是佛法的根本。缘起论认为世间上的事事物物(一切有为法),既非凭空而有,也不能单独存在,必须依靠种种因缘条件和合才能成立,一旦组成的因缘散失,事物本身也就归于乌有,「 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 」的因果定律,称之为「 缘起 」。
2025-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