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关于人类社会之生活者。法舫从五个方面对社会进行分析阐述,一是“人生于世,既不能独处而不与人往来,则社交尚矣。惟社会之交际,至为繁杂。何以故?以社会有其善处,亦有其不善处。故顺其善而改其恶,则社会安乐,个人亦安乐。倘一不慎,随于恶习,则自害害他,罪业无边,痛苦无量。今先言其交友之恶,有四种怨家,本应远离而人反视如亲,不相舍离,其为害深也”。他又引《善生经》所谓交接四种怨家亲朋者。二是“现代社会之社交最为开展。其所谓为互助益友者,真能直谅多闻,诚信笃和者几人?现社会之人,盖无人不以势陵人以畏伏人,花言巧语以斯诳人,复以酒色博舞以惑人,以为害人而利己者,实俱害矣!故今日社会已演为一欺诈巧骗浊恶不堪之社会。而今日一般之社会生活状态又为何如?”他还引《善生经》说:“请读以下之经文,真为今日社会之写实。有六种损减财产事,行之能令人家破人亡,乃人本不应为者,而人皆为之,为之复不以为过,故受大苦,无量无边!” 三是“夫人生之乐,谁不欲得?然其结果,往往反得其苦,其故何耶?盖其行为不外此六种事耳。从此六种损财害命之行为观之,酒筵也,赌博也,浪漫放荡也,妓乐歌舞也,恶友相交也,懒惰懈怠也,殆无一不是今日之社会情况也。然人类贪欲无穷,以有限之财产,当不能供无限之欲望。欲望不满,则更事者追求而不依正业,因行不正之业与贪欲之心无穷,故日日虽有职业,其生活无不感觉痛苦。如佛为摩男说人之贪欲心理状态,瞋恚心理状态,愚痴心理状态。以不离贪著欲望,在社会生活中,受五大痛苦,及应皈依三宝,少欲知足,奉持五戒,而改悔者也。”他又引《善生经》所谓由贪欲五种痛苦者;四是“凡一切社会之罪恶,家庭之不良,乃至世界人类之战祸,都因于此!然此种浊恶之社会习惯,因于教育之不良故也,故欲改造社会,首宜改良教育,教育之能否改良,又首观师生之承礼为如何。”他引《善生经》弟子敬奉师长复有五事,师长复以五事敬视弟子之后说:“教育为做人之根本,故中国古时最重师。人之能否成为良民?全在师教,今佛教有如是教训,世之教育界可以本此先整学风焉“;五是“社会虽有社会之教育以谋改良,而宗教师之感化,不可阙也。宗教于社会人类之感化力最大,改恶从善,消社会罪恶于无形者,至深且大也。是故社会应当确立宗教信仰。但于宗教之信仰与维护,宜有正规。而宗教师既受社会国家民众之惠施,故应尽其责任义务以从事于人民之教化,能如是,人类精神,殊感快乐,社会意识,亦极安定矣。经中所明之施主与宗教师之互助,至为简略。今当本此以立宗教法,而统一与安定民之信仰也”。他引《善生经》檀越当以五事供奉沙门、婆罗门,沙门、婆罗门当复以六事而教授之。法舫说:“上述为个人家庭社会三方面之佛教之人间施设。因篇幅有限,所引之圣言,只一二经典。然佛关于此等事业,所说之经典,或专门说,或附说,实不下类百种也”[ 《法舫文集》四卷104页《依据圣言量来建立人间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