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关于国家政治者。法舫从五个方面阐述国家政治者的重要,一是阐述国家政治者的重要。“一国之事,犹一家一身之事也。一人之身,调理得法,则百病不生,乐如也。一家家务,调理善巧,则全家和睦,亦乐如也。国家为政,亦复如是,内外庶政,治理善巧,则全国之民族清宁也,社会之秩序晏如也,国力富强,民众康乐,大有赖于国家之政治也”;二是阐述国家执政者要执政为民。“夫政治之为物,本治理民众国家之事务,执政者名位虽高,而实为一国民众之公仆,倘卸其任,则仍平民焉。故执政者,负其务而享其禄,重其事而轻其人。换言之:执国政者,应以国家大事为己任,藉已知谋,任劳怨而代民为之,理其事而治其政,与民同乐,决非以图高位名禄而为政者,此现代民主政治独裁政治之原义,而亦古代政治之本体也。倘非然者,执政者不重其责,不勤其事,日唯名利贪欲之图,颠倒是非,百害贻民,万祸于国,其所谓国家政治者,夫复何言?观乎此则国家人民之安乐与否,都视其国政之良善与否,而国政能否良善,则又在其执政者,能否勤其事,尽其职,而为其政者也。因是之故,为国政者,及时及处及事而可以利吾民,亦可以害吾民,又及时及处及事而可以修尔德,亦可以招尔祸。以佛法言:执政者及事及时及处,可以饶益众生,宏扬佛法,亦可以恼害众生,摧毁佛法。又及事及时及处,可以庄严而之三途恶道,亦可以庄严而之无上菩提。故《仁王》等诸经,一切发心菩萨,欲度众生,救护人类,皆作执政中心之国王。非有国王之权势不能利益一国之有情。”“总而言之,为政者唯有一事,曰利益众生而已。是故佛教对于政治之运动与政治之施设,极为重视,决非一般普遍之小乘佛法见解以为佛法乃离世的,不宜作政治运动,不宜为政治生活者也。”。三是阐述国家执政者要做菩萨事业。“依据多种经论中所说一切菩萨之行,或说菩萨为国王大臣时之发心,或说其往世之因缘功德过失诸事,或说释尊及其弟子等过去行菩萨道时之为国王大臣治理国政诸事,如是诸事,不能具引。总之,崇信佛教之信徒为速成菩萨事业作政治工作以利济众生,及所应为者也!”四是阐述国家执政者要依法治国。“依《瑜伽》等论,所谓安住净戒律仪菩萨,利他为胜,不顾自利,于利他中宜多事多业多希望住,不犯戒律,反此则犯。又如所说菩萨见为增上增上宰官上品暴恶,逼恼有情,菩萨见已,若废若黜,增上等位,不犯律仪,反生功德。如是行者,不作政治运动者不能为也。又如见一众生害多众生生命,菩萨为救此多生命故,而愿自堕泥魿,杀彼一恶众生,此常人虽亦独能为,但非有政治等权位不易也。要之菩萨之事业‘惟观有情利义,非无利义’”。五是阐述国家执政者要以国政为己任。“执政者既以国政为己任,当尽其责,其或不善为政者,当有罪恶,徒苦吾民。若善为政者,当利济斯民,积大功德,成其菩萨之行愿。”法舫说:“关于此者,虽散见于各种经论中,而专论王道政治者,有不空译《佛为优填王说王法政论经》,此经与玄奘译之《王法正理论》,当为同本也”[ 《法舫文集》四卷105-106页《依据圣言量来建立人间佛教》]。阐述之后,法舫引《佛为优填王说王法政论经》以明人间佛教之政治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