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后生二子,长曰守陈,次曰守址,为南北吏部侍郎;长孙为刑部侍郎,次孙为四川廉宪,又俱为名臣;今楚亭,德政,亦其裔也。袁了凡讲的杨自惩。积善之家,必有馀庆,这个庆是什么?是南北吏部侍郎。
2025-08-26
我们要能够转“我爱执”为“他爱执”,不要指责、不要抱怨,有些人经常会抱怨和指责别人,比方说,经常会听到的,有一些妻子会抱怨:“我的丈夫很自我中心、很大男子主义、很自私、从来没有真正地关心过我……”觉得很委屈,然后就导致夫妻吵架
2025-08-21
原文:家甚贫,馈遗一无所取,遇囚人乏粮,常多方以济之。一日,有新囚数人待哺,家又缺米,给囚则家人无食,自顾则囚人堪悯,与其妇商之。妇曰:“囚从何来?”曰:“自杭而来,沿路忍饥,菜色可掬。”因撤己之米,煮粥以食囚。
2025-08-19
我们在六道里面轮转,人道是双道。既是受报道、又是造业道,我们生存的枢纽都掌握在自己手中。第六意识所起的念头,力量是非常强大的,所以说“动身发语独为最”。
2025-08-17
感谢两位同学的分享,刚才第二位同学说放下,我简单解释一下。放下,是放下你的执着;放下,意味着知行合一。比如说放生,你放生是知行合一的才行。
2025-08-12
禅宗来说,觉受,要不要空?为什么提出这个问题呢?因为有些不同看法。禅宗公案来看,婆子烧庵,这个公案都知道,凡夫执着觉受,而没有觉受又落入断灭见。有蕴在,就有觉受。阿罗汉是心与蕴分离,执偏空涅槃。
2025-08-09
近年来极端气候越来越频繁,夏季一年比一年炎热。气温高容易中暑,严重的中暑若处理不及时,甚至会有生命危险。为什么中暑这么凶险?这就要从人体的循环模式说起。
2025-08-06
宗庙飨之,子孙保之,就是被祭祀。尧在山西临汾有尧庙,就是宗庙飨之。舜的庙在哪,我还不知道。禹的庙、大禹陵,据说葬在了绍兴。宗庙飨之,子孙保之,尧舜禹的后代也很多,跟孔孟一样,要是去找也会有尧的多少世孙、舜的多少世孙,子孙保之。
2025-08-05
第三篇《积善之方》,怎么做才能真的积福报。《积善之方》就是“知行合一”。你听完《了凡四训》讲解之后会发现,它就是我一直讲的格物致知、知行合一,所以你能更笃定。
2025-07-29
佛教历史长卷里,有一位高僧为了探寻佛法真谛,孤身踏上了漫漫的西行长路。他便是伟大的玄奘大师——一位集佛经翻译家、卓越旅行家与深邃思想家于一身的僧人。唐朝初年,时局尚不稳定,朝廷严禁私人越境。
2025-07-22
原文:吾辈身为凡流,过恶猬集,而回思往事,常若不见其有过者,心粗而眼翳也。然人之过恶深重者,亦有效验:或心神昏塞,转头即忘;或无事而常烦恼;或见君子而赧然相沮;或闻正论而不乐;或施惠而人反怨;或夜梦颠倒;甚则妄言失志。皆作孽之相也。
2025-07-22
原文:顾发愿改过,明须良朋提醒,幽须鬼神证明。
2025-07-15
原文:过由心造,亦由心改,如斩毒树,直断其根,奚必枝枝而伐,叶叶而摘哉?袁了凡讲,过是由心造成的,那么就从心上改,就像一颗毒树,把树的树根斩断,这颗毒树就死了,就是连根拔除,这叫从心上改。
2025-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