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观点 常识 故事 专题 梵音 视频

将修行融入生活——《洞见宇宙的奥秘》

修行与生活并不矛盾,如何将修行融入生活呢?

首先,什么是修行?修行就是祈愿如释迦牟尼佛一样觉行圆满,于是皈依佛、皈依法,坚持以释迦牟尼佛所教导的方法进行思维。释迦牟尼佛时代的修行人并不念咒,打坐之余就出门化缘,服务众生。在释迦牟尼佛涅槃一百年以后,修行人在打坐之余无所事事,这才开始念咒。

其次,生活中如何修行?在生活中应用释迦牟尼佛所讲的四法印就是修行。那么如何应用四法印呢?切忌一味用强,要根据每个人的特点,精准而柔和地用力。虽然四法印都很重要,但不同性格特征的侧重点有差异。譬如,空性为主的人随性,无常为主的人勤奋,痛苦为主的人忧虑,我执重的人自我。那么,随性的人要多思维无常,自我的人和勤奋的人要多思维痛苦,痛苦的人则要多思维空性。

人的逻辑思维太过复杂了,你一定要解放它。有空的时候也需要静坐思考。思考是很重要的。虽然你的觉照并不依靠思考而存在,也无法通过思考来改造,可是若没有思考的过程,你是根本察觉不到觉照的。当思考到一定阶段时,在没思考时觉照就出来了。它是自然出现,不是造作的,本身就存在。


将修行融入生活——《洞见宇宙的奥秘》

当逻辑思维太沉重

学习无常和痛苦以后,你可以依靠这些理论获得慰藉。因此,学佛伊始需要先接受这些理念,改变思维。当某一天熟稔的朋友讶异于你的变化时,表明你身体的菌群、化合物反应以及DNA的蛋白表达都改变了。这意味着你的思维已经不同于过去。不过,思维模式的改变并不是真正的觉悟,证悟是明白而非改变。可是在境界低的时候,唯有先改造思维模式,这是证悟的前奏,也是证悟的捷径,这就是修行。修行的行,就是如法,如释迦牟尼佛的法。不再需要改造思维之时即为证悟之日。


将修行融入生活——《洞见宇宙的奥秘》

直抒胸臆的状态

修行者应该以乐观的态度和喜悦的心情面对所有事情。例如,唱歌和跳舞,应该是情感的自然表达。有研究表明,当你自由地歌唱直抒胸臆时,能量非常强烈,若按照歌词机械地唱诵,能量就会降低很多。证悟是需要有强大力量的,喜悦就是这个力量。喜悦非常重要,令生活充满阳光,这与金钱无关。很多人以为不快乐是因为缺少金钱,事实上快乐与钱财无关,所谓的不快乐是攀比心作祟。

人们追求真理,然而真理本身是什么不太重要,你能感知到哪部分很重要。如果你一直感知到痛苦,肯定不对,务必要自信起来,相信未来会越来越好。

  责任编辑:勉淳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