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何谓端曲?今人见谨愿之士,类称为善而取之。圣人则宁取狂狷,至于谨愿之士,虽一乡皆好,而必以为德之贼。是世人之善恶,分明与圣人相反。
端和曲,袁了凡讲的端善和曲善。
谨愿,乡愿。乡愿就是曲。圣人,则宁取狂狷,至于谨愿之士,虽一乡皆好,而必以为德之贼。乡愿,就是老好人、好好先生,牺牲自己、委屈自己。同样,乡愿会让别人来满足自己,他对你好、他这样做考虑了你,你也得对他好、你这样做也得考虑他。乡愿表现的是好像能顾及别人的感受,好像能顾全大局,挺好一人。比如有一些媳妇,为了让婆婆高兴、自己可以不高兴,为了让公公高兴、自己可以不高兴,为了让孩子、七大姑、八大姨、老公、自己父母、兄弟姐妹维持所谓的一团和气,自己的感受完全不顾;一旦顾自己的感受就会被叫做自私,你怎么只考虑自己?
但是圣人宁取狂狷,不为乡愿;就是我爱你,但我先爱我自己;我爱你,但不能超过爱我自己;就是自己要先明德,先修身,然后才齐家、治国、平天下。如果不爱自己、爱别人,就是曲善,就是假善。是世人之善恶,分明与圣人相反,就是孔子说的乡愿,德之贼也。
昨天讲,舜大德,大德必受命于天。德之贼,就是无德。无德,怎么可能受命于天呢?所以,你不可能必得其禄,必得其位,必得其名,必得其寿。(《中庸·第十七章》:子曰:“舜其大孝也与!德为圣人,尊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宗庙飨之,子孙保之。故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故天之生物必因其材而笃焉。故栽者培之,倾者覆之。”)
怎么做?知行合一。知行合一就是中行,就是我们书院的名字——中行书院。孔子讲的,不得中行,宁取狂狷。(《论语·子路第十三》: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如果不能做到中行、知行合一,那要做个狂者和狷者。在别人看来,好像比较自私。
比如,有人让你替他加班。你问自己:此时此刻想不想?其它都不考虑。如果你内心不想,那就对不起,你今晚不想加班,这个忙帮不了;在别人看来,找你帮个忙,你都不帮,可能就是给你冠以自私、只考虑自己;但这个在圣人的眼里叫狂狷。除非你内心:可以帮啊,觉得帮他加个班挺和平的,那就答应帮忙。所以世人之善恶,分明与圣人相反,世上大部分人命不好。
原文:推此一端,种种取舍,无有不谬。天地鬼神之福善祸淫,皆与圣人同是非,而不与世俗同取舍。
推此一端,种种取舍,无有不谬,世人的取舍全是错的,他的决定都是欲行合一、知行不合一。在这个情况下,他以为是在积福报,其实是在造孽;他以为自己的每一个决定是对的,其实是错的,会让人生越走越糟糕。
天地鬼神之福善祸淫,皆与圣人同是非,而不与世俗同取舍,就是良知的善和恶的标准与圣人同。孔子认为善的,才是良知认为的善;王阳明认为的善,才是良知认为的善;佛陀认为的善,才是良知认为的善。你要真的懂、真的能明白什么是善恶,你得与圣人一个境界,你看问题的角度和眼光就不一样了。这个,跟普通人是相反的。
端曲后面有详细的解释。
原文:凡欲积善,绝不可徇耳目,惟从心源隐微处,默默洗涤,纯是济世之心,则为端;苟有一毫媚世之心,即为曲。纯是爱人之心,则为端;有一毫愤世之心,即为曲;纯是敬人之心,则为端;有一毫玩世之心,即为曲。皆当细辨。
凡欲积善,绝不可徇耳目,惟从心源隐微处,默默洗涤,纯是济世之心,则为端;苟有一毫媚世之心,即为曲,这是对端、曲的第一层解释。欲积善,想积福报,要知行合一,你不能徇耳目,不能跟着眼睛和耳朵,要从心言隐微处。徇耳目,就是你听到的、看到的、学到的,不要从你的这些信念系统入手,而是从心。
善的真与假,在于心;善的端与曲,还是在于心。默默洗涤,就是清理你的心,让你的心没有污垢、没有负面的东西或者叫无念,洗涤到一念不生,就是没有妄动、没有妄念。这个时候你就纯是济世之心,因为良知光明就是大慈大悲,就是恻隐之心。这就是端,这个时候你所做的每一件事就是在积福报。
苟有一毫媚世之心,即为曲,比如,你帮同事加班这件事,你内心不想帮忙、但你为什么还要去帮他呢?你是在讨好,你有媚世的情结。你希望别人对你有一个好的评价,你希望交换、将来你有事情别人也会帮你,你希望积累一些资源,其实这全是一个媚世之心,这个时候就是曲,就是你有人欲。不在于你做这个事情本身,而在于你做这个事情背后的动机、就是心。
纯是爱人之心,则为端;有一毫愤世之心,即为曲,如果你的行为是发自爱、就是造福,你的行为有情绪、就是造孽。比如说放生,你在放生的时候内心充满了情绪,比如焦虑、担心自己的财富、期待这个放生能够让自己翻转,那这就是愤世之心,即为曲。你可能一车一车的放生,但是在造孽,你没有积福报。
纯是敬人之心,则为端;有一毫玩世之心,即为曲,你对别人真的是恭敬吗?还是你只是想把别人玩弄于骨掌?还是你在做一个嘻嘻哈哈、玩世不恭?如果,你对这个人没有发自内心的同情、关心,如果有取笑、看热闹等这种心,那就是曲。
总之,端就是良知光明,端行就是知行合一。曲是良知不光明,曲行是欲行合一。你的积善是不是真,就看心是不是端,还是看心。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