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观点 常识 故事 专题 梵音 视频

觉受,要怎么空

中华网佛学综合 2025-08-09 00:00:01

禅宗来说,觉受,要不要空?



为什么提出这个问题呢?因为有些不同看法。



禅宗公案来看,婆子烧庵,这个公案都知道,凡夫执着觉受,而没有觉受又落入断灭见。



有蕴在,就有觉受。阿罗汉是心与蕴分离,执偏空涅槃。禅宗呢,看那公案,有很多参禅的人,包括二祖慧可,临命终没有丝毫的畏惧,能够将头临白刃,而且流的血都是乳白色的,这被认为是八地菩萨的证量,




所以,究竟意义上是怎样的呢?




僧問:“承師有言,世界壞時,此性不壞。如何是此性?”師曰:“四大五陰。”曰:“此猶是壞底,如何是此性?”師曰:“四大五陰。”(《五燈會元》卷四)



赵州和尚的开示中可以知道,蕴即是佛性,那么作为觉受的受蕴也是佛性,所以非常非断,



《六祖坛经》:佛性非常非无常。是故不断。名为不二。一者善。二者不善。佛性非善非不善。是故不二。蕴之与界。凡夫见二。智者了达。其性无二。无二之性。即是佛性。



开悟,悟与证都有不同的程度,彻证如来藏,楞严经讲四大五阴本如来藏妙真如性。最初的悟,是心空及第归,见佛性色蕴还没有空,色蕴又怎么空呢,并不是由色入空,而是实证色蕴本如来藏妙真如性,明心见性的人见物即是见心。所以楞严的破五阴就是彻证如来藏,悟后修证,是在事上见性,就是彻证如来藏,五蕴七大本如来藏妙真如性。八地菩萨这个程度圆满了菩提的空,【空如来藏,立大圆镜】,彻法底源,这是空性身的成就。


法身菩萨还有应化身的成就。始教的八地(圆教的初住位)以后进入楞严的住位阶段修行,法王子住,灌顶住等报身以及应化身的成就,眷属具足,八相成道等有关的,在华严来说相当于十地品的内容。于一切法得自在。


《宗镜录》:真如佛性尽是贴身衣服亦名烦恼,烦恼即是菩提。


从达摩祖师的示现来看,中毒以后色身还是会有反应的,要示现就肯定看起来与我们凡夫一样的觉受,不同的是他们还有分身,虚云老和尚讲“七百年定功,不及只履西归。”,从虚云老和尚的示现来看,根据体光老和尚讲的,也是分身成就。分身相当于应化身,随类应化,当然会有觉受,但是三身是一体的,又是谁在觉受呢?


《证道歌》:无明实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


《心经》:空不异色,空即是色。


说空说有,说有说无,其实都不好,你是从世俗谛还是真谛呢?


究竟来说,二谛也不可得啊,


这个觉受,一种是悟了以后还没有断惑;还一种是已经彻悟彻证了,凡圣不立,华严的十地以后法界量灭到了佛地,相当于楞严的初地,如来随顺觉性。


非凡夫行非圣贤行,是菩萨行。(马祖道一禅师)


圣人若会,即是凡夫;凡夫若知,即是圣人。(圆悟克勤禅师)

  责任编辑:勉淳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