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军事
财经
娱乐
汽车
游戏
文化
援藏
镜界
健康
优选
法制
守艺中华
国防军事
更多
佛学
酒业
文史
古诗词
人物
解梦
生活
地方频道
福建
湖北
河南
江苏
山东
山西
陕西
注册
登录
中华网 china.com
佛学
佛学首页
资讯报道
学术观点
佛学常识
佛教故事
专题
佛学常识
我国佛教的三大语系
中国是世界上佛教体系最为完整的国家之一,佛教在我国分为三大语系,分别为:汉传佛教(汉语系佛教)、藏传佛教(藏语系佛教)和南传佛教(巴利语系佛教)。
6月07日 11:47
阿罗汉是什么意思?
阿罗汉(Arahant)是修行者得到证悟的果位。到达这个果位有四个阶段:断除了见惑的叫做须陀洹果,即初果;进而断除思惑,按照其浅深粗细不同而有斯陀含果(二果)和阿那含果(三果);到了阿罗汉的果位(四果),见惑思惑都己断尽,证得涅槃,堪受人天供养。所以阿罗汉的意义之一就是'应供”,这是声闻乘中的终极地位。
6月04日 10:57
佛学研究修习次第略说
佛学的内容,大概有四项。一、教的研究:教即文物,此有关梵文、巴利文、藏文、汉文数十种的文物。甲、法物之搜集,乙、史材之编考,丙、经典之校订,丁、图书之纂译。
6月03日 11:02
出家的制度是佛教创始的吗?
出家制度不是佛教创始的。在佛陀的时代,出家修道在印度已成为风气,但是佛陀本人以王子出家的榜样,使出家风气在佛教中得到了鼓励。因此佛教徒中便有出家男女二众和在家男女二众,出家佛教徒一般称为僧人或僧侣。
6月02日 10:32
声闻乘为什么要求出家?
根据声闻乘教法,在家修行障碍多,心意难以专纯,只能在理论上断除见惑证得初果,至多断除欲界思惑证得三果,不能证得现法涅槃。出家生活自由无累,容易集注精力从事于无我无欲的修养,所以要证得阿罗汉果,非出家人做不到。
6月01日 10:24
佛教是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
西元前二年,大月支国(原居我国甘肃的一个强盛的少数民族西迁中亚后建立的国家)国王的使者伊存到了当时中国的首都长安(即今西安),他口授佛经给一个名叫景卢的博士弟子。这是中国史书上关于佛教传入中国的最早的记录。
5月31日 11:00
缘起偈是谁作的?
缘起偈是佛的弟子阿说示(Assaji,最初五比丘之一,意译是"马胜")说出的。有一天马胜比丘在托钵行乞的时候,遇见了婆罗门大学者舍利弗。舍利弗看见他容貌威仪,不同常人,便问他向谁学道,教义如何。马胜比丘便说出了这首偈,舍利弗听了很欢喜,回去向目犍连说了,两个人便一起归依了佛。
5月28日 10:07
什么是五戒?
五戒十善是自修阶段,三皈后就应依佛法的教导,受持五戒以修身,防止过失和不犯错误,使自己身心有了规范,向善的方向发展。十善是在五戒的基础上再扩大深入,是推已及人的过程,由消极的自利,走向积极的利他方面。
5月27日 11:17
出家人为什么要结夏安居?
佛制结夏安居,是有种种道理的。夏天路上多虫蚁,佛以慈悲为本,怕出门踏伤虫蚁,平常生草也不踏,夏天禁足是为了护生;又,夏日天热汗多,出外化饭,披衣汗流,有失威仪,故禁足不出;同时夏热,妇女穿衣不威仪,僧人化饭入舍亦不方便,所以要结夏安居。
5月26日 11:09
释迦牟尼出家以后的情形怎样?
王子于是一个人走到一棵毕钵罗(Pippala)树下,铺上了吉祥草,向着东方盘腿坐着,发誓说:“我今如不证到无上大觉,宁可让此身粉碎,终不起此座。”他便这样在树下思维解脱之道,终于在一个夜里,战胜了最后的烦恼魔障,获得了彻底觉悟而成了佛陀。
5月25日 10:00
普通教理与特别教理有什么区别?
以净土法门,仗佛慈力,其余法门,皆须己力。一为通途教理,如世之士人,由资格而为官。一为特别教理,如世之王子,一堕地即为一切臣宰所恭敬。二种法门,不可并论,而具足惑业之凡夫,可不慎所择哉?
5月24日 10:46
经典序分的通序和别序有什么区别?
“通序”即是诸经相通之序,一般每部经典之前都有“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某处、向谁说法”这六部分内容,当这六种条件具足了,法会方能成就,所以这六种条件,又称之为“六成就”。一般经初皆有此序。
5月21日 11:18
为什么出家人姓释?有什么由来?
东晋时代,有一位名士习凿齿,博学广闻,辩才名满天下,他听说道安大师是一位有学问的高僧,于是特地前去拜访。他一进门,就遇到这位道安大师。
5月20日 10:59
浴佛节的来历你知道多少?
佛诞节也称“浴佛节”,是纪念释迦牟尼佛的重大节日。据《过去现在因果经》卷一的记载,印度迦毗罗卫国王后摩耶夫人,在蓝毗尼花园的无忧树下,诞生了悉达多太子,太子周行七步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发出“天上天下,唯我独尊”的宣言,随即从空中直泻下两条银涟似的净水沐浴在太子的身上。佛弟子们为庆祝和纪念佛陀诞辰就沿用此形式举行“浴佛仪式”。
5月19日 10:33
佛为什么要涅槃?
佛待我们一切众生,就像对待子女一样,佛用他的法乳,他的慈悲,让我们离开三恶道,离开三界的轮回,启发我们本有的智慧。尤其佛用念佛往生净土一法,让我们得到究竟涅槃的利益。
5月14日 11:56
“寺”的起源是什么?
星云大师答:佛教的寺院,最早在印度名为“精舍”,如祇园精舍、竹林精舍、灵鹫山精舍,或称“讲堂”,鹿母讲堂、竹林讲堂。
5月13日 16:44
最常用的回向偈、回向文大全
不论念经念佛,念完后都要念一遍“回向偈”或“回向文”。即使做完一件善事也要念“回向偈”或“回向文”。要回向到西方极乐世界去。
5月10日 13:23
为什么说身心世界只是一个假象?
众生之所以痛苦,是因为执着于五蕴的身心世界为真我,殊不知,此五蕴身心世界本是因缘和合的产物,并无真实的体性,当我们过于执着这个假相的五蕴身心世界,就会产生无尽的痛苦。
5月10日 13:23
何为“十二缘起”?
佛教的缘起论主要是以人生问题为中心来谈的。对人生问题一般说十缘起或十二缘起。十二缘起是:无明缘、行缘、识缘、名色缘、六入缘、触缘、受缘、爱缘、取缘、有缘、生缘、老死缘。
5月08日 15:57
玄奘大师的诗,你读过吗?
玄奘法师被世界人民誉为中外文化交流的杰出使者,其爱国及护持佛法的精神和巨大贡献,被誉为“中华民族的脊梁”,“世界和平使者”。
5月08日 15:55
首页
上页
...
3
4
5
6
7
8
9
...
下页
尾页
共
10
页
热门视频
“首届中国禅棋大会”少林寺现场视频
雪窦山“六月六晒经会”圆满
居士的海青怎么叠?
西双版纳州佛教协会举行傣历1385新年节浴佛
梵音灵应,遇见心中的观世音!
少林寺入冬以来的第一场雪
专题
更多
农历七月晦日 地藏王菩萨圣诞
农历七月廿四 恭迎龙树菩萨圣诞
农历七月十五 佛欢喜日
佛教故事
更多
1
高僧行迹|济癫僧传(28)
2
陆游与松源禅师的交往
3
从目不识丁到禅宗六祖,圆寂后肉身千年不腐,高僧惠能法师的传奇人生
4
佛陀十大弟子传 - 解空第一须菩提(三)
5
高僧行迹|济癫僧传(27)
6
地藏菩萨的故事:光目救母
7
佛陀十大弟子传 - 解空第一须菩提(二)
8
高僧行迹|济癫僧传(26)
9
佛陀十大弟子传 - 解空第一须菩提(一)
10
高僧行迹|济癫僧传(25)
各地寺院
更多
【狮峰寺】
【佛光寺】
【雪窦寺】
【径山寺】
【灵岩山馆娃宫】
【天池禅寺】
【云岩寺】
【栖圣寺】
【万福寺】
【灵隐寺】
【五台山显通寺铜殿】
【地藏菩萨露天大铜像】
【国清讲寺】
【华峰寺】
【寒山寺】
【资圣禅寺】
精彩推荐
山东省佛教协会举办“齐鲁觉音·同心同行”名家大讲堂(第四期)
世界无车日 | 听说有种修行叫“高峰挤地铁”
修行,是静中修,还是动中修?
高僧行迹|济癫僧传(28)
关注微信公众号
下载官方APP
中华网佛学频道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金融街园中园
1号院3号楼中华网大厦5层
互动/投稿邮箱:
fojiao@china.com
客服电话:1814653242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7610228316
举报邮箱:
jubao@china.com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
关于中华网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版权声明
豁免条款
友情链接
中华网动态
京ICP备18035944号
@版权所有 中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