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圆满“供养”佛菩萨,请具备这三个点!1供养从字面上来讲,可以解释为“供给资养”的意思。2“供养”和“布施”虽然说都有“给予”的意思,但一般将饮食财物等,供给佛法僧三宝,以及父母师长者,用“供养”一词较为贴切。
2025-08-21
北齐昙始造像碑座该石刻出土于1996年夏,晋城市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青莲寺大雄宝殿复原修缮过程中。北齐昙始造像碑座石刻正面浮雕一佛二菩萨图案,中佛端坐于碑首正中,佛头已毁,形制残损不可识,但轮廓清晰。
2025-08-21
我们要能够转“我爱执”为“他爱执”,不要指责、不要抱怨,有些人经常会抱怨和指责别人,比方说,经常会听到的,有一些妻子会抱怨:“我的丈夫很自我中心、很大男子主义、很自私、从来没有真正地关心过我……”觉得很委屈,然后就导致夫妻吵架
2025-08-21
地藏月,即农历七月在佛教文化中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远的意义地藏月缘起为何农历七月被称为鬼月或地藏月呢?农历七月为何被称为鬼月?中国传统认为每年农历七月是“鬼月”——从农历七月初一鬼门开至七月三十日鬼门关闭。
2025-08-20
清代绘写阿罗汉十尊清代绘写阿罗汉十尊清代绘写阿罗汉十尊清代绘写阿罗汉十尊清代绘写阿罗汉十尊清代绘写阿罗汉十尊清代绘写阿罗汉十尊清代绘写阿罗汉十尊清代绘写阿罗汉十尊清代绘写阿罗汉十尊周禧即周淑禧(1624-1705),号江上女史、江上女士
2025-08-20
几乎我们每个人都曾经历过陷入执着无法自拔,或是被情绪风暴裹挟而失去方向的经历,这些困扰在佛教中都有一个共同的名称——“烦恼”。
2025-08-20
原文:家甚贫,馈遗一无所取,遇囚人乏粮,常多方以济之。一日,有新囚数人待哺,家又缺米,给囚则家人无食,自顾则囚人堪悯,与其妇商之。妇曰:“囚从何来?”曰:“自杭而来,沿路忍饥,菜色可掬。”因撤己之米,煮粥以食囚。
2025-08-19
1、持不杀戒的功德大乘以不杀戒为首,淫戒次之。小乘以淫戒在先,杀戒居次,厌离生死,必须断淫欲故。
2025-08-19
元代摩尼教绘画《摩尼诞生图》《摩尼诞生图》是一幅元朝时期闽浙地区所绘制的摩尼教绢布彩画,描绘该教创始人摩尼降生的场景,专事研究摩尼教的学者马小鹤称其为“稀世之珍”。其原是一幅大型摩尼教绢画的一部分,如今绢画已佚失,仅留下这幅诞生图。
2025-08-19
问:居士能够说皈依吗?居士可以讲经吗?居士可以化缘吗?居士可以主持寺院吗?居士能为信徒念经拜忏超度吗?居士能够参与和干涉出家人的事务吗?以上六个问题常有人问起。照理说,那些都是出家僧众的分内事,非居士所当做,万一做了,即失去在家学佛的立场。
2025-08-18
宋代壁画树下诞生图莫高窟第76窟东壁的《八塔变相图》佛传故事画以佛塔形式表现佛的关键性人生经历。八幅现仅存四幅,其中第一塔树下诞生图讲述的是释迦牟尼诞生的故事。宋代壁画树下诞生图释迦牟尼本名悉达多,俗姓乔达摩,曾是古印度迦毗罗卫国的太子。
2025-08-18
我们在六道里面轮转,人道是双道。既是受报道、又是造业道,我们生存的枢纽都掌握在自己手中。第六意识所起的念头,力量是非常强大的,所以说“动身发语独为最”。
2025-08-17
《水月观音像》这是张大千于敦煌临摹的壁画之一、工笔重彩绘制的水月观音像,技法高妙,韵味无穷,国内外游人见之赞赏不已,一些佛教徒还向它顶礼膜拜。这帧纸本的中堂国画,宽七十五厘米,高一百六十六厘米。
2025-08-15
《奢摩他颂》里的这一段:“复次料简之后,须明识一念之中五阴。谓历历分别,明识相应,即是识阴。领纳在心,即是受阴。”这话的意思是说,在我们前面把各种问题都梳理清楚了之后,接下来就得搞明白我们“一念之间”的五阴了。
2025-08-15
有些人自称是佛菩萨化身或常以佛菩萨的语气神态自居明明道貌岸然却吸引了大量的信徒你是否遇过这样的人以下分享圣严法师的开示,一起认清事实,回归正法!神秘现象不一定是宗教才有,不信宗教的人也会发生,只不过他们把神秘现象当做幻觉来处理。
2025-08-15
若求地藏菩萨、求观世音菩萨念十声不行、念一百声不行念一千声不行、念一万声十万声、百万声念到一百万声一直念下去不是地藏菩萨来了,也不是观世音菩萨是你的心灵了,自己加持自己心外无法,法外也无心所以说一切诸法皆是我的心用心念两部经
2025-08-14
南宋佛画:千手千眼观音菩萨像观音十一面、四十二臂,带头光及莲瓣形背光,双足踏莲台,下有祥云涌出。主面额头有第三眼,唇上蓄小髭。
2025-08-14
在迷失中找回自己 六道只不过是轮回所经历的六个站,像豪华游轮到了一站,大家都下船去逛一圈,看风景、购物。一个地方停留两三天,宾馆里住住,游山玩水,之后,宾馆出来,再上大游轮,然后开向下一站。
2025-08-13
南宋牧溪禅画《罗汉图》在中国美术史里,有一些著名的禅画对一般性绘画有很大影响。禅宗画有两个意义:一是一般画家以禅宗祖师或其故事来作画,一是以禅宗的哲学理念作为指导思想作画,题材包括人物、山水、花鸟、蔬果、龙虎等。
2025-08-13
赞叹他人的善行,本身就是一种善行,而且人家知道以后,会更加勤勉地行善。我们在与人相处中,如果没有特别必要,最好不要批评别人,而要学会赞叹他人的善行。别人一定有善的地方,而且,在大乘修行人心里,每个众生都是父母,都值得恭敬和爱戴。
2025-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