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观点 常识 故事 专题 视频

明代佛教界的四大名僧

武汉归元禅寺 2023-03-02 09:39:19

在中国佛教史上,明清佛教是一个重要阶段,直接影响到近代和现代的佛教。在明代,佛教界最有势力的是禅宗;其次是被称为“讲”的天台、华严、法相诸宗;最后是“教”即从事诵经,做各种法事仪式的“经忏僧”“应赴寺院僧”,后来又称“瑜伽教僧”,他们必须按照朝廷颁布的综合显、密教仪轨编成的“法事仪式”行事。

然而当时的很多高僧虽重禅宗,但同时提倡会通禅、教。明初的梵琦、道衍(姚广孝)、慧昙等皆是如此。然而最有影响的是明末活跃于佛教界的“四大名僧”,即云栖祩宏、紫柏真可、憨山德清、藕益智旭。祩宏(1535—1615),杭州人,号莲池,儒者出身,先后师事华严宗的辨融和禅宗的德宝,后至杭州五云山建云栖庵居住修行。主要信奉净土宗,同时兼奉诸宗。著有《禅关策进》《往生集》《竹窗随笔》《水陆仪轨》等。其中的《禅关策进》东传日本,对日本禅宗影响很大;《水陆仪轨》成为以后中国寺院举办水陆法会的基本依据。真可(1543-1603),苏州吴江人,字达观,号紫柏,致志弘传禅宗,与德清等人是雕印《嘉兴版大藏经》的发起者和组织者。晚年因受明朝宫廷权力之争的牵连,被捕冤死狱中。著作有《紫柏尊者全集》《紫柏尊者别集》。德清(1546—1623),安徽全椒人,号憨山,自幼熟读儒家经书,善诗文,虽为禅僧,但“归心净土”,曾长期在五台山居住修行,又在山东崂山(牢山)兴建海印寺。与真可发起雕印《大藏经》。在传法和兴办佛教事业中,善于结交朝中权贵,得到他们的支持。后因受宫廷内争的牵连,被发配充军达二十年。有《憨山老人梦游集》《憨山语录》等行世并以三教融合的立场撰《中庸直解》《老子解》《庄子内篇注》等。

智旭(1599-1655),江苏吴县人,自称八不道人,晚称蕅益老人。少年时学习儒书,反对佛教、道教,后因读祩宏《自知录》等而对佛教抱有好感,后来出家。虽信奉天台宗,但又兼奉禅宗和华严宗、法相宗,并且深研戒律,“归极净土”,对新传播的基督教持批评态度。著作有《起信论裂网疏》《阿弥陀经要解》《教观纲宗》《大乘止观法门释要》《阅藏知津》等。此外,他以会通儒、佛二教的观点解释儒家经典的著作有《易经禅解》《四书直解》等。明代这四位名僧都主张儒、释、道三教一致、合一的思想,在佛教内部则提倡诸宗会通与融合。他们不仅通过自己的著作来宣传这种观点,而且也身体力行,对明末及清代的中国佛教界产生的影响是极大的。来源:《中国佛教基础知识》  杨曾文主编

  责任编辑:隆慈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