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观行演为台贤教(三)
三、天台学之成立
甲、慧文慧思之创发
天台学胚胎于慧文禅师,长养于慧思禅师,至智者大师集其大成,而判释佛陀一代时教。慧文禅师本来是修禅定的,故向称为禅师。但在慧文禅师以前,平常修禅定的人,或依坐禅要法经等修习禅观,未有一心三观之禅;天台之一心三观,为慧文禅师所悟而印证于智度论等者。其次、一境三谛之说,至慧思和智者根据法华诸法实相的十如是义,广为发挥,妙理重重,尤称绝唱!这种的悟境,多出于禅观而得的自证境界。天台宗到了慧思禅师,基础更建立的好了。慧思禅师尝诵法华经,修安乐行三昧。他的著述,传说有好几种,但是现在存着的,只有“安乐行义”、“诸法无诤三昧法门”、“发愿文”、“大乘止观”四种。前三种是思禅师叙述禅定用功方法等,重在实行;大乘止观之关于教理者,多接近起信论的思想。由此有人说大乘止观不是慧思禅师所著的,理由是:大乘止观中所引用的起信论文句,在后于慧思的弟子智者大师的著作中尚不见引用,而已先为慧思引用,实属可疑!但是依我的研究,这大乘止观还是慧思禅师作的,理由是:传译起信论的真谛法师,来华在梁朝武帝末年,这时思师犹在。适逢世乱,真谛法师亦不能安处,遂遍游南方各地,曾到过衡州,起信论即在衡州时译。衡州即南岳山之所在地,所以当时慧思禅师可以见到起信论,因此可以依起信论作大乘止观。而智者大师其时已到江浙去了,和衡州相距很远,交通困难,况梁陈间又是个乱世,起信论未遍流通,因此他未必能见到起信论,他没见到起信论,他的著作中,也不能引用起信论了。从此可以推定大乘止观是慧思禅师的著作,并不是后人的假托。
慧思禅师居住湖南的南岳山,世人尝叫他南岳大师,他对于天台宗是第二代祖师,他虽受持法华安乐行三昧,然而他也专重习禅,且在他的发愿文中,尤极推重般若。安乐行三昧是依法华经的,他说修法华三昧而得六根净,当具足四种之妙安乐行。他又解法华经的譬喻,依般若三论等发明天台的一乘义,谓之一华成众果,一时而具足。谈到慧思禅师的禅定,虽说是修法华安乐三昧,而他是以禅为根本的,因此他于法华祇是修法华禅。修法华三昧行有二种:一种是有相行,即受持法华经而求得禅定;一种是无相行,就是说日常四威仪要常住在定中的意思。以上是说明慧思禅师的解行大概,但是他对于慧文禅师的一心三观、一境三谛之思想,并未十分发扬,到了智者大师才发扬光大。——摘自太虚大师《中国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