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观点 常识 故事 专题 视频

许方勇解读《了凡四训》(十九)

中华网佛学综合 2025-04-08 00:00:01

原文:自己巳岁(公元1569)发愿,直至己卯岁(公元1579),历十馀年,而三千善行始完。时方从李渐庵入关,未及回向。

历十馀年,历时十年,袁了凡自己巳岁发愿三千善行才完成。1569年袁了凡和云谷禅师两个人在一起论立命之学,袁了凡发愿行三千件善事,以求科第。袁了凡说佛前尽情发露,为疏一通,先求登科,誓行善事三千条,以报天地祖宗之德,袁了凡最大的一个愿是登科

我们刚才说了,袁了凡三千件善事没做完,就已经中了举人。当然,举人不是进士,举人离进士还差一个等级,但是袁了凡已经是翻天覆地的变化了。我们这么理解,比如按千金、百金、十金;如果袁了凡是秀才命,袁了凡就是十金的人物,他的财富就这么多;。举人,可以认为是百金财富;进士,可以认为是千金财富,我们只是这样来类比一下。

好比你原来年薪10万,你现在要改命,让自己达到年薪千万。你是没达到年薪千万,可是你仅仅改命一年,你年薪百万了,这样不行吗?你离千万年薪还差好多呢,但年薪百万已经好得不得了了。所以袁了凡改命不是因为这三千件善事做完,而是因为做到了夭寿不二不动念

袁了凡1569年发愿三千件善事,直至己卯岁,1579年,历十馀年三千善行始完,10年的时间才把三千件善事做完,而问题是9年前袁了凡已经中举人了。

时方从李渐庵入关,未及回向,袁了凡跟随叫李渐庵的官员入关,应该是去东北了,因为一般说关就是山海关。未及回向,没有及时回向。回向,回小向大,回己向众生,回向见性。简单说,所有的功德“无我”,不是我的。而不是说我的、我的,“无我”就回向了,也就是说“无念”。“无念”,你是真回向;如果你有念,你只是到庙里做个法事、做个仪式,回向没用,假的。

 

原文:庚辰(公元1580)南还,始请性空,慧空诸上人,就东塔禅堂回向。遂起求子愿,亦许行三千善事。辛巳(公元1581),生男天启。

袁了凡的《了凡四训》里有究竟、也有不究竟的地方。就像我们说的,你做格物致知、知行合一的基础上,你也可以去做狂野想象、感恩日记、白日做梦、越花越有;你也可以只做格物致知、知行合一。袁了凡虽然做这些,可问题是袁了凡把云谷禅师讲的精髓做下来了,这是根本。所以你不要只盯着三千善事或者回向,那你就是抓了芝麻丢了西瓜。

回向完之后,遂起求子愿,亦许行三千善事辛巳(公元1581),生男天启。三千件善事也没做完,有儿子了。袁了凡这三千件善事做了多久?从1580年到1583年,三、四年才把三千件善事做完。可是袁了凡有了“求子愿”,第二年就有了儿子。所以也不是袁了凡把三千件善事做完之后才有的儿子,袁了凡怎么会有儿子呢?是因为袁了凡一直夭寿不贰、一直修身以俟,袁了凡一直没断究竟法,一直在“不二法门”、一直在格物致知。

生个男孩天启,本名叫袁俨,袁俨也是进士。这不得了啊,刚才讲了,在古代考中进士是很难的;而且不代表你是进士,你的孩子一定是进士。所以袁了凡不但生了个儿子,而且儿子很有福报,你可以认为他很优秀,最后也是做官嘛。

这是说科举和生子,袁了凡都改了,他都有了。1569年到1581年,十三年间,袁了凡完成了举人,完成了有孩子。这个时间也不算短,但是对于袁了凡来讲,这个时间已经很短了,因为你要知道,考举人比考博士都难。

原文:余行一事,随以笔记,汝母不能书,每行一事,辄用鹅毛管,印一朱圈于历日之上。或施食贫人,或买放生命,一日有多至十馀者。

这里讲袁了凡做三千件善事。袁了凡说,我做一件善事,我就记下来;但是你的妈妈不认识字,她就做一件善事画一个圈,大家一块做善事。或施食贫人,或买放生命,一日有多至十馀者,每天可能做的就比较多了,因为做熟练了,之前三千件善事做了10年,现在再做三千件善事就比较容易了,因为会了。

但是施食贫人买放生命,知行合一去做。刚才跟大家一直讲,袁了凡生了儿子,不是靠施食贫人买放生命,三千件善事还没做完,袁了凡是靠的“夭寿不二”、不动念、不起情绪。如果你要施食贫人,你要买放生命,你知行合一去做,我们在“积善之方”也会讲。

往期回顾

许方勇解读《了凡四训》(一)

许方勇解读《了凡四训》(二)

许方勇解读《了凡四训》(三)

许方勇解读《了凡四训》(四)

许方勇解读《了凡四训》(五)

许方勇解读《了凡四训》(六)

许方勇解读《了凡四训》(七)

许方勇解读《了凡四训》(八)

许方勇解读《了凡四训》(九)

许方勇解读《了凡四训》(十)

许方勇解读《了凡四训》(十一)

许方勇解读《了凡四训》(十二)

许方勇解读《了凡四训》(十三)

许方勇解读《了凡四训》(十四)

许方勇解读《了凡四训》(十五)

许方勇解读《了凡四训》(十六)

许方勇解读《了凡四训》(十七)

许方勇解读《了凡四训》(十八)

  责任编辑:勉淳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