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仕邦:浅论华夏俗世妇女的观世音信仰
文章信息
作者:曹仕邦
收录于:《观音研究文集汇编》上册,第106—121页。
内容简介
观音菩萨是华夏民族中信仰较为兴盛的一位大菩萨,观音菩萨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事迹是闻名遐迩的,还能满足民众希求子女的心愿。但有关观音菩萨的性别疑问,观音菩萨为什么会转变女性菩萨?本文就此讨论华夏妇女对观音菩萨的信仰和观音菩萨性别问题。
一、《光世音经》与《观世音经》的兴替,《光世音经》出自《正法华经》,由西晋竺法护所译;《观世音经》出自《妙法莲华经》,由姚秦鸠摩罗什翻译。通过两部经典的对比,内容大同小异,大家对“光世音”或“观世音”的救苦救难和求子女得子女的能力理解是一致的。也正因为什师的译笔更为流畅,所以《观世音经》独立为别生经,流传更广泛。
二、唐代以前的妇女与观音信仰——兼论这时期的观音性别,华夏民族对“香灯之继”非常重视,家中男丁能早晚烧香点灯供奉祖先,由此形成代代薪火相传之事。所以家中是否有男丁继承香火就显得尤为重要,华夏妇女为求子纷纷向观音菩萨祈求。正因为观音菩萨能令妇女求子得子,并且能保佑子女平安长大,成为华夏妇女共同信奉的菩萨。而此期间大家所认识的观音菩萨还是西方三圣之一,是有大丈夫相的男性大士。
三、唐代以后的妇女与观音信仰——兼论这位菩萨的“变性”及其原因,唐代中叶开始观音菩萨在人们心中逐渐被视为女性,这是由许多宝卷小说推波助澜的缘故,特别以《妙善公主》的传说为代表;也有密教女相观音菩萨的出现,包括女性了解女性的痛苦和委屈,使得慈悲送子的女性观音菩萨成为华夏妇女的心灵依托。
本文讨论华夏妇女对观音菩萨的信仰和观音菩萨性别问题,观音菩萨相关经典的翻译和流传促使观音菩萨信仰的兴起,华夏妇女对观音菩萨信仰为研究华夏观音菩萨信仰、观音菩萨性别转变等课题提供很好的一篇范文。
作者简介
曹仕邦,中华佛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文图 | 文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