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观点 常识 故事 专题 视频

“普陀山信仰”刍议

中国佛学院普陀山学院 2022-10-09 22:19:30

文章信息

作者:景天星

收录于:《普陀学刊》第十四辑,第2—18页。

内容简介

浙江普陀山作为观音菩萨的应化道场、中国佛教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在中国及海外佛教界备受关注。普陀山至中唐时期开始崛起,在历史的演变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以观音信仰为核心的“普陀山信仰”。因此,本文作者对于“普陀山信仰”的相关要素进行了论述。

作者的文章主要分为四个部分。首先,对于“普陀山信仰”的宗教内涵进行了分析,指出普陀山之所以能够成为一种信仰体系,离不开信众对于观音菩萨的崇敬,“普陀山信仰”是观音信仰的一种表现,是印度佛教中国化的一大突出成果,是中国汉传佛教信仰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其次,对于“普陀山信仰”的地理基础进行了论述,指出就地理要素而言,普陀山是山海圣境,既神似印度观音道场“补怛洛迦山”,又具有道教的山岳信仰的特征,同时其海洋信仰的特色更彰显了观音菩萨所表征的慈悲的性格。再次,对于“普陀山信仰”的政治基础进行了阐述,指出其形成过程中离不开以皇权为主的政权的支持,同时也得到了皇权大臣、各级官员的大力支持。最后,对于“普陀山信仰”的社会根基进行了论述,指出民众是“普陀山信仰”最根本的力量,其中的民间信仰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普陀山信仰”中融入了诸多民间信仰的因素,从而成为诸多民众的信仰支撑和精神寄托,在中国社会与民间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作者认为普陀山与五台山、峨眉山、九华山共同构成“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信仰体系,这是兼顾自然、社会与宗教,同时又融合世间与出世间的自足的、稳定的信仰体系,具有鲜活的实践品格,焕发出强劲的生命力,成为中国汉传佛教信仰的重要表现形式。

作者简介

景天星,男,西北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任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副研究员、西北大学玄奘研究院兼职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佛教史、佛教地理学、佛教名山信仰以及丝绸之路佛教文化研究等。著有《丝路高僧传》,并在各类学术期刊发表专业论文数十篇。

  责任编辑:隆慈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