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观点 常识 故事 专题 视频

敦煌P.3904号道微《观世音经》注释考论

中国佛学院普陀山学院 2023-05-04 09:13:21

文章信息

作者:释大参

内容简介

敦煌藏经洞发现了 51 种《法华经》注释,其中有二件《观世音经》注,皆未被历代大藏经所收录。其中法藏P.3904 号道微《注观世音经》写卷,首尾俱全、抄写端正,释经手法独特,为了解敦煌观音思想与信仰的重要文献。该注旨在阐明观音已证“三明”并广行“六度”利益众生,且能“内外具拔”世间苦难与根本无明,其思想以般若与法华为根据,其特色有三:

一、“内注”与“外注”释经典。道微《观世音经》注最大特色是外注与内注。外注即事解——引证与贴文,其引证主要是六朝观音灵验故事,加深信菩萨感应不虚的信心;内注则是以天台的判教与三止三观思想为指导,重视以止观超越三障之苦,并将修行者分为藏、通、别、圆四教行人,因根机差异,故给予各类行者不同的救度及示教的法门。

二、以《心经》的“智慧观音”为“内观音”。道微所述观音菩萨皆以《注心经》中“照见五蕴皆空”的自在观音为内涵,其注《观世音经》中所用“观照威力”、“自内观音之力”、“自在观音之力”、“内观音之妙大智之力”等词皆表达了以智慧观照五蕴身心烦恼彻底离苦。

三、对“著相兴福”与“外求功德”的批判。引文中所说抄经、造像、兴塔建庙等活动,体现出人们深信兴福可以灭罪,并期待菩萨拯救其现世苦难与给予死后永恒的保障。道微认为这些皆是“外在的功德”,仅是“助道之良法”,并不能真正解除人们的痛苦,而真正的“功德”必须于心地法门苦下功夫、实践忍辱、以般若智慧证得人我二空,才能获得究竟的灭苦。

  责任编辑:隆慈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