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观点 常识 故事 专题 视频

正慈法师回忆传印长老,难忘那孩童般的欢笑声

湖北省佛教协会 2023-07-12 08:32:44

传印长老:

中国佛教协会名誉会长、中国佛学院名誉院长,当代莲宗导师,佛门领袖。

行高德劭 不染尘烟

纪念我的老院长传印长老

文丨正慈法师

3月份我在北京参加全国政协的会议,11日凌晨听到了传印长老示寂往生的讯息,当时不敢相信这是事实。前一天晚上我在雍和宫胡雪峰住持房间喝茶交流时,无意中还与宗性法师、常藏法师回顾起传印长老与北京市佛协,之前在中国佛学院的生活往事,还有一些与长老相关的话题。

不想早上醒来,就收到了长老舍报西归的消息,真让人有种恍若隔世、如梦如幻般的痛感。一个人的生老与病死,一期生命的成住坏空,短促的数十年间光景人生,就像风一样子,近百年的人生就这样一闪而过,留给我们的是无尽的回想,无边的感怀……

缘结金陵 春风化雨

我最早见到传印长老的时候,是1990年,那时我只有19岁。当时,长老代表北京中国佛学院亲自来到南京栖霞山佛学院招收新生。点名抽查,我代表南京考区的学僧背诵早晚功课,长老来抽查我们的熟练程度。

至今仍旧清晰记得,长老慈祥和蔼,可亲可敬,那样子的富有亲和感,并且对于我们南京考区的考生应该是很满意的。也就是这次因缘,我有幸、有缘见到了后来成为我们老院长的传老。印象里长老也很是喜欢我们这些个年轻的小和尚们的,如今虽然这么多年都过去了,可这些都让我深深地根植在温暖的记忆之中。

曾经有缘听长老授课于北京中国佛学院,讲堂之上的长老,既威严可亲,亦精神饱满,我们总是很容易受其容光焕发、满满的正能量所感染。讲到开心的时候,长老犹如孩童般朗朗的欢笑声,至今仍然回响耳畔,仿佛一下子,就回到了当时的学生时代课堂上。

就读研究生期间,我的小寮房还有幸被安排在长老的这个小院子里,院落下方隔壁的一小间,我十分有幸成为了长老的左邻右舍。

院子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老北京传统四合院。我的寮房上方是本科班学僧们的教室,长老对面的房屋就是学院的教务处办公室。当时的教务长是白光长老,他与传印长老同一个门进出,住在里面是门对门的。如今都已是故人,都已经自在了脱,西归安养,化生莲邦极乐净土了。

提携后学 法润东山

传印长老一直重视培养僧才,提携后学,十分爱护青年僧才的成长。我虽然亲近长老不算太多,但是因为长老的一手促成,我于十年前去了五祖寺,这完全就是他老人家的关怀和错爱。因为懂得,所以慈悲。我是一个十分不善于和长辈们交流沟通的笨人,长老却是如此地关爱着我这个笨拙的学生,没有忘了我这个不大争气的僧青年。

2013年10月10日,我去了黄梅五祖寺,传印长老代表中佛协并以个人名义发来贺信,并手书一幅“守本真心”中堂,同时还送了多幅书法和对联,字字是佛经奥义,行行是祖师心要。如《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二之文:

见与见缘,并所想相。如虚空华,本无所有。幻为色空,及与闻见,如第二月,精觉妙明,非因非缘,亦非自然,非不自然,无非不非,无是非是,离一切相,即一切法。

长老还在一旁注明:“正慈法师受持日用。”令我惭愧不已,感恩不已,长老一片慈怀,尽倾笔墨,这是对我的鞭策与希望,也是对天下祖庭五祖寺的厚爱。

2014年12月6日,我在五祖寺升座,长老不顾年迈,不嫌路远亲自过来为我送座,法乳之恩,不可能忘。

传印长老为正慈法师送座

对于我而言,特别要感恩长老成就了我与黄梅之间的缘分——时至今日,我这个祖庭门户的看门人已经值守了整整十个年头。春秋十载如弹指一挥间,东山之上祖德巍巍。我亦曾在五祖寺写下四句不成文的话:

愿作黄梅东山月,

照见尊前半缕光。

若得清凉咸安乐,

山僧即刻便还乡。

可如今,我托福了的师长、老人家却永远地离我而去,安详示寂,睹物思人,物是人非,令人无端地生出长长的思念。

如今我也年过半百,到了人生五十已过半的天命之年。当下,传老他们一辈的老前辈们,基本上都已经圆寂。我想与大家一起分享的是,在他们这一辈人的身上,自己对于生活要求不高,节俭简朴;对于自己都很严格自律,从不麻烦别人;对于佛教的情感,很少夹杂私心,讲究规矩,教理宏通,信念坚固,修行观、解脱观、生死观发心悲深,是永远值得我们这一代人学习的大善知识和楷模。

解行并重 翰墨弘道

传印长老一生虽历经坎坷,却始终淡泊名利地位,始终不染红尘俗气,不忘山林方外,始终没有忘了自己是个出家僧人。长老一生戒行清净,拥党爱国,知恩报恩,积极促进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长老曾说:“如果没有了国家的保障,则存活尚难,遑论信教!所以,只有在爱国的前提下,才能够谈得上信教和爱教。这是铁的真理,打自有教以来流传到今日的客观历史事实。”长老浓浓的家国情怀,将永远激励着佛教四众弟子们勇猛精进。

长老解行并重,学问渊博,在修行教学之余,注重佛教研究,成果丰硕,著有《四分戒本述义》《印度学讲义》《中国佛教与日本净土宗》《<宗教不宜混滥论>讲记》《<净土决疑论>讲记》等,在《中国宗教》《法音》《佛学研究》《佛教文化》等期刊发表众多论文,相关论述后结集为九卷本《石泉音集》,此外还主编了《中华律藏》《中国佛教护国文献集成》《北京佛教文献集成》《北京佛教寺院》《北京佛寺遗迹考》等重要佛教文献丛书,为我们深入挖掘佛教历史底蕴、研究佛教教义教规、不断推进佛教中国化进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长老深研中华传统文化,以自己毕生修行心得创作了《四季道情》《偶题五首》《西江月•净土苑记》《梦•幻•泡•影•总颂》《平居箴》等诸多诗词。“不将生死等闲看,速上弥陀大愿船”,长老以文字般若警醒世人生命无常,唯有老实念佛,精进修行,才能真正了生脱死。

此外,传印长老还擅长书法,于闲暇之际书写古大德诗偈,以“自勉自策自警自励”,后汇集为《古德诗偈信抄》行世,以书法与大众结缘,期望大众明白“缘起性空”和“因果相续”的道理,以无我之心,关照当下,逐步做到“多一分知足,少一点贪婪;多一分关爱,少一点嗔怨;多一分智慧,少一点愚痴;多一分谦虚,少一点傲慢;多一分包容,少一点自私;多一分感恩,少一点不满。”长老的苦口婆心,令人动容。

身体力行 节俭环保

3月16日的下午,我与普正法师、咸宁心平法师、鄂州智藏法师和东方山弘化禅寺智维法师一行朝拜东林大佛。大佛的侧廊十分的宽敞,见有义工在值守,有电热水桶结缘免费的热水,并且提供一次性杯子使用。

当我寻找垃圾桶时,义工无意识地说,寺院会把用过的、丢弃的一次性纸杯降解之后,废物利用,作为再生肥料用来种菜。这位义工看似一句无心的话,却让我感受到,在长老的影响下,东林寺的生态环保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回去后,我还请寺院的法师在周会上把东林寺的这个做法分享给大家学习。

突然想起来,当年我们在法源寺读本科的学生时代,好几次看见长老只身捡拾地上垃圾的身影。年少无知的我们,当时熟视无睹,视而不见。然而,长老却通过这些细节小事为我们播下了爱护环境的种子。

神秀大师曾经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修行就是要不断拂拭内心的五欲六尘,但首先应该拂拭我们所在的环境,正如古人所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如今的我们,亦在他老人家潜移默化影响之下,慢慢养成了节俭办教、生态环保的习惯,并且从中获得受用。这些年来,我带领所在的五祖寺和东方山药师佛道场着力打造“书香、茶香、禅香”的“三香”道场,营造“干净、清净、空净”的寺院氛围,积极建设生态环保寺院。

在接待用餐方面,根据人数控制食材分量,避免铺张浪费。尽量使用可重复清洗、消毒使用的餐具,拒绝使用一次性餐具,同时大力倡导公筷和光盘行动。

为避免污染空气,殿堂用电子蜡烛替代传统蜡烛,免费向信众和游客提供三支生态香。对废旧纸箱、打印纸张等物品进行二次利用,做到人走关灯,节约能源。我们还将果皮、茶叶渣收集起来用作园林肥料。有时在外面看到丢弃的轮胎,也会带回寺庙种植花草,变废为宝,美化道场。

持续坚持环保理念,我们一直在路上。我们也深知久久为功,才能真正将环保理念落实到每个人的心田。“好人好自己,坏人坏自己”,我们慢慢地向信众传递心灵环保的理念,让大家明白,只有心灵的环保,才是最根本的环保,只有懂得惜福培福,才能不断积累解脱的资粮。

五祖寺天王殿门口悬挂的“守本真心”牌匾,就是由传印长老2013年为五祖寺而写,每每看到这块匾额,我就会想起长老对于祖庭的关怀与厚爱,会想到东林寺俶行轩的小院落,会想起一位年迈的老法师在自个的小院种下一棵棵生机无限的绿植……

谢谢您,一位曾经在我生命中出现过的老法师。谢谢您,我的老院长!隐隐地,眼前又浮现出了您和蔼的面容,耳畔又响起了您朗朗的笑声……

作者简介:

正慈法师: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湖北省佛教协会会长,黄梅五祖寺、东方山弘化禅寺方丈。

  责任编辑:隆慈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