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观点 常识 故事 专题 视频

少林寺山门前的明代石坊

少林寺 2023-07-14 09:06:59

牌坊,为古建筑中特殊建筑形式,由单排立柱与横向额枋构成的标志性建筑物,“牌坊”发端于古代的里坊制度中的门,宋代废除里坊制,“牌坊”的空间区划功能消失,以后逐渐发展成礼制性的建筑。在结构上,牌楼与“牌坊”没有区别,一般认为处在特殊区域,用以礼制性的纪念建筑,称为“牌坊”。

少林寺山门前的明代石坊

在少林寺山门前,东西两侧各有一座建于明代的大石坊。二石坊都由青石构造而成,形制基本相同,皆为双柱单孔庑殿式建筑。东坊高为6.15米,坊面阔3.86米,西坊高为6.15米,坊面阔3.86米。两座石坊,成为少林寺山门前导区的东、西标志。

东石坊东面题额“祖源谛本”

东石坊西面题额“跋陀开创”

东石坊建于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五月,为明徽王府出资兴建。坊顶作庑殿式,雕出正脊龙吻及四垂脊,瓦垅等。顶檐下各施四朵变形方墩形斗拱,大斗四面出卷叶,直承枋顶。额枋、方柱、下槛等构件皆仿木结构作法。坊上浮雕有“双凤朝阳”“双狮绣球”等图案。东面额坊题“祖源谛本”四个大字,为中嵩山子所书。柱子上刻对联,上联为“地在天中,四海名山为第一”,下联为“心传言外,十方法教是祖元”。此坊西面题额“跋陀开创”四字,其中“跋陀”二字为1980年重刻。额的正中有书写者——明徽王的篆书方章“徽国之章”四字及竖刻行书“中岳子书”四字,额末署“嘉靖二十三年五月吉日”。该坊是1980年由河南省古建研究所专业技术人员经现场细心调查,配补少部分石构件,并用科学方法加固修复的。

西石坊额刻正书“大乘胜地”

西石坊建于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坊的内侧横额刻正书“大乘胜地”,额中额的正中有书写者——明徽王的篆书方章“徽国之章”四字及竖刻行书“首阳道人书”。额首刻“皇明嘉靖乙卯岁孟秋吉旦”。额末刻“徽府重修建立”。外侧两柱刻对联上为“心传古洞,严冬雪拥神光膝”,下为“面壁高峰,静夜风闻子晋笙”。坊西面题额为“嵩少禅林”,联为“双双玉井,碧澄冷浸千秋月;六六玄峰,翠耸光连万壑云”。

西石坊西面题额“嵩少禅林”

时至今日,凡是到少林寺参观、游玩者,皆会在两座石坊前停驻,认真观赏这两座近五百年的石坊,赞叹古人的匠心之作!

(作者邹相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河南省作协会员、河南省青少年作协副主席、郑州市文联委员、郑州市作协理事、少林文化学者、《禅露》主编。先后出版《禅心乡韵》《且听风吟》《素心若荷》《守园往事》等多部著作。)

  责任编辑:隆慈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