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岸孤绝佛选名山——《普陀列祖录》简介
《普陀列祖录》,全一卷。清代普陀山禅僧潮音通旭集,刊刻于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此作为区域性禅宗灯史作品,记录曾住持普陀山普济寺的历代祖师之行实、语要等。通过序文可知,通旭“恐祖德靡扬,山灵见鄙”,所以“求诸群集,考诸旧志,实于此山阐法住持者,或得一句一偈,或仅得其名”,皆编辑采纳收入此作,故题名为“普陀列祖”。此作现收录于《卍续藏》第147册、《卍新纂续藏经》第86册、《禅宗全书》第24册等。
潮音通旭禅师(1647-1698),清代临济宗杨岐派禅僧,密云圆悟禅师四世法裔。俗姓俞,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幼年于普陀山紫竹旃檀林(宝陀寺,即今普济寺)剃发出家,圆具于白龙慧镜禅师。曾随侍啸堂(山晓本皙禅师)、寒泉(天岳本昼禅师)二老,后谒天台山万年寺无碍彻禅师,受老人之嘱开法于慈溪寿峰寺及姚江圣寿寺。康熙二十八、二十九年间(1689、1690),帝赐帑金千两重兴普陀,定海总兵蓝理请师为住持修复寺院。除编辑此作外,师另有《百岁老祖宗谱》《语录》等著作。
此作辑录宋、元、明、清间于今普陀山普济寺住持弘化的禅师之行实语要,始自真歇清了禅师,迄于通玄机禅师,共计四十三人。四十三位禅师中,收录略传及机缘者仅有十八人,其中包括卷末附录“他山知识来山光扬宗要者”五人,多数禅师仅列出名号而已。通旭禅师于序此作的两年后圆寂,原版中师之弟子古心明怘禅师将师行实语要题为《潮音旭禅师随录》一卷补于书后。本书中记载了普陀山第一次易律为禅发生于宋代真歇清了禅师住持本山时,时间约在南宋绍兴元年(1131);第二次易律为禅发生于潮音通旭禅师住持普济寺时,时间约在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约在康熙二十六年(1687),别庵性统禅师住持法雨寺易律为禅)。书中对普陀山历史上住山禅僧的书写,建构确立了普陀山的禅宗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