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建立后,少林寺僧人的习武活动开始向纵深发展。在元末时期遭重创的武僧习武活动,到明代中期的成化至弘治时,已形成大规模、有规律的演武活动。据明正德八年(1513)都穆的《游嵩山记》中记载:“少林僧至今以武勇闻,则其所从来远矣。”明成化时入寺为僧的周友(三奇和尚),武功高超,他在正德年间(1506-1521)就曾统领少林僧兵南征北战,其弟子遍布天下。从这两个记载中可以看出,少林寺从明初开始复兴的演武活动,到明朝中叶时,已达到相当高的程度。
明万历三年(1575),少林寺紧那罗王画像碑
明代少林武术最先成名的是少林棍法。据明万历时程宗猷(字冲斗)所著的《少林棍法阐宗》中记载,元末紧那罗王的后嗣哈嘛师,以拳棍授以匾囤和尚。明嘉靖时抗倭明将俞大猷在《新建十方禅院碑》中记载:“予昔闻河南少林寺,有神传长剑技。”长剑即棍,“神”即元末的紧那罗王。当然,紧那罗王持棍御红巾之神话难以考证。但从二者的记载来看,元末明初少林寺僧已开始演练棍法当是史实,只不过是以神话与史实相杂的方式出现。由此,亦可证明少林棍法创始于元末明初。到了明代中后期,少林棍法已发展到了相当成熟的阶段。嘉靖至万历时的少林武僧洪转,为一代著名棍术大师,“棍法神异,寺众推尊。”(《少林棍法阐宗》)洪转还著有棍、枪相融的《梦绿堂枪法》一卷传世。
少林寺现存的明代大铁锅
明代嘉靖、万历时期的少林武僧洪纪、宗想、宗岱、广按、普从、宗擎等,皆是精通少林棍法的大师。明代少林棍法不仅习之者众多,而且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万历年间,民间武术家程宗猷,曾先后到少林寺从洪转、宗想、宗岱等习棍达10余年之久。后来,程宗猷于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写了著名的《少林棍法阐宗》一书。该书对少林棍术的起源、内容及理论都作了比较详尽的记述,是人们研究少林棍法珍贵的史料。
继棍术之后,少林拳法体系也走向成熟并风行海内。明万历九年(1581)王士性在《嵩游记》中记载:“山下再宿,武僧又各来以技献,拳棍搏击如飞,他教师所束手视,中有为猴击者,盘旋踔跃,宛然一猴也。”从“拳棍搏击如飞”这个形容看,当时少林寺不仅棍术名扬四方,拳术也达到了相当高的境界。再从“盘旋踔跃”者所练的猴拳看,当时少林拳的种类是相当广泛的,已产生了猴拳。明代的少林拳主要是格斗搏击的实战技法。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金忠士在其所写的《游嵩山少林寺记》中载:“午刻,少参君招饮溪南方丈中,观群僧角艺。”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袁宏道在其《嵩游记》中载:“晓起出门,童白分棚立,乞观手搏,主者曰:‘山中故事也。’试之多绝技。”此可证,明代以搏击为主的拳法、技艺相当高超。
少林寺塔林中,明朝时期的塔达到140余座
明代拳法与棍法体系的形成时间相差不远,但拳术没有棍术闻名天下早。这从程宗猷《少林棍法阐宗》问答篇中可知:“棍尚少林,今寺僧多攻拳而不攻棍者何也?余曰:少林棍名夜叉,乃紧那罗王之圣传,至今称为无尚菩提矣。而拳犹未盛行海内,今传攻于拳者,欲使与棍同登彼岸。”宗猷所言非常明确,其棍乃是“圣人”紧那罗王所传,名扬四方;而拳则不是,故不能与棍“同登彼岸”。这里要说明的是,现在许多人据此认为少林拳法是继棍法之后而形成的。事实上,程宗猷所说的并不是棍术比拳术产生早,而是说少林棍术比拳术名扬天下的时间早。
少林功夫亮相伯明翰国际会议中心
少林功夫,走进联合国
明代少林武术,不仅仅包括棍法和拳法,而是一个内容相当广泛的武术体系。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文翔凤在其《嵩游记》中写道:“归观六十僧,以掌搏者、剑者、鞭者、戟者……”从此记述看,明代少林武术不仅有拳有棍,而且有剑、鞭、戟等十八般兵器。清代洪亮吉的《登封县志》中载明末郜如城语:“习拳棒于少林寺僧,尤娴大刀。”可见大刀在明代已被列入少林寺僧的重要兵器。明天启五年(1625),河南巡抚程绍在少林寺观武僧演武后写的《少林观武诗》云:“暂憩招提试武僧,金戈铁棒技层层。”明万历时的礼部侍郎公鼎《少林观僧比武歌》:“复有戈剑光陆离,挥霍撞击纷飙驰。”以上这些,足可证实明代少林武术的拳术、器械种类相当繁多。
非洲马里“洋弟子”习练少林功夫
明代少林武术的发展和技法的提高,尤其是棍术的提高,与武僧参战和相互交流关系密切。明正德年间,少林武僧周友曾率僧兵镇守山陕边关并征讨云南。嘉靖时少林武僧也曾大规模参与抗倭战争和镇压农民起义战争。由于战争的洗礼,使少林武术得到了长足发展。明嘉靖时,抗倭明将俞大猷自云中(山西大同)归沿海抗倭前线,路经少林寺,临走时将少林武僧普从、宗擎带到军中,习练实战少林棍法达三年之久。后二人回到少林寺,将实战棍法广传于寺内武僧。明代少林寺的演武活动非常盛行,这也是少林武术技法提高的一个重要途径。当时凡是有地位的名人到少林寺,寺僧皆以演武形式展示少林武术。公鼎、程绍、王士性、金忠士、袁宏道、文翔凤等到少林,都观看了武僧大型的习武场面。武僧的演武促使其必须有一个良好的技艺,才能展示少林武功的高超。
希腊少林弟子习练少林功夫
少林武术自明代扬名之后,即开始在国内广泛传播。明代也有许多俗家弟子,如程君信、程涵初、程宗猷等,都曾到少林寺习武。程宗猷求学于少林寺10余年后,所著《少林棍法阐宗》一书,使少林棍法广传四方。明代玄机传拳法于俗家弟子,使少林拳法广传于世。明末时期,明代将领还多次聘请少林武僧为之训练军队,传授少林武功。明朝少林僧兵在东南沿海的参战,使少林武术开始在南方流传。
明代是少林武术发展史上的一个辉煌时期。这期间不仅少林寺繁荣,寺僧练武、演武、传武也很兴盛,甚至僧兵的参战也多受朝廷的调遣。
(作者邹相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河南省作协会员、河南省青少年作协副主席、郑州市文联委员、郑州市作协理事、少林文化学者、《禅露》主编。先后出版《禅心乡韵》《且听风吟》《素心若荷》《守园往事》等多部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