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古斯丁时间观和佛教时间观的比较研究
文章信息
作者:智瀚
收录于:《普陀学刊》第十四辑,第282—314页。
内容简介
时间与空间作为构成器情世间的基本要素,其真实性历来都是哲学家们最喜欢追究的问题之一。稳定实在的时空观念虽然可以给世人带来安全感,但对追求超越者来说也可能成为一种无形的桎梏。本文以“时空”组合中的“时间”为研究对象,以奥古斯丁《忏悔录·时间篇》和佛教诸经论中“对于时间的描述”为载体,在比较中寻找关于时间问题的解说真谛。
全文由三部分组成:在第一章中,作者叙说奥古斯丁对于时间的认知过程,经历了于外在物理世界和内在观念世界中的苦苦找寻,哲学神学家奥古斯丁最终发现时间并非永恒性和客观性的存在,它唯是一种主观知觉,是“流逝的事物留给心灵的印象之持续”,进而成立神学的“瞬时创世说”。来到第二章,作者凭借扎实的佛学学术功力,循序渐进地对于佛教大小诸宗关于时间的认知依次罗列并展开论述,从成立三世实有的说一切有部开始,到全然否定经验世界一切的中观宗结束,系统地阐述了完整佛教对于时间的反思与判断。第三章,同时也是全文的重头戏所在,即是关于两种时间观念的比较,作者将时间观念的比较分别放在“认知路径”和“模型的理论建构”两个平台上进行,打破经验世界中关于时间的线性惯性认知,通过溯源性反思和形而上性反思,发现奥古斯丁与佛教哲学大家龙树分别行走在不同的证真与证伪的探索真相的道路之上,充满超越性与挑战性,切磋得有趣,辨析得过瘾。
作者简介
智瀚法师,中国佛学院普陀山学院副教务长兼学术委员会秘书长、研究生导师,浙江省宗教界金牌讲师、舟山市宗教界讲师团成员。曾先后多次荣获全国佛教院校学生论文联合发表会优秀论文奖,浙江省汉传佛教讲经交流会一等奖,第十届少林辩禅一等奖,第二届全国佛教论辩会一等奖、最佳辩手。主要讲授:基础佛学、中观学、佛教逻辑、佛教制度等相关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