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观点 常识 故事 专题 视频

悲心无尽——记天宫寺湛然大师的不朽之论

少林寺 2023-08-29 00:20:24

中国佛教的第一宗为天台宗,天台九祖中有三位祖师在东阳市天宫寺住持和驻锡,即七祖慧威、八祖玄朗、九祖湛然。提到佛性论最绕不开的就是湛然大师,湛然的佛性论思想可谓是对天台宗的最重要的贡献,而湛然对无情有性说的系统论证则尤为突出,成为中国佛教史上提出佛性论的第一人。当年的湛然大师不仅博览佛门各派经书,对于儒道两派的学说也很有研究,在天台义理上,他进一步提出了无情有性的说法,即世界上的一切没有生命的东西,如草木瓦石也都具有佛性,这一说法轰动了当时的整个佛教界,因为从释迦牟尼时期开始,所有的修佛之人一致认为,惟有情众生才能成佛,无情之物没有感觉、思维,所以也无佛性可言,更无成佛之说。但湛然的无情有性,却打破了传统,扩大了成佛的范围,由此引起了佛教内部轰轰烈烈地讨论,并使得天台宗在唐朝中期,出现了焕然中兴的兴盛局面。

东阳市天宫寺举办开光法会现场

一、花开花落始天成,千古一念万象生。

湛然(711—782)唐代天台宗高僧,俗姓戚,常州晋陵荆溪(今江苏宜兴县)人,其家世习儒学,幼年便有超然迈俗之志。玄宗开元十五年(727),他十七岁,游浙东,寻师访道。至十八年(730),于东阳遇金华方岩,示以天台教门并授以《摩诃止观》等书,于是求学于台宗八祖左溪玄朗(673—754)门下。玄朗知为道器,诲以所传天台教观宗旨,其后十余年间专究此学。至天宝七年(748),三十八岁,始在宜兴君山乡净乐寺出家。既而前往会稽开元寺,就四分律相部宗名僧昙一,广究律部。又在吴郡开元寺,敷讲《摩诃止观》。六年后(天宝十三年,754),玄朗圆寂,于是在东南各地盛弘天台教法。当时禅、华严、法相诸宗,名僧辈出,各阐宗风,湛然慨然以中兴天台为己任,常对弟子说:“今之人或荡于空,或胶于有,自病病他,道用不振,将欲取正,舍予谁归?”从而祖述所传,撰天台三大部注释及其他凡数十万言,显扬宗义,对抗他家,于是台学复兴。天宝、大历间(742—779),玄、肃、代三宗前后征召他入京,他均托病固辞。初住兰陵(今江苏武进县),晚年迁天台国清寺,以身诲人,耆年不倦,当战乱饥馑之际,众多学徒来集。德宗建中三年(782),在佛陇道场圆寂。天台宗人尊为第九祖。一般称为荆溪尊者,又称妙乐大师。弟子有道邃、行满、元浩等三十九人,其中吴门元浩(?—817)于《法华》、《止观》之学深有所得,为湛然嘱累弟子。道邃、行满后来传教观于日僧最澄(767—822),最澄尽写此宗教籍携之以归,开创日本天台宗。贤首宗名德清凉澄观,早年亦尝从湛然受学止观及《法华》、《维摩》等疏。又有翰林学士梁肃,也曾从湛然学教观,深得心要,尝以《摩诃止观》文义弘博,删定为六卷,又述《止观统例》一卷等。其说出入儒释,和宋代理学极有关系。此外从湛然受学之士,有李华等数十人。

自释迦牟尼佛灭度后十三世,至龙树才开始用文字弘扬第一义谛,承继弘扬此系学说的称为法性宗。北魏、北齐年间有慧文禅师,深得其旨,随后传授给南岳慧思禅师,由此而有三观之学。自从智者大师建立起天台宗后,其道进一步得到弘扬,从这一点看,湛然乃龙树之嫡孙、智者之五世孙,左溪朗公之法子也。其家本崇尚儒墨之学,而他却独有迈俗之志,童年时就超出羣伦,二十多岁时,受学于左溪。左溪与之谈话后,对他之才学极表赞赏,过后问湛然说:“你可曾做过什么梦?”湛然曰:“过去我曾梦见自己身披僧服,胁掖二轮,游于大河之中。”左溪道:“这预示着你日后当以止观二法济度群生。”乃授以其师传授给他的止观学说。湛然风神俊拔,深思好学,自从左溪受学后,就以在家居士传扬佛法,四方学者从之如流。

延保法师拈香主法

二、光明法宝传心印,打破人间一朝梦。

湛然著作有《法华玄义释签》二十卷、《法华文句记》三十卷、《摩诃止观辅行传弘决》四十卷,注释三大部,阐明智顗教观深旨。又有《金刚錍》一卷、《止观义例》二卷、《法华五百问论》三卷,建立自宗正义,破斥他家异解。此外有《摩诃止观辅行搜要记》、《维摩经略疏》各十卷、《维摩经疏记》六卷或三卷、《华严经骨目》二卷、《法华经大意》、《十不二门》《始终心要》《法华三昧行事运想补助仪》各一卷等。其中《十不二门》,原是《法华玄义释签》卷十四之一节,湛然在《释签》中,立色心、内外、修性等十种不二门,发挥本、迹十妙之深旨,后人以其说在天台教学上占居重要地位,录出别行,注解多到五十余部。《玄义释签》《文句记》《止观辅行》《金刚錍》《始终心要》也都有后人注解。

湛然极力发挥智顗之宗义,然而有时借助于《大乘起信论》,有时接近贤首家言,其独特学说,是“无情有性”论,他在《金刚錍》《止观义例》及其他著作中,按依正不二、色心一如之理,说佛性遍法界,不隔有情、无情、一草一木、一砾一尘,皆有佛性。但他在这里所说之佛性,是三因(正因、了因、缘因),佛性中之正因佛性,即是法性,又即真如。他进而应用《起信论》之真如随缘不变说,来证明无情有性。依他说:假如依不变随缘理,常住之真如和变化之万法即是一体,有情、无情都不在万法之外,那就彼此真如同一。犹如波虽有清浊之分,湿性却无彼此之别。如《金刚錍》说:“万法是真如,由不变故。真如是万法,由随缘故。子信无情无佛性者,岂非万法无真如耶?故法之称宁隔于纤尘,真如之体何专于彼我?是则无有无波之水,未有不湿之波。在湿讵间于混澄,为波自分于清浊。虽有清有浊而一性无殊,纵造正造依依理终无异辙。”认为不仅有情具有佛性,无情也本来具有。澄观早年从湛然受学教观,后来转入贤首宗,他在所撰《华严大疏钞》中说:“经(《涅槃经》)云:‘佛性除于瓦石’,论(《大智度论》)云:‘在非情数中名为法性,在有情数中名为佛性;’明知非情非有觉性。”(《疏》卷三十)又说:“此段疏为遮妄执一切无情有佛性义。”(《钞》卷五十二)湛然之《金刚錍论》,主要对其说而发,间及唯识家之决定二乘及无性有情无佛性论。湛然的行历为唐代天台宗保留下许多珍贵的史料,为后世了解和发展天台宗提供了基础,其法嗣梁肃积极倡导“中兴说”,奠定了湛然的中兴祖师地位。

延保法师演武图

三、翠竹黄花不争春,心如明月净无尘。

湛然努力阐释的重点有两方面︰一方面,对天台的基本理论三大部都作了注解,并加以发挥,特别是使圆融三谛之说更加深刻。他认为,三谛不但相即,而且有双遮双照之统一意义。原来讲‘空’偏重于遮,讲‘假’偏重于照,‘中’则遮照俱有,这就把肯定与否定分开了。湛然则以为‘空’‘假’两者都有否定(遮)有肯定(照),既非单纯的一种,也不是三者简单的联合,而是双方都具有遮照,这就叫双遮双照。另一方面,他为了对付贤首、慈恩的缘起说,对于本宗原有的理论又加以补充。他采取了《起信论》中如来藏缘起的思想。因此,他对于‘性具’方面就用了《起信论》的‘真如随缘’来解释‘一念三千’之说。以为‘诸法真如随缘而现,当体即是实相’,这样一来,天台宗原来的思想,就未免变得模糊了。

延保法师与恩师释永信大和尚

此外,他还直接批判了慈恩、贤首、禅宗各家的理论。慈恩宗窥基曾作《法华玄赞》,其中有很多不同意天台宗的地方,湛然批判慈恩的重点就放在这部书上,他写了《法华五百问论》,提出了五百处错误加以质难。反对贤首,他写了《金刚錍》。金刚錍是印度医师医治眼翳的工具,他藉以讽刺贤首宗人由于无明蒙蔽看不清问题,也需要用金刚錍刮治一下。在这部书中,他特别提出无情之物也有佛性的主张,与贤首只承认有情有佛性的说法相对立。反对禅宗,他在《止观义例》中批判他们的禅法是‘暗证’,证而无教作根据。

延保法师致辞

由于湛然的这番努力,提高了天台宗的地位,使天台宗一时有了中兴之势,他的理论为宋代天台宗的更加盛行打下了基础。湛然寂灭后,法嗣梁肃在《湛然碑铭》中指湛然为“命世者”,使天台宗“焕然中兴”:“圣人不兴,必有命世者出焉。自智者以法付灌顶,再世而至左溪,明道若昧,待公而发,乘此宝乘,焕然中兴。其受业身通者,三十有九人,而缙绅先生高位崇名、屈体受教者数十。师严道尊,遐迩归仁,自非命世亚圣,曷以臻此。”偈曰——

前顶礼三宝净戒诸上座

愚惑不识真 今当如实说

系心缘彼处 此身性如是

如是无量种 正观常不忘

境界恒在前 犹如对明镜

轻身极明净 清凉心是乐

微尘念念灭 念念观磨灭

境界真谛义 除恼获清凉

成就三昧果 离垢清凉缘

翠竹法性身 净慧如明月

湛然正安住 纯一寂灭相

非我所宣说 唯佛能证知

实义知修行 修行理无二

无问所应问 谛实真实观

今此身灭尽 寂若灯火灭

(作者系浙江省东阳市天宫寺住持。)

  责任编辑:隆慈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