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月观音像》
这是张大千于敦煌临摹的壁画之一、工笔重彩绘制的水月观音像,技法高妙,韵味无穷,国内外游人见之赞赏不已,一些佛教徒还向它顶礼膜拜。这帧纸本的中堂国画,宽七十五厘米,高一百六十六厘米。画中的水月观音菩萨,头饰珠翠、身披璎珞,衣带飘逸,露臂跣脚,斜倚岩石,怡然自得,凝视着水中的月影。除璎珞、珠宝及衣带、山石线条使用黄金描绘外,其余是用朱砂、石青、石绿、石黄等矿物颜料点染。所以,这帧画四十年来鲜艳耀目,色彩如新。水月观音像来源于敦煌壁画。1941年夏,大千先生不辞辛劳,带领弟子们赴甘肃敦煌莫高窟、安西榆林窟等处临摹古代壁画,历时两年零七个月。抗日战争胜利后,大千先生在成都举办画展,展出他多年来心血凝聚的佳作。这帧水月观音像,被绘画界和参观者公认为是他临摹敦煌壁画中最有神韵的一幅。达官显贵、古董商人和字画收藏家们争出巨金购买,相持不下。当时的省教育厅长郭有守只得请示省政府主席张群。张群最后同意由新都县买下,放置在宝光寺内,这场风波才算平息。于是,新都县长出面,县中的“邦人仕女”们出钱,以一百石米的价格买下这帧画,并请著名书画家姚石倩先生题跋,记其原委。跋语有云:张君大千,蜀人而擅画,名于一代。民国三十四年十月,作画展于成都。有水月大士一帧,是其一生杰作,计值百万。四川教育厅郭厅长有守,以关国粹,请示兼理四川省政府主席张公岳军,谕为醵金置寺院,交余措诸宝光寺。邦人士女,热烈相成,谨缀缘起,各并勒名。妙轮上人其永宝之。水月观音画像送到宝光寺后,方丈妙轮上人及全寺僧众按佛教礼仪把它供奉在紧邻方丈室的小客堂,原来这里供奉的清代著名画僧竹禅所绘的阿弥陀佛像,即被移到别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