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观点 常识 故事 专题 视频

你知道什么是“安居”吗?

来源:南京鸡鸣寺 2022-05-17 11:10:57

佛制每年四月十六日至七月十五日,共三个月,为期九十天。在这期间,僧众不得外出行化,必须聚集一处,坚持戒律,皎洁其行,专心修道,名结夏安居。

结夏安居又作夏安居、雨安居、坐夏、夏坐、结夏、九旬禁足、结制安居。

“结”是结制,“夏”是夏天,“安”是安定,“居”是居住。在印度,夏季的雨季长达三个月,佛陀乃定制四月十六日至七月十五日为安居之期,在此期间,出家众禁止外出,聚居一处精进修行,称为安居。这是雨季期间草木、虫蚁繁殖最多,恐外出时误蹈,伤害生灵,而遭世人讥嫌,因此禁止外出。

安居的僧众严禁出入道场,因为安居期间,亦是草木、虫类繁殖最盛时,恐外出时易误伤害生灵,而招引世讥。安居旨在严禁无故外出,以防离心散乱,因此是一种自修自度的观照功夫,是养深积厚,是自我沉潜的修行。

安居的首日,称为结夏;圆满结束之日称为解夏、过夏。于安居圆满后,大众反省安居中的行为,若有罪时则自宣己罪,相互忏悔,称为“自恣”;此日称为“自恣日”此时大众人人身心清净,甚至有人因此证悟,佛陀感到欣悦欢喜,故又称“佛欢喜日”。

佛陀曾指导目犍连于此日备百味饮食,供养僧众,以此功德救拔其母堕落饿鬼道之苦,此即为盂兰盆法会的由来。在安居结束时,同时应解除安居期间禁止外出于结界范围之规定,此为“解界”。

中国安居制度虽承袭于印度,但并非完全沿用,而有部分变通之处。古德按气候及风俗民情的实际状况而定,一般以每年的四月十六日至七月十五日为安居期,而此时期正值中国的夏季,故称夏安居,又称雨安居,或结夏、坐夏、坐腊、结制等。

中国行安居的制度是开始于姚秦时代,其时由于《十诵律》、《广律》等的传译,都详细解说安居的作法,中国僧人乃依之而行结夏。唐宋以降,安居制度逐渐成为禅宗丛林道场的清规之一。此外,丛林寺院参照“结夏”的制度,以每年十月十六日到翌年正月十五日间,也进行“冬安居”。近代有些寺院道场更进一步实行“结冬参禅”、“结夏讲经”的“冬参夏讲”制度。

中国古代的丛林律寺,一向注重安居生活。尤其在马祖创丛林、百丈立清规以前,禅僧大多居住在律院中,禅门三百六十五天每天坐禅,因此可以说天天都是安居。时至今日,一般佛教学院的生活,每日阅藏读经、禅修念佛,实质上也就是一种的安居修行生活。

虽然“结夏安居”是僧人须遵循的清规,但是今年非常时期,普通信众也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外出,利用这段时间,在家精进修学、护持三宝。

  责任编辑:隆慈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