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观点 常识 故事 专题 视频

如何做到“八风不动,宠辱不惊”?

苏州寒山寺 2023-03-20 09:17:19

人或得意,或失意,不管拥有什么样的心境皆是由身而来。

身处何境,甚至身体上具体的痛楚,都能时时影响人的心理状态。因此,所谓的“修养”,一言以概之,便是修炼出一颗不为身体境遇所动的心。

能做到成败骤然降临而不惊,宠辱无故加诸己身而不动,便是拥有了一种笑看花开花落的淡定和智慧。

宠,是得意的总表象;辱,是失意的总代号。

当一个人功成名就时,如果平素就有淡泊名利的真修养,就不会欣喜若狂,喜极而泣,甚至得意忘形。

得意中不忘形,顺境中居安思危,就能在功名加身时保持心境的淡然。如果面对一时的失意也依然挺直脊背,坦然面对挫折,就能时刻守住心灵的平和,在逆境中奋发,最终走出失意的阴影。

做到得意失意皆平和并不容易,就连为人达观洒脱的文豪苏轼,受人羞辱也难以淡然处之,可见宠辱不惊的修为之难。

宋朝时苏轼在江北瓜州地方任职,和江南金山寺只一江之隔,他和金山寺的住持佛印禅师经常谈禅论道。一日,苏轼自觉修持有得,撰诗一首,派遣书童过江,送给佛印禅师印证,诗云:“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八风是指人生所遇到的“嗔、讥、毁、誉、利、衰、苦、乐”八种境界,因其能侵扰人心情绪,故称之为风。

佛印禅师将诗阅后,拿笔批了两个字,就叫书童带回去。苏轼以为禅师一定会赞赏自己修行参禅的境界,急忙打开禅师的批示,一看,只见上面写着“放屁”两个字,不禁无名火起,于是乘船过江找禅师理论。

船快到金山寺时,佛印禅师早站在江边等待苏轼。苏轼一见禅师就气呼呼地说:“禅师!我们是至交,我的诗、我的修行,你不赞赏也就罢了,怎可骂人呢?”禅师若无其事地说:“骂你什么呀?”苏轼把诗上批的“放屁”两字拿给禅师看。禅师哈哈大笑说:“言说八风吹不动,为何一屁打过江?”

苏轼闻言惭愧不已,自觉修为不够。

“八风吹不动”是一种心不随身而动的修为境界,可是要将这种境界时刻落到实处,并不容易。

要做到八风不动、宠辱不惊,首先,人们要用广阔的视角去看待事物,运用全方位的思考方式来解决问题。一旦思维钻入了牛角尖,就会对任何挫折都耿耿于怀,无法腾出空间来整理思绪,因此也就没有办法以坦然之心面对困境。

其次,遇事不慌张。别人讲的话,做的事,都要在自己脑中先过一遍,细细想一想再做出反应。无论是来自他人的赞美、帮助,还是羞辱、侵害,都应以理智来应对。

再次,要做到不动心。不为名利而动,不为苦难而动,不为权势而动,不为嗔怒而动,不为毁谤而动。

《菜根谭》里说:“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为人做官能视宠辱如花开花落般平常,才能“不惊”;视职位去留如云卷云舒般变幻,才能“无意”。“

闲看庭前”大有“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之意;“漫随天外”则显示了目光高远,不似小人一般浅见的博大情怀;一句“云卷云舒”又隐含了“大丈夫能屈能伸”的崇高境界。对事对物,对功名利禄,失之不忧,得之不喜,正所谓“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修持一颗淡定之心,做到得意时淡然,失意时坦然,方能心态平和、恬然自得,方能达观进取、笑看风云。

  责任编辑:隆慈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