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寺春秋
寿老师先为听众们介绍了玉佛禅寺的历史沿革,包括玉佛由来、四处寺址及历年大事记。
■玉佛由来
清光绪八年,浙江普陀山普济禅寺的慧根法师意志坚定、法愿宏远,只身一人云游天下,参访佛教圣迹。他从普陀山出发,经五台山、峨眉山,取道西藏入印度,然后到达缅甸。
缅甸盛产美玉,石质精良,法师四处募化,尤蒙当地华侨陈君普化助白银二万余两,又蒙缅甸国王特许,开山取玉,聘请能工巧匠精心雕刻了大小玉佛五尊,奉迎回国。
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法师途径上海返普陀山,但上海至普陀山的“江天号”轮船没有起重设备,其中一尊高1.92米、宽1.34米、重达一吨的坐佛无法上船。上海佛教徒便恳求法师留下一坐一卧两尊玉佛让上海信众瞻仰供奉。
法师觉得上海与玉佛有缘,愉快地留下一尊坐佛,一尊卧佛,其余三尊运返普陀山。
■四处寺址
当时清廷洋务派后任邮政大臣盛宣怀信奉佛教,由他的父亲盛康出面召集沪上高僧名流商议,在上海东北隅的张华浜衣周塘(今属上海市宝山区)募得地基一方,暂搭茅篷,以供玉佛,这是玉佛寺的第一处寺址。
△江湾玉佛寺基址见(建)议书
接着慧根法师又奔走募资,由盛氏择地,于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落成玉佛寺第二处寺址(江湾车站一侧,今属上海市虹口区)落成。
慧根法师为首任住持。同年,慧根法师退居,本照法师继任住持。
宣统三年(1911年),本照法师进京请得朝廷颁赐的《龙藏》(今藏于玉佛殿两侧经柜内)。至此,玉佛寺佛、法、僧三宝俱全。
辛亥事起,玉佛寺被军队占驻,玉佛被搬至附近公园内,本照法师忧心如焚,不久圆寂。此时,宏法法师由浙江天目昭明退院来沪,诸山长老推荐继任住持,玉佛由盛氏迎还,暂奉于麦根路(现淮安路,今属上海市静安区)其长子盛昌颐住宅。这是玉佛寺第三处寺址。
△1928年新建竣工落成上海玉佛寺
后得盛氏舍槟榔路(现安远路,今属上海市普陀区)别宅,自民国十一年(1922年)起,历时六年,于民国十七年(1928年)落成。安远路是玉佛寺的第四处寺址。
因为寺院供奉玉佛,可成法师系禅宗临济正宗第四十五世法嗣,故寺名“玉佛禅寺”(今址上海市普陀区安远路170号)。

道场巡礼
接着寿老师依次介绍了照壁、山门、天王殿、九龙吐水诗碑宝幢,以及诚则灵灵则鸣宝钟。
■照壁
照壁为五开间,中间是“蛟龙吐水”,两侧是“凤凰回首”.
最外侧两个是“白象漫步”和“万象太平”还有“平升三级”。
五副组合,即为“龙凤呈祥”。
■山门
○墙窗
山门的左右两侧是墙窗,上塑一对狮子,蹄下为球的是雄狮,象征统一寰宇,及无上权利;蹄下为幼狮的是雌狮,象征子孙绵延、嗣接有人。
此处借用狮子吼来比喻佛陀说法声震寰宇,与照壁白象一致,称为“狮吼象鸣”。
○石狮
墙窗下是两尊石狮,其建制颇高,为“三王狮”。
狮子下方的须弥座第一层雕刻为牡丹,乃百花之王;第二层为凤凰,乃百鸟之王,加之狮子为百兽之王,合为“三王狮”。
下层则为须弥山的七山八海及如意云头的装饰。
须弥座侧面则刻有双鹿、蝙蝠、仙桃,寓意福禄寿三全。
○其他
此外,寿老师还依次介绍了三组抱鼓石,铺首衔环,天王殿重檐歇山顶的屋顶建制,及其上脊兽、宝瓶等。
△如意月华
△双狮戏球
△凤穿牡丹
△麒麟献瑞
铺首衔环常见龙纹图案,玉佛禅寺的铺首衔环上以象征公正的龙之第七子狴犴为形象。
■天王殿
○弥勒菩萨
天王殿内迎接香客的第一尊为弥勒菩萨。
弥勒菩萨有三身相,玉佛禅寺天王殿中的是化身相,为布袋和尚,手持布袋,半跏趺坐于莲台之上。
此外还有法身相(也称真身相、菩萨相)天冠弥勒,其头戴五佛冠,颈佩璎珞,手持莲花,莲花上是他修行的地方,即兜率天内院;
最后的成道相,则如四川乐山大佛(结善跏趺坐),是弥勒成佛后的形象。
○四大天王
须弥山四周有四大部洲,四大天王分别镇护一洲。
其中,东方持国天王,肉色笑相,手持琵琶,有二意,一是了道中意:修行就好像调和琴弦,过紧过松都不能演奏出美妙的音乐;二是其为帝释天的“主乐神”,以音乐度化众生。
南方增长天王脸呈黑色,作凶恶相,手握利剑,寓意慧剑断烦恼,又寓持剑传令众生增长善根。
西方广目天王,脸红色,呈怒相,手持龙蛇,表变化不定,诸龙领袖,能率龙众护持佛法。
北方多闻天王,福德多闻而名闻四方,一手持伞幢,为佛挡风遮雨;一手握神鸟,寓传法如佛所说,无有二致(有时持宝塔,寓护持佛法;有时握银鼠表珍宝)。
在守护之外,他也是佛教的“施财天神”。
四天王的法器谐音即为“风调雨顺”。
通常天王脚下多踩八部鬼众,表荡涤妖魔,护持天下;
而玉佛禅寺四天王脚旁,却是鹿、狗、羊、鹅,寓意四大天王“慈护众生”。
○韦驮菩萨
韦驮菩萨常见有两种形象,一为天将形象,即二十诸天中的韦驮天;一为菩萨形象。
早期佛教建筑以供奉舍利的佛塔为中心,韦驮菩萨像则面对佛塔而立,寓意护持佛法;后佛寺中央被大雄宝殿取代,韦驮菩萨像转而面向殿内的释迦牟尼佛。
关于菩萨手中金刚杵,有三种形象,一为双手拄杵;一为双手合十,金刚杵置于肘间;一为金刚杵靠肩。
三种形象之寓意说法不一,寿老师认为最后一种为诸天相,表示随时准备出击、护持佛法;其余二种表示留镇山门。
○彩塑
天王殿后的墙窗上,塑有鹿含灵芝,以及松鹤延年。在古代“鹿”和“六”互为谐音,“鹤”与“合”互为谐音,加上植物的组合,即为“六合同春”。
另东西两侧以“五蝠”与“寿”组成“五福捧寿”,加之周边的连珠纹,组成“福寿绵长”。
○牌匾
天王殿后共有五幅牌匾,从左至右分别为:天佑祯祥、高山仰止、庄严慈护、佛光护佑、心印是佛。
其中“心印是佛”是指佛陀拈花微笑,摩诃迦叶与他心心相印的典故;
“庄严慈护”则有二解,一为高度概括天王殿内供奉的菩萨及四天王,即“庄严”指四大天王,“慈”指弥勒(名为“慈氏”),“护”指韦驮菩萨护法安僧,感应三洲;
一为指四天王职责,即庄严国土,慈护众生。
■九龙吐水诗碑宝幢
九龙吐水诗碑宝幢高2米,宽66厘米。由上、中、下三部分组成。
宝幢上部九瓣仰莲为立体圆雕,莲瓣外侧装饰云纹,下承圆形连珠纹,收腰圈足,圈足装饰云雷纹。
莲台上共有莲子28颗,内部向上伸出花蕊,承托青铜圆镜,圆镜可上下左右旋动,形似明珠。
莲瓣间有螭龙九条,亦为立体圆雕。龙头皆张嘴吐舌,朝向青铜圆镜,远观似有九龙戏珠之感。
螭龙前两足紧抓莲瓣口,后两足紧抵仰莲收腰处。龙身上装饰云雷纹,龙尾向内收卷,龙背装饰立体扉棱。
宝幢中部为长方形,四面体,上刻铭文,题诗三面,题记一面。
外侧四周装饰半重叠的s型纹饰,形似波浪翻卷。底部四周装饰云雷纹。
三面题诗分别采用篆书、草书、行书三种书体写成。
篆书《七绝·宝龛》诗曰:
宝龛我佛坐莲瓣,
万国衣冠朝玉颜,
平素未尝有召唤,
如何灵感动尘寰。
行书《七绝·殿宇》诗曰:
殿宇辉煌照沪滨,
千秋古刹又逢春。
神州玉佛多名塑,
法相庄严此绝伦。
草书《七绝·彩霞》诗曰:
彩霞万里起长虹,
灿烂谲煌映殿丛,
故垒西边玉佛寺,
客如潮涌车如龙。
题记一面曰:
上海玉佛禅寺,
百年古刹,历劫不磨。
己未春日,重修殿宇,
矞丽炜煌,庄严焕然。
住持真禅大法师,
立碑记事,
爰赋三绝,
志盛云尔。
朱复戡
■诚则灵 灵则鸣宝钟
诚则灵 灵则鸣宝钟高2米,宽66厘米。由上、中、下三部分组成。
钲间铭文曰:
戊辰秋中 作此宝钟
名之靈鳴 置于殿中
诚者撞之 声澈林丛
鼓部铭文曰:
唯戊辰八月初吉
上海玉佛禅寺方丈
真禅大和尚嘱托
上海交通大学
中华青铜文化
复兴公司制造
诚则灵灵则鸣宝钟
主讲人:寿家磊
上海市杨浦区文化和旅游管理事务中心(上海市杨浦区文物管理事务中心) 事业发展部培训主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师。国家高级导游员。
参订《导游基础知识》《现场导游》,参著《海上名刹品赏》《黄浦江水岸旅游导览》,荣获中国首届国际进口博览会旅游教育培训突出贡献奖。
编辑 | 远山
设计 | 演威
责编 | 明月
既彝用祈
诚开金石
灵感尘寰
鸣声长澈
万年无极
时朱氏复龛
避寒寺中
乃欣為設計
并识其事
铭此宝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