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慈悲,还要有智慧
要不舍众生,还要审时度势
方能真正自利利他
断舍离的第三个方面是人际关系。
走上社会,就伴随着各种人际关系,使人忙于应酬和各种活动。那么,这些交往对我们的生活、工作、人生成长有没有正向帮助?还是出于无聊或不会拒绝,结果为了应酬而应酬,为了活动而活动?怎么对这些关系作出审视?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古训,揭示了人际关系对成长的重要性。佛典也告诉我们,要选择善知识和善友,才于自身成长有益。
如《瑜伽师地论》将“亲近善知识”作为四法行之首,《长阿含经》将“亲近善友”作为三成法之先,是增上修行的重要助缘。反之,和狐朋狗友在一起,无非是吃喝玩乐,一味放逸,甚至沾染黄赌毒的恶习,走上犯罪道路。
这就必须作出选择。尤其在成长阶段,容易受环境影响,更要慎重对待。对善友,见贤思齐,虚心学习;对恶友,保持距离,以此为鉴;对非善非恶的普通关系,适度交往,不迎不拒。此外,有些情感纠葛不仅让自己痛苦,还会给他人带去麻烦,也要理智分析,当断则断,而不是沉沦其中。
作为学佛者,当我们有了一定的能力和定力,就要从利他的角度重新看待这个问题,不仅考虑对自己的帮助,更要考虑能给对方带去什么帮助。
从发心上,可以扩大到一切众生,不论善恶都是我们利益的对象;从实际操作上,则要选择与己有缘者,即能够对他产生帮助的。如果不加选择,什么人都去帮,不仅难有效果,还可能产生副作用,白白耗费精力。所以慈悲是离不开智慧的,这样才能在不舍众生和审时度势中找到平衡,真正达到利他的效果。
就像我们对不同的田地,要观察哪些可以播种,哪些需要开垦,哪些只能暂时搁置。如果盲目播种,可能种子撒完了,结果却什么都长不出。
总之,人际关系要从自利和利他两方面来判断,定位不同,标准也不同。
摘自:《济群法师谈断舍离》
版权所有:济群法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