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观点 常识 故事 专题 视频

生命关怀丨人生没有告别,爱亦不会消亡

华网禅语 2023-11-27 15:56:57

近日频道将新增开设生命关怀板块,今日正值下元节,一个逐渐被淡忘、逐渐消亡的节日。我们虽已不在这个日子祭祀,却还是愿年年提起。因为节日是一次集体的思念,让我们不再害怕告别;因为节日让我们相信爱是一条线,连接彼岸的你我。在这样一个平凡亦非凡的日子,开展生命关怀的话题,也显得很合时宜,用佛法中的一句话来表达可以说是“因缘具足”。

提到生命关怀,我们很容易就想到“死亡”这个一直以来带给人们很沉重的词汇;生命,是一个由生到死过程的现象,生和死是人生中完整的一条线。所以生命关怀必然包含死亡和临终关怀,但却远远不限于此。

我国以儒释道三家为传统文化脉络,但还是儒家文化为文化基础,儒家以关注现世为重点,“未知生,焉知死”“未能事人,焉能事鬼”与其说是对死亡的态度,却难免感觉有些刻意回避。对于与“生”相对的“死”这个重要人生课题语焉不详。

我们认为人死如灯灭,可我们却有好几个鬼节,清明节、中元节、寒衣节,下元节。“死生亦大矣”“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显然在我们心里死亡不是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了这么简单。我们只谈论生,忌讳死,在不小心说出这个字要“嘘”“呸呸呸,再说一遍”的方法却无法改变这个人人必须面对的结局。如果对死亡一无所知,在他即将到来时,可能很难摆脱绝望与恐惧的痛苦挣扎,并且是和亲人之间的集体挣扎,大家都不愿接纳,又不知所措。

中国人面对死亡大多绝望痛苦,但纪念死亡的方式,又很浪漫!

清明时节,大地初生,我们在烟雨中锄去新生的野草,描红掉漆的墓碑,让亲人安身的坟冢,也能体面地立在山岭之间。

七月半中元节,烈日炎炎夜微凉,我们在道路为没有家的“孤魂野鬼”设食,让他们也能吃饱饭,不再孤零零。

十月一寒衣时节,我们默默地把用纸做好的棉衣,烧献给地下的亲人。寒来暑往,黄泉霜冷,因为他们也会害怕寒冷,所求的不过是让他们吃饱穿暖。

中国人的死亡美学,和我们的性格一样,不会像拉美文化那般张扬,在亡灵节举行盛大的乐舞;不会像日本那般凝重,将自杀捧上某种合乎道德的舞台。而是拥有活着的尊严,吃饱穿暖,春夏秋冬。

让已故者活如生时的体面,让临终者不惧死后的世界,这种对生命的尊重,就是中国人的死亡美学。

有了这样的死亡美学,生命才不会随便活着,随便死去。

人生没有告别,爱亦不会消亡。对于生命的正确认识,以及生命长度的正确认知,是生命关怀真正要做的。是与通过合理的方式最大限度的减轻临终者的痛苦,还生命以尊严同等重要的事情。中华网佛学频道也将在今后陆续以多样化的内容形式,展开对生命和死亡这类人生议题的探讨,以开放、包容、接纳的态度,探讨生与死。毕竟我们认为,生命不仅要为活着做准备,更需要了解死亡对活着的意义。同时也希望广大用户以私信、留言或邮件的形式投稿与我们一同探讨这一人生重要问题。

  责任编辑:印月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