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观点 常识 故事 专题 视频

既然众生平等,为什么现实贫富差距这么大?

如是我闻报德寺 2023-11-28 14:09:12

佛法讲众生平等,这个平等它不是一样,在性上面来讲是绝对平等的,就像生老病死,包括追求幸福的权益。但是相上面它一定是有差别的。为什么相上会有差别呢?因为你种的因不同,它必然就会产生不同果报。就像报德寺对所有的众生都是平等的开放,但是每个人在报德寺这个福田当中种的因是不同的,所以他造成的果报肯定是有差别的。

佛法认为你今生拥有财富是一种福报,那我们这种福报从何而来呢?这就是你过去耕耘了福田才会有福报,所以这个福田当中有三种,那一个是悲田,当我们看到众生遭遇困难,应该本着慈悲心,随力地去帮助他们。第二个就讲到恩田,对我们有恩的人,包括父母、师长、亲友乃至一切众生,应该本着感恩心尽力的去报答他们的恩情。第三是讲到敬田,就是对有德有能者,我们应该本着恭敬心,尽自己所能去供养成事,所以当我们在慈悲心、感恩心和恭敬心的基础上,再去做相应的慈善公益就会让人生更有福报,所以世间的这种贫富差距是社会的一种正常现象。

既然众生平等,为什么现实贫富差距这么大?

我们也知道,今生我们的福报不一样,是因为每个人在宿世积累的业力不同、能力不一样从而导致这种贫富差距,当然也不排除外在的一些因素,就像不合理的制度等等,也会加重这种差距。那我们如何来改善这个问题,当然一方面是要通过政府行为,借助于社会福利进行一些宏观调控,但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我们民间的一些慈善公益进行调节,如果那些有福报的人又富有爱心,愿意把自己的财富拿出来回馈社会、兼济天下,帮助一些穷困人,这样也可以减少贫富差距,减少因此产生的社会矛盾和冲突,但是我们要让施者更有爱心、更有慈悲心,那同时也要让受者心怀感恩。只有两者都保持正念,我们这个社会就会更加的和谐。

现在有一种现象。施者他有爱心去帮助一些有困难的人。但是受者他不一定有感恩之心,那这样的话就会导致布施者这种爱心得不到增长。现在这个社会有很多这样的现象,曾经有困难的时候帮助他,帮助惯了他觉得理所当然,那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虽然佛法当中也讲这个三轮体空,施者、受者、即所施物都是用无所得的心,那这个是菩萨比较高的境界。但是世俗当中的人,他帮助别人的其实是会有妄报之心的。只是这种妄报之心,他所要的回报不一样,他可能不需要利的回报,但是他需要名的回报,所以很多布施者在世俗当中,就会遭受一种不能得到他正常的回报,所以他这个心就退掉了。

既然众生平等,为什么现实贫富差距这么大?

所以布施者也是要有智慧,即使你退掉了这种布施的心。那你就错失了为自己种福报的机会。就像我们很多人,虽然我现在能成为布施者,但是并不代表你没有贪心,或者没有吝啬心,其实佛法真正的妙用是经过布施舍出去,是把我们的贪心跟吝啬心舍掉,这样的话你未来才真正会有富贵,所以现在有钱人里面有一种,他虽然很有钱但是他很吝啬,不舍得花这个钱出去,甚至贪心也很重。但是有一种富贵的人,他就过去世把这个贪心跟吝啬心都舍掉,所以他很大气。这种人他的因地是正因,所以他会得到这种富贵的果报,他富贵的当下又会种正因,这种人他就不会感召贫穷的果报。所以我们作为修行人一定要导入到心地法门,你做任何事情,如果你不能导到心地上来那你就没有办法行持正因。


来源:如是我闻报德寺

  责任编辑:印月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