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观点 常识 故事 专题 视频

凡有苦恼都可以念他的名字,救苦救难,皆得解脱

华网禅语 2024-03-28 15:36:30

观世音菩萨以何因缘名观世音

无尽意菩萨提出这么一个问题:观世音菩萨为什么叫“观世音”呢?

无尽意菩萨是证得了圣位的大菩萨,自然知道观世音菩萨得名的原因,这里是为不明白的人代为请问的。

借着这个问题,佛陀的回答便能利益当时和后代的众生。

其次,佛菩萨常赞叹他人的优点,而避免宣扬缺点。所以,请问这个问题,也是无尽意菩萨要赞叹观世音菩萨的功德。

我们平时读《普门品》读到这里时,也要告诉自己要隐恶扬善,不要隐瞒他人的优点,而专挑别人的毛病,故意说别人的缺点来损害他。

佛陀接着便回答了无尽意菩萨的问题:

“善男子!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

这一段是总答,大致说明了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寻声救苦。之后再一一详细地回答观世音菩萨的种种救护众生的因缘与功德。

一心称名,皆得解脱

佛陀借无尽意菩萨的问题,告诉大家想要获得观世音菩萨的救度,关键在于“一心”与“称名”。

首先,要能“称名”

就像救护车上的医护人员有救助伤员的能力,但不会无缘无故地出发救助伤员,而必须有人拨打电话求助。

有拨打电话、告知位置和伤情的“因”,才有获得救助的“果”。佛菩萨度众也是如此。

苦恼来袭时,也要能先“称名”。但这并不是很容易的事。

比如当我们有严重的病痛,这个病痛扰乱我们的心,恐怕就很难想起,也很难有信心和力量来提起名号。

除非在平时没有病痛的时候,就能常常称名,有戒、定、慧的功德,重病来时,才能心有余力、很从容地念出菩萨的名号。

这也是为什么佛陀在《普门品》中数次提到“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并在结尾的偈颂处再次强调“是故须常念,念念勿生疑。”

其次,要能“一心”

或许有人会问“为什么我称名了,但当下没有得到救度?”

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一心”。蕅益大师在《法华玄赞》中回答了这个问题——

“若夫称唱累年,不蒙寸效者,秖由未臻事一心故,然亦能作未来得度因缘,故虽散心一称名号,功无虚弃,但效有迟速耳。”

这就像我们打电话向救护车求助,虽然电话号码正确,电话打通了,但如果信号时断时续,位置、伤情等关键信息一直听不清,也很难获得及时有效的救助。

关于训练“一心”的方法,印顺法师曾示:

“初学佛的人,要想一下子不分别,不妄想,谈何容易!

所以要先用善念对治恶念,以净念而去除染念。念佛就是这种方法之一,一念阿弥陀佛,可以除去各式各样的不净妄念。

但在善念净念中,还可以是乱心的。如一刻是佛,一刻又是法,这虽然内心善净,却还是散乱。

所以必须要净念,而且要相续,念念等流下去。此时不但恶念不起,即除了阿弥陀佛以外,其他的善念也不生起,念念是佛,等流下去,这叫净念相续,也就是一心不乱的初相。”

此外,圣严法师提出“一心念”的方法:

“念圣号时心无杂念,虽然耳中可听到其他声音,但不去注意它,心里可能还有念头,但不要在乎它,只是一心称念圣号。”

如能一心称名,便可以远离水火刀兵等难。

然而,苦恼来源于我们业力的招感,虽然佛菩萨具备甚深的慈悲心,会一次次“闻声救度”,但只要我们的身语意仍在不断造作恶业,那苦涩的果报便不会止息。

即使每次能“称名得度”,但“反复遇苦”本身便让人无法获得清净与安宁。

因此,观世音菩萨接着便准备演说佛法,令依法修持者可以止恶修善,究竟清凉。

参考 |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记》妙境长老

  责任编辑:印月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