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观点 常识 故事 专题 视频

宗教学研究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国际会议召开

微言宗教 2022-09-19 09:52:21

2022年9月17日上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主席团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和中国宗教学会联合承办的中国社会科学论坛(2022·宗教学)以线上会议的方式隆重召开。本次论坛以“宗教学研究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为主题,汇聚了海内外10多个国家近80余位专家学者分享国际前沿理论和研究。

本次论坛开幕式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党委书记王兵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高培勇,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长、中国宗教学会会长郑筱筠先后致辞。高培勇副院长提出“中国社会科学论坛”自2010年推出后,已成为了反映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水平的重要国际平台,本次国际论坛聚焦宗教学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展开深层次的国际交流对话,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高培勇副院长还强调了三点要求:第一,要把坚持正确导向作为第一位要求,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学术导向和价值取向,不断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的创新发展。第二,坚持问题意识导向,聚焦宗教学研究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推出立足宗教学学科前沿,融通中外有益的学术成果,具有引领性、创新性、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学术成就、学习成果。第三,构建开放包容、互学互鉴的国际学术交流机制,加强世界文明交流互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既充分彰显着中国智慧,同时它又可以成为一剂推动“治疗”全球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和平赤字、发展赤字的“良药”。

郑筱筠研究员在致辞中指出高培勇副院长的讲话热情洋溢、站位高远、思想深刻,论述精辟,肯定了中国社会科学论坛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更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她强调了三点认识:第一,进一步加强世界文明的交流互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最大公约数”。第二,进一步加强宗教学的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立足中国,面向国际,以中国为关照,以时代为关照,从多视角多维度推动宗教学领域的知识创新、理论创新和方法创新,建构融通中外有益成果的知识结构和理论体系。第三、要加强学术的深入对话,为国际学术交流搭建平台,夯实国际学术话语的基石。最后,郑筱筠研究员以“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描述出人类社会发展史就是人类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探索史和追求史。宗教学研究应当不断推动宗教对话与高水平国际学术研究,深化世界文明交流互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副所长唐晓峰主持了17日上午的主旨发言。郑筱筠、卓新平、林安梧,袁莎、意大利的安东尼·斯帕达罗(Antonio Spadaro)、晏可佳、蒙古国的哈丹宝力德(Khatanbold Oidov)与奥地利的汉斯·舍可斯霍尔(Hans Schelkshorn)分别进行了发言。郑筱筠首先以《加强世界文明交流互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基于“一带一路”全球宗教风险理论研究》为题做了主旨发言。卓新平、林安梧、袁莎、安东尼·斯帕达罗、晏可佳、哈丹宝力德与汉斯·舍可斯霍尔分别以《新时代运动与文明对话》、《从“宗教对话”论述“世界大同”的可能——迎接“新文明轴心时代”的来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视角下的宗教对话》、《全球化时代的文化相遇》、《关于新兴宗教和新兴宗教研究的几点想法》、《关于宗教和民族主义在蒙古国社会中的作用的若干问题》和《通往面向全球世界的伦理普遍主义——对儒家、基督教和马克思主义视角的一些评论》为题进行了报告。

9月17日下午至18日上午,本次论坛将在三个分会场中各自围绕“宗教学研究对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理论贡献”、“宗教文化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全球文明交流与宗教对话”的主题深入展开讨论。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自2011年起承办宗教学研究的中国社会科学论坛,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中国社会科学论坛”(宗教学)聚焦宗教学研究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汇聚国内外专家学者,对宗教与世界文明交流与互鉴、宗教与社会发展、宗教与慈善、宗教与全球治理、世界宗教热点、宗教风险等主题进行过深入研讨,已经成为宗教学领域开展国际学术交流对话的重要论坛。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责任编辑:隆慈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