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观点 常识 故事 专题 视频

弘一法师为何选择律宗?

成都文殊院 2022-10-13 23:20:16

▲弘一法师

1918年,38岁的李叔同

在杭州虎跑寺落发出家

成为当时轰动社会的大新闻

作为上个世纪的风云人物

俗世与出世

都被他演绎得分外精彩

在弘一法师诞辰142周年之际

我们一起走进

弘一法师的律行生活

叔同与弘一

弘一法师是我国著名的书画篆刻家、装帧设计师、音乐家、戏剧家、教育家、诗人、学者,是中国新文化运动和中日文化交流的先驱,先后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文学艺术人才,著名文学家曹聚仁,画家丰子恺、潘天寿,音乐家刘质平等文化名人皆出其门下。

弘一法师1880年生于天津,出家前俗名李叔同,学名文涛;自由聪慧好学,13岁时就临摹篆帖;18岁结婚,母亲去世后,东渡日本留学专攻绘画,学洋琴、戏剧,并组建了春柳剧社,自任领班,因在东京演出《茶花女》而名噪一时。

他回国后南下上海,任教于城东女学,又到杭州任教于浙江两极师范学校,主教绘画及音乐,并在任教六年后出家。1916年,他到虎跑大悲山体验断食;1917年到虎跑的定慧寺皈依三宝,成为在家佛弟子;1918年7月落发出家,法名演音,号弘一,9月在灵隐寺受具足戒。

1919年以后,他在杭州、上海、宁波一带行脚弘法。1932年后,在厦门、泉州等地结夏安居,讲经说法。1942年10月安详示寂,世寿63岁,僧腊25年。

出家前的李叔同,是中国话剧奠基人,西方乐理传入中国的第一人;出家后的弘一法师,是一领衲衣、淡泊无求、精研律学的律宗大师。由于他对南山律宗的钻研与弘扬,被奉为第十一代律宗祖师,其主要著作有《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记》《四分律含注戒本讲义》《戒本羯磨随讲别录》《在家律要》《南山道祖略谱》及音乐作品《清凉歌》,与丰子恺同著的《护生画集》等。

▲1918年,弘一法师入山修行,与弟子丰子恺(右)、刘质平合影

弘一法师为何选择律宗?

“以戒为师”,是佛陀涅槃前留下的重要遗训;《华严经》中有“戒为无上菩提本,长养一切诸善根”;而佛教最重要的修行原则——戒定慧“三学”,也将戒放在了第一位。

可见“戒”是根本,是基础,但戒学也是最难、最枯燥的学科之一。在多数人选择念佛的净土宗,或顿悟的禅宗时,弘一法师为何选择律宗,并且二十余年如一日地致力于律学的复兴与弘扬呢?

在《悲欣交集——弘一法师自述》一书中,法师自述了出家及其选择律宗的原因:

我出家后,认定了弘扬律学的精要,一直都过着持律守戒的生活。这种生活对我的修行起了很大的帮助。

我最初接触律学,主要是朋友马一浮居士送给我的一本名叫《灵峰毗尼事义集要》,和一本名叫《宝华传戒正范》的书。我非常认真地读过后,真是悲欣交集,心境通彻,亦因此下定决心要学戒,以弘扬正法。

《灵峰毗尼事义集要》是明末高僧藕益智旭法师的精神旨要,《宝华传戒正范》是明末的见月宝华法师为传戒所制定的戒律标准。我仔细研读了两位前辈大德的著作后,由衷地感叹大师的修行法旨,也不得不发出感慨,慨叹现在的佛门戒律颓废。这是我下决心学习律学的原因。

我常想,我们在此末法时节,所有的戒律都是不能得的,其中有很多的原因。而现在没有能够传授戒律的人,长此以往我认为僧种可能就断绝了。请大家注意,我说的是“僧种断绝”,不是说中国没有僧人了,而是说真正懂得戒律和能遵守戒律的僧人(可能将)不复存在了!

想到这些后,我于民国十年(1921年)到温州庆福寺进行闭关修持,后又学习南山律。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和习作后,我便在西湖玉泉寺,用了四年的时间,撰写了《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记》。在这本书里不难看出,我所从事的佛学思想体系,是以华严为境,四律为行,导归净土为果的。

严持戒律的弘一法师

出家后,弘一法师在律宗的研习与弘扬上呕心沥血,他自己的律行生活也遵循律宗的规则。在丰子恺《为青年说弘一法师》一文,以及后辈的记述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严持戒律,过午不食,慈心护生,一生过着简朴生活的弘一律师形象。

防范偷盗

丰子恺记述:

昔年我寄一卷宣纸去,请弘一法师写佛号。

宣纸很多,佛号所需很少。

他就要来信问我,余多的宣纸如何处置。

我原是多备一点,由他随意处置的,但没有说明,这些纸的所有权就模糊,他非问明不可。

我连忙写回信去说,余多的纸,赠与法师,请随意处置。

以后寄纸,我就预先说明这一点了。

又有一次,我寄回件邮票去,多了几分。

他把多的几分寄还我。

于是以后寄邮票也就预先声明:余多的邮票送与法师。

诸如此类,俗人马虎的地方,修律宗的人都要认真。

避免杀生

丰子恺记述:

有一次弘一法师到我家。我请他藤椅子里坐。

他把藤椅子轻轻摇动,然后慢慢地坐下去。

起先我不敢问。

后来看他每次都如此,我就启问。

法师回答我说:“这椅子里头,两根藤之间,也许有小虫伏着。突然坐下去,要把它们压死,所以先摇动一下,慢慢地坐下去,好让它们走避。”

读者听到这话,也许要笑。

但请勿笑,这是做人认真至极的表示。

模仿这种认真的精神去做社会事业,何事不成,何功不就?

慈心护生

1928年农历十一月某日,正是“护生画”编创过程中。

弘一法师在所乘坐的船上见有老鸭一只,关于笼中。

后得知,人曰老鸭肉可治病,而此老鸭正是送往乡间,给病者食用。

弘一法师深感老鸭之不幸。

于是,他恳请船主替老鸭乞命,并愿用三金赎老鸭。

结果是老鸭在弘一法师的救助下免于恶运,并随法师一同下船。

为了此事,弘一法师要求丰子恺将老鸭的造型绘出,收入《护生画集》初集,并为此画题词。

弘一法师与丰子恺最大的护生行动,就是合作了《护生画集》。1927年,丰子恺拜弘一法师为师。两人开始合作劝世人戒杀护生的《护生画集》。画集以“护生为手段,护心为目的,长养世人的慈悲心,可以致世界的和平”为目的。

弘一法师在世时,丰子恺曾把画集作为寿礼献与弘一法师。弘一法师圆寂后,丰子恺依遵守承诺,继续创作。这部画集从开始作画到全部完成长达46年,共450幅作品。

厉行节俭

出家后,弘一法师穿过的僧服寥寥几套,洗衣缝补,全亲自动手;所用的蚊帐、毛巾日久破烂,也不许别人更换。平日所吃的,基本为清水煮白菜,用盐不用油。有信众供养香菇、豆腐之类,皆被他谢绝,原由是这些食材比其他的价格更高。他喝完粥,还会在碗里倒入清水,再晃一晃,然后一饮而尽。

他认为自己无福消受,常说:“我们即使有十分福气,也只好享受三分。愿以我的福气,布施一切众生,共同享受。”

过午不食


过午不食是佛陀为出家比丘制定的戒律,在戒律中叫做“不非时食”,意思是不在非吃饭的时间吃东西,通常指午时以后。弘一法师每天都只吃两顿饭,分别是早上6点和上午11点。

有一次杭州某名人三番五次相邀,弘一法师迫不得已赴宴。在西湖边的素菜馆里,陪客到齐已经下午1点钟。众人饥肠辘辘,相继开吃,只见弘一法师丝毫不动。问之则曰:“我是奉律宗的,过午不食,各位居士自便。”

弘一法师教导弟子“一举一动,都要当心,勿犯戒律”,他自己更是身体力行地诠释了戒律的精神意趣。

与弘一法师所处的时代相比,这个时代的人们更崇尚奢侈享受,铺张浪费,自律甚浅。法师所坚持的慈心护生、以戒自制、节约节俭的律行生活,不失为重要而宝贵的学修指导。

  责任编辑:隆慈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