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之因果
有如是因,才有如是果
世人苦于“求不得”
或求不得爱人垂青
或求不得仕途顺遂
或求不得飞黄腾达
于是有人感慨
八苦之中,求不得最苦
殊不知,所有的“求不得”皆是果报
梁武帝还没有显贵时,曾认识一位很贫困的人。梁武帝即位后,一天在苑里游玩,发现以前认识的那个人正在岸上拉船。梁武帝便上前同他打招呼,得知此人现在还像原来那样穷困,于是说:“你明天去见我,我让你当个县令。”
第二天,这人前去见梁武帝,但没有见到。前后又去了很多次,但都因为遇到有什么事而无法通报。
有一天,这个贫困的人听闻在附近有位僧人能知晓任何事的因缘,于是他想去向这位僧人请教原因。
这人到了僧人那里后,还没开口说,僧人便已经知道他要问什么了,告诉他说:“你因为得不到县令之职来问我吗?你始终也不会得到啊!因为前世里,梁武帝曾经是位斋主,你当时曾写信答应要施舍给他五百钱,而最后却始终没有给他,所以现在他只是许诺给你官职,而你却始终得不到啊!”
这人明白了这段因缘,也就不再去找梁武帝了,而梁武帝也没有再找他。
佛家常说“人生活在迷中”。可见我们平常遇到的事可能都不是偶然的,都有前因后果的,这只有开智开慧的人才能看清看透。
在诸多因缘的影响下,所求不得是很自然的一件事。如果认为自己已经尽力而为了,便不要只把眼光放在当下的结果上。
执着于一时的结果,易生不平之心,或失意或自暴自弃,或嫉恨或哭天抢地,都是执着于“求不得”所带来的情绪。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境随心转,对结果泰然处之是最好的做法。唯有如此,才能避免被负面情绪所困扰,才能更加客观理性地反省自己,在接下来的生活里脚踏实地。
来源:五台山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