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观点 常识 故事 专题 视频

从观音感应故事看本土观音形象的变化

中国佛学院普陀山学院 2022-11-09 09:20:28

观音信仰在中国的流传,除了伴随着佛教典藉的翻译,更多地是出现在信众生活中的诸多感应故事之中。在这种潮流下,观音变形逐渐更具中国民俗特色形象,这是观音中国化的特征。其中天台的六观音:即大悲观音、大慈观音、狮子无畏观音、大光普照观音、天人丈夫观音和大梵深远观音。此六观音是对“六道轮回”众生的救度,和破“三障”随类化现的六种观音形象说,而此也被视为中国变形观音之滥觞。随着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唐密时期出现许多变形观音,如圣观音、千手千眼观音、十一面观音、马头观音、不空羂索观音、准提观音、如意轮观音构成“七观音”,其中千手千眼观音流行最广。

《普门品》和《楞严经》中说:观音菩萨的能力可化为三十二或三十三种应身,在现实生活中给于人们无限量的救济能力。观音在中国变形主要通过两种途径:一是先有相关感应故事的传说,再绘画定以名号;二是根据经典仪轨造像和绘画以赋名号供养。随着佛教与中国本土文化的相互融合,到了唐宋时期观音形象也逐渐中国化(三十三应身)。如 :蛤蜊观音(晚唐隋帝故事)、锁骨观音(马郎妇故事)、杨柳观音(又称药王观音)等;其中《佛祖历代通》卷一中记载了马郎妇又称鱼篮观音,这是观音最著之一的女性化身,故事记述了观音化身卖鱼女因相貌出众在金沙滩被众才俊求娶。卖鱼女说愿意嫁给一夜之间能背诵《普门品》的人,隔天早晨能诵者竞达二十几人。卖鱼女表示只能嫁一人,随后将背诵内容提升一个难度即是《金刚经》,第二日早晨还有十来人能诵出。于是卖鱼女把难度提升为《法华经》,结果此次只有一马姓青年能背诵,而卖鱼女则应诺嫁与,在婚礼当天,卖鱼女就病故。在她尸体下葬后有一胡僧前来吊祭,并告诉马姓青年及大众,此少女乃观音菩萨之化身。而观音此形象也频繁出现在绘画和诗歌、小说、戏剧等文学作品当中,成为三十三观音变形之一。

观音的感应传说故事多不胜数 ,如诵观音圣号、朝观音道场、造观音像、持观音咒、诵观音经等神圣崇拜方式是对观音的种种诉求,以求观音能够实现满足生活中所遭遇的困难病危,而观音以种种善巧放便回应众生。观音在中国多变的形象更多反应了中国民众心声,也反应了观音的有求必应。

从佛教义理看,观音即是过去佛、未来佛,有可有不同化身。《金刚经》中说:“若有人,以色或声来我,是人所行乃邪道。”又净土宗旨庵大师在《观音大士像赞》中所说:“大士法身, 非男非女,身尚非身, 复何所倚。” 又《普门品》中说:“应以何身得,即现何身而为说法。”所以,观音救度是根据众生根器的不同化身,平等善巧施与救度。

从中国民众的生活需求上看,无论观音的形象如何变化多样,衪的慈悲与智慧除了救济众生于危恶苦难之境、稳定社会,亦有着引导众生追求“真、善、美”的作用。同时,观音的异域形象在中国本土民众的审美下创造出别样韵味的观音形象。如南北朝时期的脸型方正、身体、清瘦飘逸具有古欧洲男性形象,隋唐时期的雍容华贵的贵族形象,宋代时期淡化了其神圣的色彩,呈现写实朴素的平民风格,明清时期的世俗化的丰腴形象。

但整体而言 , 观音自舶来中国从原本的神圣性逐渐世俗化、本土化,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其形态塑造都有着较为明显的时代烙印。

  责任编辑:隆慈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