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观点 常识 故事 专题 视频

法华系统观音造像简说

中国佛学院普陀山学院 2022-11-11 09:10:27

与净土接引观音不同,法华系统的救难观音造像多为单体,或作为主尊出现。魏晋时代法华系统观音造像稀少,但北魏晚期观音像数目激增,这一变化与《法华经》的流传带来对救难观音的信奉有关。道宣律师所传北魏孙敬德供养观音像而免于刀杖之难的故事,孙敬德所供养的显然是救难观音。

自《普门品》脱离《法华经》,独立流行以来,不但观音造像数量剧增,到南朝刘宋时,更出现了据《普门品》绘塑观音以无量慈悲愿力救七难的普门品经变。不过,此时普门品经变是作为法华经变中的一部分出现的。隋代时《普门品》以《观音经》之名单本别行已是不争的事实,因而以表现观音为主题的普门品变或观音经变开始作为独立的变相题材出现。如建于开皇年间的莫高窟第303窟顶人字披顶的两坡,就绘有单一的普门品变。

到了唐代,法华经变和观音经变数目大增。观音经变作为《观音经》的图解,也在此时完全定型。如莫高窟第45窟南面,整壁一铺画观音经变,有3米见方,可谓是鸿篇巨制。主尊观音神态慈蔼端严,肃立于画面中央,两侧画面的内容是《观音经》所记观音名号的来历及其功德意义、观音菩萨救各种难、三十三现身、满足众生各种要求等内容的忠实表达,表现充分而完美。

隋、唐时期的观音经变在敦煌莫高窟的表现形式,有横卷式、屏风式、经变式、主体式、三联式、插图式数种。均以救六难或八难为题材,以观音为主尊,六难或八难两边对称构图。宋、元的观音经变石窟造像、绘画内容基本沿袭隋唐救六难或八难的题材和构图形式,而版刻则呈现普门品变相的特点。观音普门品变的形制后来以纸画形式出现在晚唐五代宋时,形式上有上图下文的卷轴,有册子,有印本版画。通常有文有图,图画以白描画为主。后世民间普遍流行普门品变相刻本插图,明清时期单行本插画普门品经即以右文左图的形式出现。

  责任编辑:隆慈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