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观点 常识 故事 专题 视频

从天台圆教模式之嬗变透视孤山智圆的“理毒非性恶”的内在理路

中国佛学院普陀山学院 2023-05-23 09:02:54

文章信息

作者:谷龙

收录于:《普陀学刊》第十四辑,第228—245页。

内容简介

“性恶说”作为天台宗重要的思想理论之一,受到历代台宗学人的重视,并予以了不同诠释。本文作者基于天台的圆教模式背景,对于孤山智圆与天台智顗的性恶思想进行了对比,以此论证了孤山智圆“理毒非性恶”思想的内在理路。

作者的文章主要分为四个部分:首先,对于从智顗到智圆的“性恶说”的思想演变之背景进行了梳理,提出了将智圆思想体系回溯到早期天台学,以更加凸显孤山智圆思想特征之立意。其次,将两者的圆教模式进行了对比,指出智顗的圆教模式具有遍摄一切法之气质,是一种圆具一切法,遍于一切法界的实相场域,属于“圆教实相论”;而智圆则受智顗之后天台后学重视佛性说的影响,转向了一切法为心所具视域下而安立圆融遍摄一切法的“心具实相论。”再次,对于两者关于“理毒”的诠释进行了比较,指出智顗认为无明与法性无二无别,无明之当体及即是法性,故不断无明则开显法性;而智圆断除“理毒”的方式是通过对心的观照,了知一切法唯心所造,而心体清净不染,此乃“心具”之下的断除。最后,作者将智圆的“理毒非性恶”说与智顗的“性恶说”进行了比较,指出智圆基于“心具实相论”的前提,认为“理毒”属于“修恶”之惑可断可破,而“性恶”则是心所本具,不可断不可改;智顗则基于“圆教实相论”的前提,认为佛观照当体,不断修恶之假名而开显其圆解之实相,修恶由此转为性恶,基于实相,性修不二。作者认为两者最大的范式差异在于智圆的基本进路是“断无明显法性”,其重心在断;智顗的基本进路是“无明即法性”,其重心在“不断而断”。

  责任编辑:隆慈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