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观点 常识 故事 专题 视频

《大念住经》解读二—— 何为 “ 正念 ” ?

戒幢法雨 2023-09-19 10:30:28


一、何为“正念”?

《大念住经》解读


我们大家经常说“正念”,到底什么是正念呢?正念最主要就是指四念处——身、受、心、法四念处。念处(或称作念住)这个词巴利文是“Satipaṭṭhāna”,“sati”就是注意、觉知的意思,“upaṭṭhāna”的字面的意思是“放在附近”,两个词根加起来的意思就是:把你的注意力放在附近,也可以称之为:现前来照顾。所以“念处”,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念正现在前”或者“以念来照顾当前情境”。如果用大家比较好理解的日常话语来解读就是:以恰当的方式对当下所发生的身心现象如实觉察。

在这里有三个要注意的关键词:第一就是如实觉察,它不是一般的觉察,而是要能洞见真理,从本质上实事求是的觉知它;第二,以恰当的方式;第三,所观察的是此时此刻当下所发生的身心现象。下面给大家详细解读。

正念修习的第一步,就是觉察。有的时候我们不知道自己有没有觉察,不知道怎样就叫“觉知”,但是我们可以从没有觉知的反面来理解到它。反面是什么呢?心不在焉、不知不觉,这是我们熟悉的。经常不知不觉又半天——这就是一个没有正念的状态。心不在焉,人在这里但心飞了,那也是没有正念的状态。所以我们大家在禅堂里,有正念还是没有正念,通过这几个词你就可以分辨出来。

缺少正念的第三个表现是夹杂烦恼。有的时候我们的心是在的,但是里面有贪、嗔、邪见,有烦恼。没有接受过正念训练或者正念力不强的人,常常处于一种缺少觉知的“自动导航”的状态(无人驾驶技术发明以前的“自动导航”——编者注)。在我们的身心没有得到深度净化之前,如果放任自己缺少了觉察,就像一部车子在路上开,却没有驾驶员,缺少把控,那是很危险的,不是一个有觉性的状态。

如果我们能够开启对当下身心现象的觉察,实际上开启的,就是一条自我理解和关怀之路:知道此刻的身和心是怎样的身和心,知道它们到底是怎么了?所以这是一个自我理解。第二自我关怀,只有懂了自己是怎样的,我们才可能真正的去关怀它。如果我们都不知道它是什么,又如何开启自我关怀呢?所以有的时候我们会陷入非常纠结、混乱的状态,那是因为没有看清楚它是什么。

比如有的时候我们发火了,可能一方面就会觉得不该发火;但是有时候又会想,我不发火是不是在压抑我自己?那这个时候就进退两难:发火的话自己并不舒服,还破坏人际关系;不发火,又觉得压抑,觉得不甘心,很痛苦。那怎么办?实际上在两难的时候,我们真正的问题是什么?是没有看清楚自己发火的本质是什么。

如果我们看到,发火的不是“我”,是“念头”;看到“愤怒”的背后是“渴望”……当看清楚了之后,我们的注意力就已经不再聚焦在“我该发火还是不该发火”上面,而是可能就能够去关怀到自己,看清自己的渴望和抓取,看到自己真正的困境是什么。所以说,“觉知”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只有通过觉察,我们才能打开一条自我理解、自我关怀的慈悲和智慧之旅。

正念的觉察,跟我们平时的觉察是不一样的。有的人抑郁了,他说我一天到晚都能觉察到我的烦恼、我的念头和我的情绪,但这让我太难受了,一直困在情绪里,不但没让我快乐,反而让我更痛苦,像是活在地狱中。那是为什么呢?那是因为觉察情绪的方式是不对的。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前面我在给正念下定义的时候,要加上一句:“按照特殊的方式”。

这个“特殊的方式”——就是包含了三个要点:

第一,要意识到,觉察的对象是此时此地实际发生的身心现象。

过去法已经灭去了,未来法还没有发生。我们永远都只能觉知到此时此刻正在发生什么。有的人说:我一直被过去所困扰——但其实要知道,真困扰自己的,不是过去本身,而是自己对过去的记忆,对浮现出来的过去场景的评判。就像你在看一部电影,这部电影演的是你的过去,困扰你的是这部电影,而不是真正的过去。其实我们都是被心里的那部戏、一遍一遍上演的那些影象,被我们的质疑、评判所控制。

如果我们非常坚定的意识到,过去真的已经灭去了,非常坚定的连接到此时此刻,知道“为过去所痛苦”,其实是为回忆和评判所困扰,那感觉就会变得很不一样。同样,我们为将来焦虑,如果坚定的意识到将来还没有来,带给我们焦虑的是此时此刻对将来的预想和猜测,那也会让我们拥有更大的心灵空间。

此时此刻所发生的身心现象很多,在佛教里面会把它们归纳为四大类——身、受、心、法。

当我们想要觉察此时此刻所发生的身心现象,就会发现要觉察的太多了。大家坐在这里,一边听老师讲课,一边看PPT,耳朵里听到声音,腿还在疼,头脑中可能还在不断的思考,在评判对不对、好不好、怎么样?发生了很多很多,这个时候我们就会觉得很乱,那么我们到底该怎么觉察?

记得我们在缅甸禅修中心禅修的时候,当时很多家庭会全家集体住到禅修中心参学。我印象非常深的是,有一个家庭,他家的岳母老太太也跟着一起去了,年龄很大了。第一周,禅师就问她说:你修的怎么样?你能觉知到吗?她说:我什么都没觉知到,因为我不知道怎么觉知。你每天都在教我们“觉知、觉知”,但是我坐在那里,不知道觉知的目标是什么。随着她每天晚上听开示、不断的学习,她渐渐知道了什么是觉知。然后到了第二周,禅师又问她:这周你的觉知怎么样?老太太说:还是没法禅修!禅师就问:为什么?回答说:“因为目标太多了!我看到,听到,还感受到各种念头、思想、情绪,都向我涌过来,所以我没法觉知。”这时候她进入这个新的困扰。其实这些都是初学者非常常见的困扰。

为了帮助大家觉知,在佛教的里面,会把身心现象归为四大类,帮助大家分门别类的整理。

1

身念处

第一类就是身念处,内容包括呼吸、姿态等等。比如说大家此刻坐在这里,当你觉察自己坐着,对坐姿的觉知也是一种正念,不一定都是观呼吸的。你累了,躺在床上,那也是你的卧姿,可以标明“躺着,躺着,躺着”,觉知身体躺着。走路,可以标明“走、走、走”,觉知在走路。站在那里,你就觉知“站着、站着、站着”。除了身体的呼吸、姿态、动作之外,还包括对身体本身的觉察,它包括了32身分、四界(地水火风)和尸体腐化的九个过程。所以身念处是对身体的全面洞察,呼吸、四威仪、身体动作是身体的现象,后面三个修法(32身分、地水火风四界、和尸体的九个过程)是身体的本质。

2

受念处

然后第二个层面是感受。感受包括了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大家坐在这里腿痛、腰酸、疲劳,就是苦受。在寺院听撞钟,感受到环境很清净,体验到喜悦,这些就属于乐受。还有不苦不乐受。但是除此之外,佛教的受念处,还包括我们对这些感受的不同反应,就是有执取的没有执取的。有时候你的腿微微有点痛,其实心里还是宁静的,你知道腿在疼,但是并不受打扰,仍然稳稳的坐着,听课也好,观呼吸也好,你的心非常平静。这个时候你所觉知到的苦受,被称作无执取的苦受,你对它不执著,无执取。但当腿痛继续加剧的时候,你受不了了,就浑身发紧,觉得“怎么还不结束,我受不了了!” 这时候,所体验的这种苦受就是有执取的苦受,因为它抓住了你的心,让你的心波动。


当你听到撞钟,看到寺院的清净,感觉很舒服,身和心都很愉悦,但是你仍然是很宁静地对待这种愉悦,这个时候你体验的乐受是无执取的乐受。但也有人可能变得兴奋:“哇!好快乐,好开心”,咔咔咔拍照分享,然后就想要更多,“我要能一辈子这样就好了”等等,这个时候其实你已经开始抓住这个乐受,又开始担忧禅修营结束了怎么办?要离开了,你又觉得悲伤失落。这个时候的乐受是有执取的,它抓住你的心,你的心被波动。


所以在佛教的受念处里,我们会观察这六种:有执取的苦受;无执取的苦受;有执取的乐受;无执取的乐受;还有两种不苦不乐受。不苦不乐,这里面就是平静,但是可能你对你的平静也是有执着的,也可能你不执着。所以总共有六种受会被我们体验到、觉知到。

3

心念处

心念处包括我们的各种心境:是放松的还是紧张的?是狭小的还是广大的?心是接纳的还是在抗拒的?等等。你的情绪:是渴望、愤怒、平静……等等。这些是第三类。

4

法念处

第四类是一切法——法念处,包括了看到、听到、闻到、尝到、触到、想到——就是我们的六根门所对应的一切法。比如大家听到我的声音,你们不光听到我说话的内容,同时你们还听到我声音的特质——这位法师说话的声音可能跟那位法师不一样。你对声音的觉知,闻到气味,尝到食物,看到我的PPT,这些都属于法念处。接触到那个坐垫,是硬的、软的等等,这都是法念处。

四念处总结:

所以大家可以看到,身念处有六大类的修法:呼吸、威仪、动作三个是现象,后三个是身体的本质。受念处有六种,有执取和无执取。心念处,普通的心理会有四对八种:有贪、无贪;有嗔、无嗔;有痴、无痴;蜷缩(昏沉)、散乱。超常的心理也有四对八种:广大、狭小;可超越、不可超越;有定、无定;未解脱、已解脱。

随着你的修行的加深,你会体验到更多的广大心,比如说慈心:愿一切众生快乐,这是一个非常广大的心。“可超越、不可超越”:四禅是各种禅定中非常优质的顶峰。后面的四种无色定,它的品质跟四禅是一样的,只不过是更微细。四禅被认为是禅定的一个顶峰。如果你是证到初禅、二禅、三禅,那么这个是可超越的心;证到四禅跟四无色定,就是不可超越的心。“有定、无定”:你的心是有定的还是没有定的,除了四禅之外,可能还有欲界定,近分定,或者是没有得定。最后是“未解脱或已解脱”:你知道你开悟解脱了,你也知道你可能还没有解脱。所以说心念处包括了八对十六种心理状态,可以被体验到。

法念处的主要内容,我们刚才讲过六处,眼耳鼻舌身意,这个是六入处。还有五盖、五蕴、七觉支和四圣谛。这四种就是在禅修的过程中,我们所会发生的全部现象,直到我们开悟。从一开始充满了五盖,昏沉、散乱、烦躁、一会儿贪一会儿嗔开始,到最后证得无我的智慧的全过程。

实际上四念处涵盖了我们所有的生命内容和现象,所有内容最终都要被我们的觉性所笼罩,大家就能明白为什么佛陀这么重视它。大家能够来修习正念,能够学习这样一个系列的方法——它不是一个方法,它是一个体系,所以我非常的随喜大家,大家也要随喜你们自己,是不是?

所谓“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这是挺不容易的,这一套教法非常的幽深,是佛教跟其他宗教非常根本的区别。禅定其他宗教都能修,但是四念处是佛教所独有的。(未完待续)

录音整理 | 法汇    排版 | 智畅

图片 | 网络部摄影组

本讲座录音网址:戒幢法雨音频合集

https://www.jcedu.org/202309/28586.html

  责任编辑:印月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