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观点 常识 故事 专题 视频

戒幢讲堂 | 智慧的心灵不迷茫(下)

戒幢法雨 2024-01-30 17:21:06

上期回顾

戒幢讲堂|智慧的心灵不迷茫(上)

我们很多人可能都知道,佛法就是修心的。但是知道并不一定代表我们真的这样做了。是不是这样子?我们诵经的时候,可能我们没有想过这部经给我们心灵的作用,可能只是想得加持或者保佑平安;我们供花的时候,有没有想过供花的这个过程对我们心灵的影响是什么?当我们礼佛,跟一尊佛像静静的做交流的时候,有没有关注过自己心灵的感受和变化?在这些时候,心非常的重要。

所以我们会看到,这一颗心你真要调伏它的时候,其实没那么容易。你会发现,该睡觉的时候它不让你睡觉;该吃健康食品的时候,他反而会让你吃不健康的食品;明明需要去建设一个人际关系,我们反会去破坏一个人际关系。你要想“降伏其心”,但没有大智慧,实际上是做不了的。

所以很多时候你会发现,我们是心的奴隶,不是心的主人,是不是这样?所以佛教形容众生的这个状态,就比喻为随业流转。就像滚滚洪流中一片树叶,根本就没有办法安定。被洪流卷着走,这就是我们心灵的现状。

那如何才能获得心的自主、做心灵的主人?而不做这颗心的奴隶呢?佛法就提出这样一个系统的工程,运用戒、定、慧和八正道系统地修学,我们就渐渐的了解心的规律,认识心的本质,把握心的现象,最终获得心的安宁。这个过程其实也是很有意思的,非常的有趣,它里边充满了生命关怀和智慧的特质。没有一份生命关怀,我们不可能开始;没有一份智慧,我们就做不好。

曾经有位女生问我:“师父,我不知道我应不应该结婚?”我说:“我是没有办法回答你这个问题的,因为我不能替你做决定。但是,听到你问我这个问题,说明你遇到了一个困扰,那么我们可以从佛法的角度,看看你遇到的困扰到底是什么?”

原来她遇到一个满意的男孩子,对方也很追求她,愿意跟她结婚。但是她这个时候很犹豫,主要是害怕结了婚不幸福怎么办?对方变心了怎么办?她就特别的焦虑,特别的害怕。

我就告诉她:“有三种生活方式都是佛教允许的:一种是结婚;第二种是独身;第三种是出家。三种生活方式都是佛陀所允许的。你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选择任何一种生活方式。”

然后她说:“出家肯定不行,我现在的悟性,我肯定干不来。”

“独身怎么样?”

她觉得:“我也接受不了。因为万一爸妈将来去世了,就我一个人,我觉得我没那么坚强能独自生活。”

所以她觉得那好像只能结婚,而且又有合适的结婚对象。但是她又害怕将来婚姻和感情也会发生变化。因此掉进了纠结犹豫的深坑。

我就告诉她:“在佛教的观点里,其实没有一个自性见,都是无自性的。什么叫无自性呢?就是没有一个永恒不变的东西。没有所谓的一个好的对象,或者一个好的婚姻,一个坏的婚姻,在佛法里不是这样认为的。可能你们的婚姻会有一个好的开端,或者说一开始双方都很投缘,那只是你当下的一个状态。

“但是在佛法看来,没有一个永恒不变的固定的东西,它都是因缘和合,在不断地流动变化。这就叫‘无自性’,不是永恒的。创造了好的因缘,它就朝好的方向发展,创造了不好的因缘,它就朝着痛苦的方向发展。所以在开端的时候,可能你们会从一个比较好的阶段契入一段婚姻,也可能会从一个有点纠结的阶段契入一段婚姻,但是你们绝对不可能从一个不可能的状态下契入一段婚姻。

“一见面就不能相处,看到对方就觉得厌恶,这样你没法过,也是不可能契入的,是吧?但即使有了一个可以开始的开端,但也可能你们的婚姻会走向幸福,也可能会走向痛苦。原因来自什么呢?或者说背后推动的力量是什么呢?就看你们是创造了幸福的因缘,还是创造了痛苦的因缘。”

后来谈到了他们相处中的一些过程。比如说:向男朋友提出一些要求,打电话的时候,听到了对方的手机来信息的声音,她就要求男孩子把信息截屏,发给她看等等的。我就问她:“那假如说男孩子要求你,比如说他听到你电话里有这些信号声,然后要求你把你的手机聊天截屏发给他,而且是即时发给他,你的感受是怎样的呢?”

然后她说:“我肯定不接受,我肯定会很气的。”

“你会感觉到你们心灵的距离是更近还是更远呢?”

“可能我会觉得,他不相信我。觉得相处了这么久,你仍然不相信我的人品,跟我的做事,那我肯定会觉得很疏远,会觉得距离拉远了。”

可以看到,有的时候我们是想建设一个人际关系,但是我们的一些行为也可能在破坏一段人际关系。

“一个行为,我们应该检查它对我们心灵的影响是什么。而不是说,我觉得自己这样行为就是爱,或者说自己这么做就是应该的。那么心灵的影响,我说一句话,我做一件事情,是拉近了彼此的距离,让彼此更加的能够沟通,还是让两个人的心变得更远?

“比如说男朋友在家拖地,帮你干了一些事情,但是干的不够完美,然后你就很生气,说你看你这点事都干不好,”我就问她,“假如说你在帮对方拖地,拖完了,然后你已经很累了,对方过来一看,说你怎么连这个都没弄干净,你是什么感觉?”

她想了一下:“我肯定会很气。”

“你觉得你们的距离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呢?”

她会体验到,距离增加了。所以说其实有时候,是我们自己创造了我们人生的问题,不一定是别人创造的问题。当然对方可能有一些建设性、也有一些破坏性,你也是有一些建设性、有一些破坏性。任何事情都是有因有缘的,从佛法看我们这样的心理过程,如果我们建设性地去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那么这个人际关系就会增进;如果我们的思想、语言和行为具有破坏性,这个人际关系就会疏远。

其实并不玄妙,你必须用你的心来检验,而不是用你的大脑来思考。大脑是需要思考的,但是大脑思考的结果,要经过心灵的检验,换位一下,你就非常明白了。

最后我也提醒她,人和人之间都是独立的个体,即使你进入了一段婚姻,你也要意识到,他也不是你的所有物,你也不是他的所有物。可能你们只是一段特殊的关系,共同携手走一段人生的道路,面对生命中很多的问题,彼此分享对方很多的共同的生活。

但是永远都不要忘了,你们仍然都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爱憎和需求,每个人也都要自己面对和经历自己的生老病死,既使是幸福的婚姻,也终有一天会分开。所以永远都不要放弃修学佛法。不断提升自己的智慧,走向我们生命最究极的目标。只有这样,我们的生命才会走向光明,我们才不会害怕、不会迷茫。你会越来越坚定,而且也会越来越找到自己的方向,越来越有力量。

所以我们会看到,佛法非常重视心灵,要守护好这一颗心。实际上我们所有的修习,都是为了帮助自己了解这颗心,引导这颗心,降伏这颗心。这颗心有能力造成痛苦,但是它也有能力为我们创造幸福,最终它会像莲花一般的盛开,带给我们生命的富足、安乐、喜悦和开阔。

最后我们大家一起再把这个偈颂念一下:

此心难觉察,

随欲望流转,

智者善护心,

心获得安乐。

也祝愿我们大家每一个人,都能成为善护其心的智者!

  责任编辑:印月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