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观点 常识 故事 专题 视频

佛学基础丨四圣谛之苦谛

南京栖霞古寺 2022-07-28 11:14:15

四圣谛

佛初成道为五比丘说法,转四谛法轮,或一代教化均称转法轮。轮如舟车,喻佛法能通达涅槃彼岸。

佛法浩如渊海,法门无量,总括如来一代时教,从始至终无非阐述四谛之理。自鹿野苑初转四谛法轮,至双林入灭时,复于遗教经中,三唱若于苦等四谛有所疑者可疾问之。

由此观之,如《中论疏》云:“如来一期出世,初后不同,同明四谛云,所以初后皆明四谛者,四谛是迷悟之本,迷之则六道纷然,悟之则有三乘贤圣。是故始终皆明四谛。”

所以四谛是三乘共通之教理,非唯声闻之法。四谛即:苦、集、灭、道。谛者真实不虚为义。《瑜伽师地论》云:“彼自相无有虚诳,及见彼故,无倒觉转,是故名谛。”

四谛又称四圣谛,亦云四真谛,因圣者所见真理义。《瑜伽师地论》云:“唯诸圣者于是诸谛,同谓为谛,如实了知,如实观见,一切愚夫,不如实知,不如实见,是故诸谛唯名圣谛。”

苦谛

苦谛,即三界六道之苦报。此苦报包括有情及有情所依处,即有情世间器世间。苦以逼迫为义。《华严经》云:“苦圣谛,此娑婆世界中,或名罪、或名逼迫、或名变异、或名聚、或名不出离、或名系缚本。”

一切有漏色心,常为无常患累之所逼迫,故名为苦。苦有多种,所谓二苦、三苦、八苦等无量诸苦。

二苦者:有内苦、分身苦与心苦。身苦者,身患诸痛是;心苦者,忧伤嗔怖嫉妒疑等。外苦者,有怨贼虎狼等害,风雨寒热等灾。

三苦:一者苦苦,乖缘逼迫为苦性,苦更增逼迫,即成苦苦。二者坏苦,乐相坏时,能生忧恼。三者行苦,迁流无常,不安稳故。

八苦:一、生苦,生为众苦所逼,余苦所依。二、老苦,增长不宁,灭坏朽败。三、病苦,身之四大不调众病交攻,心之忧切悲哀。四、死苦,老病而寿尽,或恶缘遭难。五、爱别离苦,亲爱乖远离散。六、怨增会苦,怨仇憎恶,本求远离,反而集聚。七、求不得苦,心所爱乐,求之不能得。八、五蕴炽盛苦,此身心盛贮众苦。

三界生之果报皆苦,无安乐性,此理真实故名苦谛。

苦谛有四行相,无常相、苦相、空相、无我相。无常相者,无是除遣、非有义,常为不变,无常即生灭变异,迁流无间。苦相者,逼迫义,诸苦相差别。灭相者,无常终极。无我相者,诸法无实体性。

四谛为世间、出世间、生死、涅槃的因果。苦为迷果——示相,集为迷因——追源,此二为世间生死流转的因果;灭为悟道,道为悟因,此二为出世间还灭的因果。

文章来源:界诠法师《佛学基础》

  责任编辑:隆慈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