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观点 常识 故事 专题 视频

你知道吗?七月十五的“盂兰盆会”的流传与鸡鸣寺有关

南京鸡鸣寺 2023-08-31 08:45:10

什么是“盂兰盆”?

关于“盂兰盆”一词的解释,经疏中多有不同的说法;初于唐代慧净之《盂兰盆经赞述》中,意指置珍馐美味于盆中,以奉佛施僧而救倒悬之苦;而宗密之《盂兰盆经疏》卷下则指“盂兰”即倒悬之义,“盆”则为救护之器,故以盂兰盆释为“救倒悬、解痛苦”之义;此一说法,多为后世采用。

又据宋代遇荣之《盂兰盆经疏孝衡钞》卷上载,《盂兰盆经》之经题,意译为《觉者说救倒悬器经》,“盆”字为讹略语,旧译盆佐那,新译门佐罗,即“救器”的意思。

因此,盂兰法会的目的,就是为了“救倒悬、解痛苦”。

“盂兰盆会”的起源

佛教盂兰盆会的起源,一者缘于“目连救母”的典故;再者缘于佛教的重视孝道。

关于“目连救母”的典故,据《盂兰盆经》记载,佛陀的弟子目犍连尊者证阿罗汉果得六神通后,因为思念母亲养育之恩,以天眼发现母亲堕在饿鬼道中受苦,皮骨相连,日夜苦闷相续。于是目犍连尊者就用钵盛了满碗的饭去给母亲吃,但是他的母亲因恶业受报的缘故,食物入口即化为火炭,无法吞咽。目犍连尊者见状悲伤至极,为拯救母亲脱离此苦,遂向佛陀请示解救之法。

佛陀告诉他:“你的母亲业障很重,虽然你有神通,神通还是无法消除你母亲的业力。因此在七月十五日这天,以百味饮食置于盂兰盆中,以及百种器具供佛并供养修行得道的僧人,并将此功德回向,你母亲自然可以离苦得乐。同时,还要回向与你母亲在饿鬼道的饿鬼,让他们也得以藉此离苦得乐。你这样做的话,就可以获无量功德,而且能救七世父母出离苦趣。”

目犍连尊者依佛陀的指示,在七月十五日这天,供养修行得道的僧人;其母当下即与饿鬼道中的饿鬼,皆得解脱。

沿此,佛教界遂于每年农历七月举办“盂兰盆法会”供养三宝,祈愿现世父母长寿多福、累世父母福乐无量。后来更将农历七月定为孝亲月、感恩月、吉祥月、欢喜月。

盂兰盆会”的流传

我国最早行盂兰盆会者,传说是梁武帝,据《佛祖统纪》卷三十七载:“大同四年,帝幸同泰寺设盂兰盆斋。”同泰寺即为鸡鸣寺的前身。于此记载可知,最早的盂兰盆会应起于鸡鸣寺。

《释氏六帖》也记载有:梁武帝每逢七月十五日即以盆施诸寺。自此以后,蔚成风气,历代帝王臣民多遵佛制,兴盂兰盆会,以报答父母、祖先恩德。如唐朝代宗、德宗等,都曾亲设盂兰盆供,代宗还将过去施盆于寺的仪式改设于宫内道场,并设高祖以下七圣位,将帝名缀于巨幡上,从太庙迎入内道场中。此外,《法苑珠林》载:国家大寺,如长安西明、慈恩等寺,每年送盆献供种种杂物及举盆音乐人等,并有送盆官人,来者不一;而信众献盆献供者亦多。可知唐代朝廷和民间对于盂兰盆供是相当的重视。

盂兰盆会之所以如此流行,深得民心,实由于其强调藉供养十方自恣僧以达慈孝双亲,乃至度脱七世父母的思想,与中国崇尚孝道,慎终追远的伦理传统不谋而合;再加上帝王的倡导,因此很快就由寺院走向民间,由佛教节日成为民间节日了。

所以盂兰节发展至今天,就变成了孝亲日,因为不但可以超度今世往生的父母,而且更可以超度七世的父母,这是一个欲圆满孝道的人所应该奉行的,所以今天大家应该以孝养的心、诚恳的心、恭敬的心,参加盂兰法会。

  责任编辑:隆慈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