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观点 常识 故事 专题 视频

虚云和尚的节俭惜福

广东佛协 2023-01-19 15:43:03

虚云(1840-1959),名古岩、演彻,字德清,晚号虚云。承嗣五家法脉,承前启后,演衍宗风。1934年应省主席李汉魂之请主席南华,1942年应国民政府主席林森之请赴重庆主持“护国息灾大悲法会”,嗣后于韶关大鉴寺、广州六榕寺,潮州开元寺、香港华东医院相继做水陆法会,超度阵亡将士和遇难同胞。1943年由南华移锡云门,1948年组建“重兴光孝寺委员会”,1952年参与发起组织中国佛教协会。1953年9月迁锡于江西云居山真如寺结茅而居,百岁高龄率众僧挖土抛砖,垦荒耕地,重建祖师道场。

虚云和尚曹溪十载经营,建殿宇庵塔243楹,塑佛像690尊。嗣承法脉,传46堂大戒。他驻锡曹溪近二十载(1934-1953),20次启坛传戒,南华19堂,云门1堂。历坐15道场,先后中兴云南祝圣、昆明华亭、鼓山涌泉、韶关南华、云门大觉、云居真如六大祖庭。重建大小寺院庵堂八十余处。

据身边侍者回忆:虚云和尚吃的稀饭和菜,都是由从大寮里打的,跟大众师父们吃的一样。如果没有客人的话,他从不多加一道菜。老和尚那种节俭简朴的生活,现在想起,还记忆犹新。虚云和尚很节俭惜福的,他睡的草席破了,要我帮他用布补好。不久后,在同一个地方又破了,实在补无可补。我就对他说想把草席拿到常住去换一张新的。那时,一张草席只不过是两块人民币左右,不料他老人家听后,便大声地骂:“好大的福气啊!要享受常住上一张新席子。”我都不敢作声了。

无论是冬天或夏天,他老人家都只是穿着一件烂衲袄,即是一件补了又补的长衫(亦称百衲衣)。冬天就在里面加一件棉衣,夏天里面只穿一件单褂子而已。

1939年春戒期间,以日寇入侵,国家多难,虚云和尚提议:当兹抗日战争,兵民损伤甚众,凡为佛子,应各发心,乃设坛,每日礼忏两小时,荐亡息灾,全体大众减省晚食,节积余粮,献助国家赈款。

1941年春戒后,战事日紧,民多饥馑,虚云和尚将两年来弟子及善信所赠私人之果资二十余万元,交给广东省政府,用于赈济。此举得到当局官员和民众的好评。

虚云和尚带头率领诸寺常住僧众节衣缩食,除维持正常生活外,连南华禅寺的修复工程也大多暂时停了下来,以节约经费,救助难民。有的工程一时无法停下,虚云和尚则率众尽力维持进行,自己以百余岁高龄亲自参加挑泥、抬木头等劳动,以节省雇用民工的费用来救助难民。其弟子惟因《虚云老和尚舍利塔碑文》称述:“总计新建殿堂、房宇、庵塔二百四十三楹,塑造大小佛像六百九十尊,备极庄严。修建海会塔,创设戒律学院,弘传戒法,新建禅堂,坐香打七……时值抗日,每日二时礼忏,荐亡息灾。节食晚餐,支援抗战。所积二十余万元,全交政府,救济饥民。又重修无尽庵、乌石寺、月华寺、韶关大鉴寺,办僧众工厂。在宝林门内办义务小学,收教乡村贫民子弟。”又,一诚《虚云和尚传》云:

驻锡南华的十年,正值抗日战争期间。民国二十八年(1939),虚云念抗战期间,前方兵民损伤甚多,亲自提议设坛,每日率僧众礼忏二小时,荐亡息灾。同时,倡议共同减免晚食,以节约粮食,赈济难民……民国三十二年(1943)冬,看到周围农村贫家子弟,为战事与贫困所致,失学于外者众,虚云遂于南华宝林门内开办义学一所,安顿失学贫家子弟入学其中。

虚云和尚辞南华寺住持之职,一笠、一拂、一铲、一背架、一衲随身,径往乳源中兴云门寺。1944年,虚云辞南华丈席,赴云门振兴祖庭。虚云和尚在云门带领大家开垦“大觉农场”,凡是在云门寺的和尚,不管是否挂单都要上山垦荒种粮;又因地制宜地主持在市内大鉴寺开办纺织厂,带领大家从事劳作,自食其力。虚云和尚的禅学思想主要是融会诸宗、禅净双修、农禅并重、解行并举,农禅思想是他重振禅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946年9月17日为抗战九周年纪念日,虚云和尚在六榕寺建水陆道场。法事毕,应潮汕官绅之请至潮州开元寺大弘佛法,皈依受戒者甚众。是日上午八时,开元寺暂借复课时的省立金中临时的篷棚礼堂,迎请虚云和尚讲经。虚云和尚讲完经后,翌晨便离潮了。原来已告之各方人等包括金山中学要列队欢送,可老和尚一早就带两个徒儿掖小布包,神不知人不觉地离开潮州开元寺。据悉:虚云和尚应邀礼法或讲经都有三章先约:“第一敬辞欢迎,第二敬谢清斋,第三不能久留。”

(据《虚云和尚年谱》整理)

来源:《广东佛教界崇俭戒奢教育资料汇编》

  责任编辑:隆慈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