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观点 常识 故事 专题 视频

寺院斋堂里为什么都供弥勒佛

雪窦山佛教 2023-09-05 14:11:00

弥勒,为梵文Maitreya的音译,意译慈氏,为姓,一说名阿逸多。弥勒的名字在早期的《阿含经》里就已经出现了。在《阿含经》中,弥勒是继释迦牟尼之后出世的未来佛,弥勒菩萨为佛弟子,先佛灭度,居住在六欲天中的兜率天宫,在那里讲经说法。弥勒为释尊弟子,并为授记,将来于增劫后,于此土成佛,龙华树下,三会说法,广度众生,为一生补处大菩萨。由于他将来必定成佛,因此也被称为弥勒佛。弥勒佛又称弥勒菩萨,弥勒佛终日出语无定,常以锡杖荷著布袋,右手提罗汉珠游化四方,见到人便向人乞讨,得来的东西全藏於布袋内,世人都称他为“布袋和尚”。弥勒佛整日袒胸露腹、幽默风趣、笑口常开,也有人喜欢称“欢喜佛”或“笑面佛”。弥勒佛的聪明智慧、与人为善、乐观包容等精神和品德,深受人们尊敬和爱戴。弥勒佛因“上契诸佛之理,下契众生之机”,故又称为“契此”,人们也习惯地叫他“契此和尚”。

弥勒信仰随着佛教传入中国,东汉至两晋所译的大乘般若类经典如《道行般若经》、《放光般若经》、《摩诃般若经》、《维摩经》等都有弥勒信仰的内容,而集中表述弥勒信仰内容的则有竺法护译的《弥勒下生经》、鸠摩罗什译的《弥勒成佛经》、沮渠京声译的《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三部,号称“弥勒三部经”。因此在中国大肚弥勒越来越受到世人的关注,信仰弥勒的人越来越多,如今就形成了弥勒文化,浙江奉化每年还会特意举行“弥勒文化节”,并在弥勒佛(契此和尚)灭度的岳林寺召开“弥勒文化学术研讨会”。在一些电影、电视或碟片中,许多描述弥勒佛的片段,让人耳濡目染,印象深刻,如《弥勒佛的故事》、《弥勒佛》、《布袋和尚新传》、《细说台湾之布袋和尚》等影视,把弥勒佛的形象描述和刻画得生动逼真,深受人们喜爱。

在汉传佛教寺院里,一般都会供奉弥勒佛,将弥勒佛安放在“山门殿”或“天王殿”正中央,因为他满脸欢喜迎宾客,笑口常开乐呵呵,让人一进寺院就能感受到欢喜自在,使人烦恼顿消,无上清凉。也有些寺院直接将在寺院里空地上塑造一尊高大的弥勒佛(如苏州北塔报恩寺),也有的寺院是“弥勒道场”或是“弥勒信仰”,也会在醒目显眼的地方或高高的山头上,塑造弥勒佛像,同时弥勒佛也成了作家和画家书写、绘画的题材,描绘各种姿态和造型的弥勒形象,以便更多的人瞻礼膜拜,广结佛缘。

关于赞叹和赞扬弥勒佛的对联,也随处可见,如雪窦山资圣禅寺的对联:

淌下来看上去,垂流趣在仰观,高瀑似含禅意;

装进去倒出来,废物并非无用,布袋也有佛心。

如杭州上天竺寺一幅对联是:

大肚能容,容天容地,于人何所不容;

开口常笑,笑古笑今,世事付之一笑。

再如杭州灵隐寺的一幅对联是:

峰峦或再有飞来,坐山门老等;

泉水已渐生暖意,放笑脸相迎。

流传最广的一幅对联是:

大肚能容,容世上难容之事;

笑口常开,笑天下可笑之人。

许多经典的对联把弥勒佛的大度、坦荡、包容、慈悲勾画的淋漓尽致,真切感人!

更值得一提和学习的是在汉传寺院的五观堂(斋堂)里都会供奉着弥勒佛,斋堂是供僧众吃饭用斋的地方,为什么要供奉弥勒佛呢?怎么不供奉其他的佛或菩萨?这些问题似乎成为一个谜团,知道的人几乎很少。佛教讲究因缘,凡事都有个缘故,同样这里也有一个流传很广的因缘佳话,成为千古美谈:

有一次,浙江天童寺过堂打板时,僧众们陆续排班入座,嬉笑疯颠的布袋和尚,不知从什么地方跑出来,毫不客气地就往斋堂中央方丈和尚的位置坐下。纠察师发现了,生气的要赶他下来,布袋和尚却视若无睹,行堂师也向前要拉他下座,无奈他稳如泰山,动也不动一下。

眼看住持密禅师就要驾到,纠察师一急,赶忙走到中央,气呼呼地用手揪住布袋和尚的耳朵,想把他拉下座来,谁知布袋和尚的耳朵被纠察师拉了一丈多长,耳朵都已经拉到斋堂门口,身体却丝毫不动地安坐在中央。两旁的大众看了,都吓得目瞪口呆。

住持密禅师走进斋堂见此情形,就对纠察师说:“让他在上座,我就坐在他后面好了”。从此以后,每天僧众过堂用斋的时候,布袋和尚就来了,并且老实不客气地总是往斋堂中央的饭桌坐下,方丈和尚也就依坐而坐。五代梁贞明二年(西元九一六年),布袋和尚於岳林寺殿前一大磐陀石上,结跏趺坐示寂,遗偈曰:“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这首偈语道出了弥勒佛的真实身份,可惜世人都不认识,只是觉得布袋和尚衣衫不整、疯疯癫癫,在中国佛教史上这样的人有很多,如弥勒、寒山、拾得、济公等,他们是外浊内清、假装糊涂,其实道行高超、有修有证,开大悟、证神通的大修行人。

布袋和尚示寂以后,僧众们才知道他是弥勒佛的化身,后来为了传承和延续这段因缘,寺院就在五观堂正中央的案桌上供奉着弥勒佛,千百年来从来没有改变过,一直延续到今天,但是很多人却不知道为什么要供奉弥勒佛在五观堂内,今就此事展开叙述,略做整理,让更多的人学习和了解这些文化,认识和尊崇弥勒菩萨,使弥勒文化和弥勒信仰永久传承下去,为共建和谐社会、净化人生做出贡献!

来源|《雪窦山佛教》

  责任编辑:印月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