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观点 常识 故事 专题 视频

李海涛:径山寺看话禅与中韩佛教交流

来源:中国佛教协会 2021-10-27 10:06:07

(山东大学犹太教与跨宗教研究中心)

【内容提要】韩国对中国禅学的受容,最早可追溯到四祖道信时期,而后开始广泛接续洪州马祖一系禅法,从而形成了新罗末高丽初的九山禅学。高丽中期,大慧宗杲在径山寺所倡导的看话禅在宗杲圆寂后三十年内就传入了海东高丽,并引起高丽禅僧的推崇。若专论大慧宗杲的看话禅在韩国的流布与继承,从现有史料看,首推高丽中后期的普照国师知讷。知讷虽未入宋求法,但却在高丽广阅藏经,而且史料明确记载知讷受到《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影响极大,并留有《看话决疑论》一卷,倡导看话修行。

【关键词】看话禅宗杲知讷径山寺韩国

中韩两国地理相邻,文化相近,自古以来就保持着密切的文化交流。而“佛教”被称之为中日韩文化交流的“黄金纽带”,成为中韩文化交流的主要载体。韩国佛教是东亚佛教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整体上看,韩国佛教几乎存在着中国佛教的所有学派、宗派,其理论与观点也多与中国佛教相似,但具体来看,韩国佛教因受固有文化及其思维方式的影响又表现出诸多独有的特点。大慧宗杲在径山寺所倡导的看话禅在宗杲圆寂后三十年内就已传入海东高丽,并引起高丽禅僧的推崇。东亚佛教交流的速度如此之快,远超我们的想象。此外,韩国在受容看话禅的过程中,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受容方式,从而呈现出了看话禅的多种可能性。特别是以普照知讷、太古普愚对看话禅的受容方式尤为突出。而目前韩国的看话禅既溯源于径山大慧宗杲的看话禅,同时又继承了韩国高丽朝以来的看话禅风,并在当代韩国成为禅学修行的主要方式。也就是说,看话禅从径山到韩国不仅是中国禅学的理论发展,同时也是中韩佛教文化交流的见证。本文以看话禅祖庭径山寺为背景,重点探讨径山看话禅东传韩国及其早期的影响。

一、径山寺与看话禅

“径山寺”依浙江余杭径山而名,寺名虽多更变,而以南宋孝宗亲笔御书“径山兴圣万寿禅寺”最为出名。一般认为唐天宝四年(745),法钦禅师于径山顶结庵讲法,草创径山寺。后来,法钦禅师得到唐代宗的推崇,受赐为“国一禅师”。唐大历四年(769),依代宗之诏建造寺院,赐名“径山禅寺”。唐乾符六年(879)僖宗赐名“乾符镇国院”,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改名“承元祥院”,宋政和七年(1117)更名为“径山能仁禅寺”,南宋乾道二年(1166)孝宗亲笔御书赐额“径山兴圣万寿禅寺”,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圣祖御书“香云禅寺”额。径山寺自创建以来,历经1200余年,几经沉浮,有过辉煌,也有过衰败。据《径山寺志》载:直至民国时期大殿被毁,并于民国22年(1933)重建,径山寺共经历了8次毁建,2次大修,但所复远非旧观,一次比一次衰落。建国后,径山寺仍然又经受了较大程度的毁损,虽有复建,然与往日的辉煌已相去甚远。在径山寺演变的历史长河中,高僧辈出,径山法钦、大慧宗杲、无准师范、紫柏真可等都是其中的佼佼者。大慧宗杲不仅对于径山寺来说极为重要,同时在中国佛教发展史上的地位也极其重要,其思想还远播海外,对高丽中期以后的韩国佛教产生了重要影响。

大慧宗杲(1089-1163)为临济宗杨岐派禅师,曾先后两次住持径山寺,与南宋政权保持密切关系。宗杲住持径山寺期间,倡导看话禅,名声大振,僧徒众多。大慧宗杲在径山寺所倡导的宗风即为“看话禅”。“看话”的“看”,即参看、参见、参究;“话”,即话头的略称。就话头来说,话指公案,头是要领,话头也就是题目。通常话头都是选自公案古则中的某些语句作为焦点来勉力参究。其实,所谓看话禅就是从公案古则中拿出一则无意味语,让人不要就意识思维方面去穿凿,而是就此话头大发疑情,专心参究。看话禅这一修行方式因大慧宗杲在径山寺的弘扬而一时蔚兴,同时大慧宗杲也以看话禅而闻名于世。但这并不是说宗杲开创了看话禅,而只是说从颂古公案中选择某一话头进行历久参究以至于悟道的修行方式因大慧宗杲的倡导而盛行,并被确定为临济正宗,超越于其他禅修方式。大慧宗杲嗣法弟子众多,其所倡导的这一看话禅法嗣隆盛,一直到清代仍有传续。

二、看话禅东传高丽

韩国对中国禅学的受容,最早可追溯到四祖道信时期,而后开始广泛接续洪州马祖一系禅法。目前,韩国一般把道义作为曹溪宗的宗主或初祖,就是因为他是第一个将南北分宗之后的慧能一系禅法传播到韩国的。道义入唐求法,嗣法于马祖道一的弟子西堂智藏,也就是说,最初的韩国南宗禅法是通过受容洪州一系禅法来继承的。道义之后,不断有韩国僧人或入唐承继南宗禅,或在本土弘扬南宗禅,一时南宗禅法隆兴,后世称其“九山禅门”。若专论大慧宗杲的看话禅在韩国的流布与继承,从现有史料看,首推高丽中后期的普照国师知讷。知讷虽未入宋求法,但却在高丽广阅藏经,而且史料明确记载知讷受到《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影响极大,并留有《看话决疑论》一卷,倡导看话修行。

知讷与宗杲所生活的时代大致相当,知讷生于1158年,卒于1210年,而宗杲生于1089年,卒于1163年。宗杲去世之时,知讷还是孩童,并未出家。从记载上看,知讷从未与宗杲及其传法弟子有过直接接触,他对看话禅的理解与接受完全是通过文献《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大慧宗杲在37岁(1125)开悟后就名扬天下,因此他举凡说法,人多记录,从而形成了很多关于大慧的《语录》,有些《语录》在宗杲在世时就已广泛流传,有些则在宗杲圆寂后由其弟子编辑成书。据史料,乾道二年(1166),即宗杲圆寂后三年,大慧语录就已刊行于世。但在乾道七年(1171)由弟子蕴闻所辑录的30卷本《大慧语录》敕准入藏,成为通行本,流传最广,对中国佛教的发展影响很大。而宗杲的看话禅思想及《大慧语录》在韩国引起重视,并对韩国禅修产生重要影响,起关键性作用的人便是普照知讷。据《升平府曹溪山松广寺佛日普照国师碑铭并序》载:

师尝言:予自普门已来,十余年矣!虽得意勤修,无虚废时,情见未忘,有物碍膺,如讐同所。至居智异,得大慧普觉禅师语录云,禅不在静处,亦不在闹处,不在日用应缘处,不在思量分别处,然第一不得舍却静处,闹处,日用应缘处,思量分别处参。忽然眼开,方知是屋里事。予于此契会,自然不碍膺,讐不同所,当下安乐耳!

首先,从时间上,知讷是在高丽明宗王二十七年(1197)迁居智异山上无住庵,而在高丽神宗王三年(1200)移居松广山吉祥寺,这就是说,知讷是在1197年至1200年之间看到的《大慧普觉禅师语录》,此时距宗杲离世只有三十余年,距《大慧语录》入藏流通也只有二十余年。可以了解到当时中国的佛教典籍传入高丽非常迅速。

其次,从内容上看,《大慧语录》中对知讷影响最大的是“禅不在静处,亦不在闹处,不在日用应缘处,不在思量分别处,但第一不得舍却静处,闹处,日用应缘处,思想分别处参”这段话。在此,大慧宗杲所强调的是众生修禅不应该专著于静、闹、日用常行乃至思维思考,但也不能离开静、闹、日用常行和思维思考而求禅。日用常行,思量分别虽不是禅,但也必须在日用常行、思量分别中来参禅。由此,知讷顿时开悟,思想走向成熟。这促使知讷在其禅法中尤为强调看话禅,特开看话径截这一修行法门。

三、看话禅对韩国佛教的早期影响

知讷一生从未来过中土,因此他对佛教的修学与见解主要来自经典,这也决定了他的禅学思想必然会倾向于藉教悟宗。据《碑铭》载,有三部佛教经典对知讷及其思想的形成与转变起着关键性的影响,分别是《六祖坛经》、《新华严经论》和《大慧普觉禅师语录》。最后一次的思想转变就是受到《大慧语录》的影响。知讷自称普门寺以来,虽然勤修定慧,时有得法,但却始终觉得有物障前,未了佛法之义。后来,他居智异山上无住庵,得读《大慧普觉禅师语录》而大悟。在此,知讷所大悟到的,即是要想扫除分别知见,亲证密契解脱境,从来没有语路意路可达,也不容许闻解思维,而只能在自家屋里径登佛地。由此以后,知讷慧解增高,为众僧所宗仰。“四方缁白,闻风辐溱,王公士庶,投名入社者,数百人。”因此,金君绥在撰写《碑铭》中评价知讷为“禅学之盛,近古莫比师”。可以看出,在知讷及其禅学思想的形成中,大慧宗杲的看话禅思想对其影响至深,是促成知讷禅学思想日臻成熟的重要因素。同时,知讷讲法传法中也非常重视对看话禅的阐扬。如金君绥在《碑铭并序》中记述,知讷劝人诵持,“常以《金刚经》立法,演义则意必《六祖坛经》,申以华严李论、大慧语录相羽翼,开门有三种,曰惺寂等持门、曰圆顿信解门、曰径截门。”知讷在理论上强调看话禅思想,在修行实践上也特开看话径截这一修行法门。不仅如此,知讷还撰写了《看话决疑论》,系统地阐发他对临济看话禅的理解与活用。《看话决疑论》(1卷)乃是在知讷入灭后,由弟子慧谌在其箱内所发现,1215年刊行于世,后广为流传。

在知讷的禅学思想中,十分重视《大慧语录》,每次开坛讲法都以《大慧语录》做为《坛经》的羽翼,即把看话禅作为明心见性的一个重要修证法门。知讷非常敬仰宗杲,称其为曹溪门下的正脉。知讷云:

今所宗径山大慧和尚,是曹溪直下正脉相传,第十七代本分宗师,所立径截门语句,参详得入。

知讷认为大慧宗杲为曹溪直下第十七代本分宗师,即认为宗杲超越了义理、文字、言语的常规,而证得了教外别传之心法。这样一来,知讷就在确认了宗杲看话禅思想的正统性的基础上,大力提倡看话径截修证法门。对于看话径截门,知讷曾表述说:

忽然于没滋味无摸索底话头上,喷地一发,则一心法界,洞然明白。故心性所具百千三昧无量义门,不求而圆得也。以无从前一偏义理闻解所得故,是谓禅宗径截门,话头参详证入之秘诀也。

知讷认为众生可参究没滋味无摸索的话头,从而喷地一发,刹那间明见一心法界(真心)。在此过程中不需要对义理的闻解。此法门虽然简单、直接,但并不是所有众生都能使用。知讷云:

今所论禅宗教外别传径截得入之门,超越格量故,非但教学者难信难入,亦乃当宗下根浅识,罔然不知矣!

与宗杲的看话禅所不同的是,在知讷看来,此教外别传的径截法门只有禅门内上上根机者才能参究顿悟,而禅门内中下根机者与教门内离念根机者是难以理解而径入佛地的。对此,知讷在《看话决疑论》中详细阐发了看话径截之修行法门。知讷云:

故教中,亦云一切障碍,即究竟觉,得念失念,无非解脱等是也。然此义理,虽最圆妙,总是识情闻解,非解脱等是也。然此义理,虽最圆妙,总是识情闻解,思想边量故。于禅门话头参详,径截悟入之门,一一全拣佛法知解之病也。然话头无字,如一团火,近之则燎却面门故,无佛法知解措着之处,所以云此无字破恶知恶解底器仗也。

在知讷看来,教门中虽倡法界圆融无碍,真性缘起,然却执此义理知解本身,未将其进一步破除,所以没有真正解脱。而禅门中,参究话头径截悟入之法门,破除全部执于佛法知解之病。话头无字,即于活句上无语路义路闻解思想,亲证密契佛果。此看话径截悟入之门,如不是上根大智的人,怎么能明白呢?既然看话径截门乃是上上根机者悟入之门,那么对于下跟机者与离念根机者而言,则有别法以悟入佛地。为了统合这三者之间的关系,知讷借用了临济宗的三玄门思想,根据众生的根机把修证法门判摄为三,即教门、禅门、径截门。知讷评论说:

当知禅门宗师,所示无碍法门虽同圆教,而言句省略故,于证入之门切近耳。然禅门此等如实言句,若比教门,虽是省略,若比径截门话头,则以有佛法知解,故未脱十种病。

知讷认为,就诸法实相而言,禅门祖师以无念为宗而显现的无碍法门与圆教的无碍法门相同,两者之区别只在于禅门不广设教义,少立文字言句,而与证入诸法实相的距离较近而已。但是,禅门的如实言句与径截门话头相比,则仍有义理知见,没有脱离生死烦恼。只有参详径截门活句,学者才能不滞于知见,亲证一心,径直证入佛果。下根机成熟者,可依教门,圆顿信解无碍法界;中根机成熟者,可依禅门,不立文字直指佛法;上根机成熟者,则可依径截门,直接证入菩提。由此来看,径截门最为迅速,最为殊胜,但在此末法时代,有上根机缘成熟者很少,所以真能行此径截门话头者寥寥无几。如知讷也说“今时罕见罕闻”。这也就是说,虽然知讷认为看话径截法门是了义门,是最为殊胜的修行法门,但对众生来说,修此法门并不容易,只有上上根机者才能修此法门,对于大多数众生而言,知讷所强调的是顿悟渐修原则下的惺寂等持门和圆顿信解门。可以看出,知讷把看话禅和他的圆顿信解门、顿悟渐修门通过三玄门进行了融合,众生根机不同,则修证法门就不同。可见,通过径截门知讷再一次表明了他的禅教融合思想。同时,判教门与禅门为非了义门,判径截门为了义门,也可以看出知讷的禅教融合是以禅摄教,援教入禅。

在韩国佛教史上,普照知讷虽然是第一个重视并倡导看话禅的人,并认为大慧宗杲及其看话禅是祖门正道,正脉相传,但在他的禅学思想中,看话禅并未居于核心地位,而只是作为一个“羽翼”,只是针对一类众生的修行法门。更进一步来讲,知讷认为看话禅乃是上上根机者所修之禅法正门,然对大多数众生来说是不易修学的。也就是说,知讷所提倡的看话禅并不具有融摄其他一切修行法门的超越性,它只是作为众多修行法门中的一种而已。不仅如此,在修证问题上,知讷所更为强调和提倡的是顿悟渐修原则下的惺寂等持门、圆顿信解门、念佛要门等修行法门。此外,从现有文献上看,知讷虽然是韩国第一个受到宗杲看话禅影响并提倡看话禅的禅师,但在知讷生前看话禅在高丽不仅没有流行,同时还很有可能受到一定的怀疑和排斥。其据有三:一者《看话决疑论》开篇即言,学辈对于禅门看话头的参详妙密旨趣多有疑惑;二者《看话决疑论》在知讷生前已经撰写完成,但并未刊行盛传,即使作为知讷的嗣法弟子慧谌也是在其师圆寂后在遗物中发现此书;三者知讷撰写《看话决疑论》仅旨在破除学辈对看话禅的疑惑,并非要大力弘扬看话禅,如前所述,知讷禅法更为强调的是顿悟渐修论。这样来看,看话禅真正在韩国开始流行与无衣子慧谌刊行《看话决疑论》和提倡看话禅有直接关系。

  责任编辑:隆慈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