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观点 常识 故事 专题 视频

明中晚期德化观音瓷雕研究

中国佛学院普陀山学院 2022-11-17 08:44:48

文章信息

作者:邵维娜

文章来源:复旦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

内容简介

德化位于泉州西北部,是我国南方历史悠久的瓷业产区之一,和江西景德镇、湖南體陵并称中国三大古瓷都。明代的德化瓷雕在陶瓷历史上留下了辉煌一页,其“观音”形象是德化瓷雕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通过搜集的103尊观音造像进行形式和题材的分析,从而指出观音形象的民俗化、宗教融合化进程。内容共分三部分:

首先,从观音主造像的发饰、面相、衣饰、配饰、动作等因素的分析指出:在脸部特征上,受唐风影响最深,宋、金遗风也有一定影响;在发饰、服饰、配饰方面,原本宗教特征减弱,更多体现了世俗生活的影响,特别是汉族生活的影响;在姿态方面,宗教的痕迹略有可循,但更多体现为文人情趣、世俗生活、传统故事造型,具有明显世俗化特征。从时间段来看,明中期的观音造型最符合传统审美特征,颇具文人意味,同时雕刻比较精致;明晚期的观音形象最为丰富,开始出现民俗特征;明末清初时期的观音造像雕刻不如前期精细,并出现卷发等明显的西洋特征,体现了外来文化对本土文化的影响。

其次,(一)对观音造像的六大主题背景的分析,指出除蒲团外,其余岩石、海水、祥云、莲台、动物,五大元素均取材于佛教经典,而蒲团的出现体现了儒家文化与禅宗文化的融合。(二)在配品方面,明中期配品单一,持物形式占较大比例;明晚期形式开始丰富,出现童子、婴孩等民俗元素;明末清初开始出现道教、基督教元素,体现了多宗教融合的特征。

最后,对观音造像整体的研究。清初时期,观音造像构图承袭明代晚期,但戏剧化感觉更为突出,但雕工远不如前期精致。时代的影响渗透在每一件作品中,即使同一位名家作品,在不同时代也会出现不同的变化。通过对众多名家流派的观音造像比较,其中以何朝宗的作品最为精致,釉色饱满,层次丰富,面相端庄,极具传统美,影响最为广泛。

总之,通过对明代中、后期以及清初德化观音瓷雕造像的分析考察,说明该时期的观音造像内容上深受文人意趣、民俗风格、外来文化影响,因此表现形式多元化,内容场景极为丰富。

  责任编辑:隆慈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