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观点 常识 故事 专题 视频

如何看待别人的修行(一)

戒幢法雨 2024-01-10 16:28:00

如何看待别人的修行(一)

界文法师

如何看待别人的修行(一)

今天闻法的环节,我给大家选择的是古老的《阿含经》。可能我们很多居士们,都没有怎么接触过《阿含经》,平时更多听的都是《地藏经》《金刚经》《无量寿经》等等。实际上,《阿含经》传入中国也是非常早的,但是研读的人没有那么多,因为它的语言是早期的翻译,会比较晦涩一些,读起来可能不太容易理解。不像后来鸠摩罗什大师,他翻译出来的经典,文辞非常优美,意境非常广大。但是早期的《阿含经》,它记录了古印度那个时候佛陀在人间教化的现场。我觉得,有这样一个机会,我们一起回到佛陀人间教化的场景中,去那个时代里感受一下,也是很好的体验。也给了我们一个机会,去领略古老的佛教三藏经典,我们说“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这也是很难得的。

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经典是《杂阿含经》中第九百九十经。讲座题目叫《如何看待别人的修行》。因为这可能是我们每个学佛人,甚至包括非学佛人,都会比较关注的问题。我们经常会忍不住想要判断一下谁修得好,谁修得不好,谁的功德大,谁的功德不行,谁能够生到殊胜的地方,谁生不到殊胜的地方……会有各种各样的分别和困惑。

如何看待别人的修行(一)

第九百九十经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当时,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居住。阿难尊者早晨拿着钵进入舍卫大城,开始去乞食。他来到了一位鹿住优婆夷的家。鹿住优婆夷是一位女居士,他们家庭有浓厚的宗教信仰,全家人都有修行。但是这位女居士,她也是一个非常纠结的佛弟子。有很好的好乐心,但是问题和困惑也很多。鹿住优婆夷远远地看到阿难尊者过来乞食了,她是很开心的,因为阿难尊者是佛陀的侍者,而且多闻第一,很庄严,又很慈悲。一看到阿难尊者来乞食了,这是多好的一个机会呀!所以,“疾敷床座,白言:‘尊者阿难令坐’”。赶快铺了一个座位,把座位摆好,然后邀请阿难尊者到她家里坐一下。阿难尊者入座了以后,“鹿住优婆夷稽首礼阿难足,退住一面”,她还是很有礼节的。首先,她会顶礼。顶礼完了以后,倒退到旁边来,双手合十,就问了尊者阿难一个问题:

“云何言世尊知法?”

我们刚才看到,鹿住优婆夷,礼貌方面看来是很恭敬的——准备床座,顶礼,然后退至旁边。可是,她的问题却很犀利。“云何言世尊知法?”就是凭什么说佛陀知道一切法?第一句话就很不客气。为什么她这样质疑呢?

她说,我的父亲“富兰那先修梵行,离欲清淨,不著香花,远诸凡鄙”。她有一个疑问,因为她的父亲跟她的叔叔梨师达多两个人,一前一后都去世了。去世之后,佛陀给他们做了授记,说这两个人都生在了兜率天,他们都证到了第二果(人天往返一次,就能够究竟解脱,彻底地跳出轮回)。但是佛陀这样说了之后,却引起了鹿住优婆夷的困惑,她非常不理解。为什么呢?她说:我的父亲富兰那先,他是修清净梵行的。早年他曾娶妻生子,但是修行之后,就远离了家庭,“离欲清净,不着香花,远诸凡鄙”,断除了一切世间的五欲享受,也不穿着打扮,远离了一切杂务,一心清修。

可是我的叔叔梨师达多,“不修梵行,然其知足”。她的叔叔过的是一种在家生活,可能有家庭、有工作,过世间的生活。不过呢,“然其知足”,他能够知足。就是说这个叔叔他虽然在过世俗生活,但是他能够安住于自己的家庭生活;所谓知足,就是说有妻子,但是不会再另外去找婚外情;有正当的收入,但是他不会再做罪恶的行业去增加一些不正当的收入。这是他的叔叔梨师达多,“不修梵行,然其知足”。可是,两个人去世之后,佛陀却授记他们生到了同一趣、同一受生,说他们俩证的是同一个果位,生的是同一个兜率天。所以鹿住优婆夷就很困惑了。她说,我父亲这样一个清修者,远离世俗生活;而我的叔叔,他过的是家庭生活。为什么修梵行与不修梵行,佛陀却说他们证到了同一个果位,生到了同一处天界呢?

如何看待别人的修行(一)

这时候,阿难就回答说:“姊妹,汝今且停。汝不能知众生世间根之差别”。就是说,这个问题你不要再问,也不要再想了。为什么?因为你不知道世间众生的根性差别。“如来悉知众生世间根之优劣”,只有佛才能知道众生根器的好坏。这样说了之后阿难就“从坐起去”,告辞回去了。

可是回去之后,阿难自己其实也没有解开这个疑问。于是,他就来到了佛陀住的地方,把今天发生的这件事情,原原本本地汇报给世尊。那么阿难,也向佛陀提出了这个疑问:明明富兰那先与梨师达多,他们兄弟俩一个人修梵行、一个人没有修梵行,为什么佛陀却授记他们两人证到同一个果位、生到同一处天界呢?

我们看佛陀是怎么来回答阿难尊者的疑问的。

“佛告阿难:彼鹿住优婆夷云何能知众生世间根之优劣?阿难!如来悉知众生世间根之优劣。”首先,佛陀也是这样说的。鹿住优婆夷为什么产生了困惑?那是因为她问的这个问题超出了她的能力所知的范围,所以她就没有办法理解,产生了困扰。为什么呢?

因为要知道众生世间根的优劣,只有佛陀才有这个能力,乃至于阿罗汉都做不到。我们知道,佛陀有十种能力,是其他的众生所不具备的。其中一个能力,就是能够知道众生的根性。说鹿住优婆夷不了解众生的根性,这个我们能接受。但是我们可能还会有疑问:为什么兄弟俩一个修梵行一个不修梵行,他们证得的果位是一样的?那佛陀怎么来解释呢?

  责任编辑:印月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