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名导语:
本期,“未名湖是个海洋”迎来了79级数学系的安虎生校友做客,他是从高一就直接考进了北大,毕业后具有投资眼光的他还注册了很多域名,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米农”。如今,皈依佛教,创办了“佛教在线”的安虎生已经真正踏上“不求闻达于天下,只留慈缘在心中”的结缘、散缘之路。
叫“学长”,还是“师兄”,这是个问题。出生于上世纪60年代初的安虎生对我这个“未名湖是个海洋”的校友说:“我的三弟弟70年出生,所以我们属于‘兄弟这一个年龄层’。”但当我问这位北大79级数学系的师兄“您是否听过校园民谣《未名湖是个海洋》”时,他直言“没有”。这或许就是一条小小的代沟吧。那么,从今天起,让我们用3期“未名湖是个海洋”来抹去代沟,让安虎生师兄带我们回到那水波激荡的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未名湖畔吧。如果我们仍不尽兴,就再穿越回这位师兄下海艰苦创业的90年代,听听他如何像收集邮票一般注册了数百个今天看来身价不菲的域名、但却一个都不卖的传奇。如果我们真正有北大“因缘”的话,就一起来感受安学长一手创办的“佛教在线”,听他讲讲20年来与佛教的不解之缘。
2015年12月27日,世界和平吉祥宝塔(宝箧印根本大塔)在西安大兴善寺安奉开光。据安虎生师兄讲,他创办的“佛教在线”于2002年发起造八万四千座宝箧印陀罗尼经小塔,并发起全球建造一百零八座宝箧印陀罗尼经大塔,为祈求正法久住,国泰民安,世界和平。12月28日,我和几个中学同学在福慧慈缘文化会馆“华藏”厅小聚,恰好见到刚从西安回到北京的安虎生师兄。见到师兄,我们先聊起11月初联合采访星云大师而结缘的经历。当时,安师兄热情相助,几番帮助联络、落实星云大师的专访,令我感动,虽为公务结缘,更应怀感恩之心。
在世界和平吉祥宝塔前
2015年11月,安虎生与星云大师合影
在网络上,可以找到安虎生师兄的信息很多,如上世纪90年代《中国互联网最早投资域名的牛人》《致力于学校学科建设、信息化和人才培养的北京实现者社会系统工程研究院院长》《佛教在线发起人安虎生畅论:我的事业我的信仰》《安虎生:中国佛教网络媒体的探路者》……更有一篇名为《让感恩的清泉浇灌生命的绿洲》的文章广为传播。那是安虎生2005年在柏林寺“生活禅夏令营”中,以“让感恩的清泉浇灌生命的绿洲”为题做的一次讲座。安虎生自谦地说,从来没有认为有什么资格谈佛论法,只是因为受到明海大和尚(俗姓肖,祖籍湖北潜江,199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的慈悲鼓励,和大家分享“生活在感恩的世界里”的一点心得而已。
安虎生大二(左)和大三(右)的照片
想起上世纪70年代末进入北大的生活,安虎生告诉我,刚上学就赶上民主选举——选海淀区人大代表。印象深的还有为了能吃饭的自由——为不分食堂——以“绝食”抗议学校。原来,当时的学生,只能拿着饭票去指定的“学几”食堂就餐,伙食上并不令人满意。学生们要求各家食堂改进伙食,并让学生自由选择去哪家吃。抗争的结果是让学校食堂引进了竞争机制,改进了服务质量。中国女排取得三连冠也让安虎生那一代大学生兴奋和自豪,大家在宿舍楼看完黑白电视机的转播后,点燃扫把、被子表达自己的喜悦之情。
计算班外出活动合影
79级数学系151人,最小的只有14岁,最大的27岁。南方的同学,上学早,上大学的时候年纪就比较小。安虎生本人也是从高一直接考上大学的。那时大家好像都比较务虚,读一些大师的著作,数学系的同学比较喜欢打桥牌、下围棋。和安虎生上下铺的李伟固是1979年全国数学竞赛的第一名,后来留在北大教书育人,现在是北京大学数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数学奥赛国家级教练、著名奥林匹克辅导专家。同级的王长平曾是北大数学院院长,现在是福建师范大学校长。那时候的大学生单纯、热情,有激情也许有点盲目,大家谈理想,谈形而上的东西,因为“进了学校等于就一切OK”,没有毕业分配的烦恼,那时候刚毕业工资一个月46元,一年后转正是56元。不像现在的大学生,考虑得都很务实,出国、找工作、赚钱。与现在大学生基本都在大学谈过恋爱不同,那时谈恋爱的也是少数。安虎生的夫人李虹是他79级数学系同班同学,但两人在大学并没有恋爱关系,而是毕业一年后,才确立的恋人关系。
1983年计算数学专业毕业合影留念
4年北大生活的因缘,让安虎生感受最深刻的是“自由的精神”,他说,一个大学不在于它的校园风景有多好看,应该传承百年千年的是追求自由的精神,一个学校要给学生们留下这样的种子和烙印。但安虎生师兄强调,自由的前提不是妨碍他人,伤害他人的利益。这种认识,也是安虎生学佛后的体悟,他告诉我:“自由不是自我放纵,自由也有规则,自由也有尺度,把握自由的规则和尺度需要时间和阅历的累积。”
1983年数学系毕业合影
大学毕业时,安虎生申请去西藏工作,当时的他向往神秘,希望能探索未知。但当时凡申请去西藏的同学,北大要求必须经家长同意、签约,就像签生死文书似的。北大历来多热血青年,79级中文系的胡春华同学就成功申请到西藏工作。毕业后,安虎生师兄先后在内蒙古科委和河北师范学院工作,后来又从事条码技术研发,相关报道说“安虎生在条码防伪技术研究领域颇有建树”。
人生最大的遗憾就是古人说的“子欲孝而亲不待”。1995年4月,母亲因病逝世让安虎生思考了很多。
“生命的意义何在”,亲身的经历告诉安虎生,财富和亲情在死亡面前没有作用。他告诉我,每个人都像一件艺术品,很多人终其一生去塑造它,但不知道哪一天会飞来一个大棒子将这件艺术品打得粉碎,那么,这件艺术品的价值何在?生命短暂,如白驹过隙,如果没有未来,生命价值又何在?他想要找到答案,找到解决的办法。安虎生的皈依上师是雍和宫的图布丹老喇嘛。皈依时图布丹老喇嘛问他要不要受戒,他说“我不受”,因为第一不知道受戒是什么意思,第二个他本来是要自由的,干吗要受戒呢?安虎生只是想看看这里面有没有什么办法能解决他的问题。
嘉木扬·图布丹喇嘛
安虎生曾讲过:“1995年6月,我第一次听北京居士王龙讲《金刚经》,里边很多佛学话语以及逻辑力量使学过数学专业的我感到非常兴奋,也非常钦佩:世间还有这样的道理能给大家讲。在北大,自己也曾很认真学习过哲学,却连自己国家遗留下来的这么珍贵、这么高妙的东西都没有看过,真是非常地惭愧。蜜蜂出去采蜜,发现了蜜源的话,它会用跳舞的形式告知自己的同伴,我在看到这样的书、听到这样的理论以后,就想我是不是也应该跳点舞,把这些发现告知同伴?因为我一直是在搞软件开发,所以就希望通过信息手段向同伴们传递这种非常好、非常有益的佛教思想。”安虎生后来还说:“当时社会上很多人对于佛教有误解,由于我有自己的因缘,也了解了佛教对社会进步的贡献,就希望通过我们的手段和方法向社会传播。”
从1995年7月开始,安虎生就尝试制作名为“佛——智者的世界”的佛教电子读物。他一边学习佛教理论,一边向高人请教。1998年,安虎生两次到北京医院向赵朴老汇报工作,得到他老人家肯定和具体指导。前些年,安虎生还拜访季羡林老人,季老建议用“佛学简明电子百科读本”的名字,并亲自题写,以示鼓励和支持。
双手合十
2009年9月香港《文汇报》曾刊登专访佛教在线创办人和总干事安虎生的文章——《佛教在线发起人安虎生畅论:我的事业我的信仰——编织慈悲吉祥网 传播和谐美妙音》,将他做佛教文化事业的起始、进展及其心路历程和经验等做了详细介绍。采写该文的记者说:“在安总饱经沧桑的经历里,我们深深地体会到了一个民间佛教传媒机构发展的艰辛进程,一个中国佛教徒爱国爱教的执着,一个典型中国知识分子的坦荡襟怀。”自1996年创办国内最大的佛教综合网站以来,安虎生和“佛教在线”(前身为中国佛教信息网)经历了太多的起伏跌宕——初办时的一枝独秀、辉煌时的万众瞩目、非官方身份的尴尬境遇、经济困难时的捉襟见肘、陷于矛盾时的被迫停运、困境中的沉淀与反省、新因缘下的努力与成果。“佛教在线”最初帮雍和宫做网上朝圣时,有4万多人在网上朝圣。当时他们还提出‘小小那烂陀’的概念,相当于现在的博客。应用自己能掌握的“高科技”,安虎生还帮助佛教界实施佛教典籍的电子化工作,刻录过中国大陆首部《大藏经》光盘。“佛教在线”还第一个获取了国家信息产业部发给的宗教类的SP执照的网站。
“佛教在线”网站
做过IT的都知道,做网络就是在“烧钱”,“佛教在线”创办5年后,烧了很多钱,到2001年时,网站注册人数突破50万,拥有400多个版主,同时在线人数超过8000人。与今天7亿多网民的中国相比,当时网民数量才不过几百万。我和安虎生师兄的二弟安龙生先生聊过一次,知道网站做得很顺利时,安虎生的公司却遭遇重大挫折。本来科技公司按计划筹备要在香港上市,但2001年互联网泡沫破碎,谈好融资未能成功,加上常规项目的重大失败,现金流在两个月内完全枯竭。安虎生说:“当时最后一分现金都没有了。”只好卖车、卖设备,给科技公司的员工结清工资,据说当时苹果电脑买的时候花了5万元,但急着出手却连5000元都卖不出。
最困难的时候,安虎生一个人做“佛教在线”的全部维护工作,每天一干就是十七八个小时。他觉得自己就像电影《英雄儿女》里面的王成。他一会搜集佛教资讯,发布在新闻系统;一会在论坛上看看哪些帖子需要删除;一会再到聊天室做管理员,联络那些热心的网友和志愿者,正是在网友和志愿者的鼓励、支持和无私的参与,佛教在线没有关闭,反而获得重生。2006年4月,首届世界佛教论坛召开时,安虎生所做的努力得到社会更大的承认——作为唯一的民间媒体受邀参加首届世界论坛的报道,并为世界佛教论坛建设网站,提供前期运营支持。“佛教在线”通过为佛教界提供服务,提升了知名度,扩展了生存基础,形成良性互动。
与大兴善寺宽旭法师合影
“佛教在线”遭遇过停运4天的困境,对安虎生来说,挑战还有很多。从“佛教在线”建立到2005年,佛教在线没有过任何收入,所有的投入全部由他一人承担。过去,安虎生把自己做其他生意的钱补到网站上,从2005年开始,他们也开始尝试一些经济模式和生存模式的探索,如开发一些佛教文化产品,组织一些佛教文化活动。
安虎生有不少实体项目,但最终目的多是传播佛教文化,具有公益性质。福慧慈缘文化会馆是其中之一。我本人不是佛教徒,但种种因缘,或是为工作,或是为学习,或是为朋友相聚,我也多次走进位于北京王府井东安大街53号锡拉胡同的福慧慈缘会馆。会馆门口还有去年底庆祝“佛教在线创办20周年回顾·感恩”时来宾们的签名,馆内悬挂着诸多高僧大德庆贺的墨宝,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台湾中国佛教协会圆宗长老庆贺所书“觉有情线上线下佛教在线弘正法 祈和平海内海外善愿成海润群生”。
福慧慈缘文化会馆
“佛教在线创办20周年回顾·感恩”来宾们的签名
福慧慈缘会馆还有北京城内有名的素食会所、茶室,并时常举办闻思讲堂,请高僧来此与信众讲学交流。我听过一次福建省佛教协会副会长、福州开元寺方丈本性法师讲“闻思讲堂”,法师讲人应具备六大核心竞争力:慈悲、智慧、愿力、行动、健康和乐观。法师讲述中生动地结合着国际上的涉我事件,听来受益匪浅。还有年轻新人在“佛教在线”福慧慈缘素食会所举行了盛大的素文化婚礼。有的新郎和新娘有各自信仰,如新郎信奉的是天主教,新娘是佛弟子,但不管是在天主教还是佛教中,都有清净自心的做法。在新婚仪式上,新人用清水净手,香炉熏手,表示他们对婚姻的郑重,更表明两人将以洁净的身心迎接新生活。当主持人说“佛前供灯,愿点燃人性智慧之灯,照亮彼此的人生旅途”时,还有英文主持词:Let the new couple consecrate the oil lamp in front of the Buddha, beaconing the life by the light of wisdom.
闻思讲堂
素文化婚礼
“最让大佬们蛋痛的超级大佬:安虎生!”这是网上一搜就可以找到奇葩贴子。有“米农”:说:“51.cn、61.cn、125.cn、168.cn、169.cn、180.cn、188.cn、club.cn、girls.cn、mj.cn、all.cn等等不一一罗列,这些超级极品‘米’(域名)都在一个人的手里:超级大佬安虎生!”他们议论说:“不过,他的米从来不卖,也联系不上他。”“据说,他带着一大批极品域名出家了……这,这,让我们‘米农’感到汗颜,也感到蛋痛。出家可以,能否将‘米’留下?!”
对于这些议论,安虎生笑言:“我有些想法比较老派,不合时宜。低买高卖,300元买,300万卖,我有点下不去手。”上世纪90年代中期,安虎生注册了btv、mba、games、61、183等一大批域名,用他的话说“当时懂域名的不多,懂了也不干”。他虽然注册了很多域名,但和那些靠域名发财的人不一样,他就是喜欢。曾有北京电视台、邮政局的人来商量域名转让,他宁可送也不卖。他希望,自己手里的每一个域名都能有一个故事。在他看来,这是自己和域名的因缘。
这样的特立独行,用北京方言来说就是“各色”,尽管安师兄和我都没有看电影《老炮儿》,但大家还是聊到这个字眼。安虎生说,或许“老炮儿”指的就是讲规矩、讲面子,绝不干不上台面、让人鄙视的事。安虎生说,我吃的都是“苦力饭”,不在乎个人财富与权力,穷也好、富也好,但图的是心安,希望能自在。
与上海社科院刘元春教授在湖南古麓山寺
“从因特网到因陀罗网”。佛教在线扮演着佛教文化资讯主流媒体的作用,更多的人通过“佛教在线”了解中国佛教,也有不少人通过这个网站了解了海外佛教。在安虎生看来,2008年以后,佛教网络媒体发展趋于多元化,但“佛教在线”依旧有着相当庞大的受众群体,比如很多法师养成每日早晚阅读“佛教在线”资讯的习惯,他们笑称这是上“早晚课”。随着最近几年社交网络的发展,安虎生也说过:“微博和微信的这种发展,我个人认为,是佛教文化传播最好的机遇,希望有更多的机构和个人能加入到优秀文化传播的领域,用句现在老套的话:传播正能量。”“佛教在线”严格把握宗教政策和坚持自身原则——“我们做事一般本着三满意原则,就是政府要满意,教界要满意,受众要满意”,“帮忙不添乱,水大不漫桥。无论对政府、对教界,你要用一个帮忙的心态,不要给人家添乱,不要追求点击量,不要追求网站出名。佛教正统的是三宝住持,你别想越过这个桥。”
与福建省佛教协会副会长、福州开元寺方丈本性法师合影
2001年安虎生去西藏祈请一些活佛加持,准备拍摄一部释迦牟尼传的动画片。在色拉寺,一位在文革期间坐过20多年牢、饱经磨难,当时已80多岁的活佛听了他所做的“佛教在线”等善举时,眼泪一下子就流出来。这让安虎生真正体验到什么叫宗教感情。老活佛一再叮嘱他一定去释迦牟尼佛前去祈请,并派两个年轻的喇嘛陪同。本来大昭寺当时正在维修,释迦牟尼殿已多日没有开门,但当安虎生赶到时,殿门正好就开了。在礼拜佛像时,安虎生突然发了一个愿:地狱未空,誓不成佛,度尽众生,方证菩提。他后来曾说:“其实按我的修行也好,愿望也好,根本也到不了这个地步,我当时是想给佛教做一点事情,把自己了解的一些情况尽可能的传布出去,离佛菩萨的这种本愿差的太远了,但这个愿就这么说出来了。”
因不用专业,在佛教界,学校和专业的背景很模糊,或许别人会问安虎生“学禅”还是“学净土”,但很少有人问是哪个学校毕业的,更不会问他是学数学还是计算机。做“佛教在线”20年来,安虎生希望人们对佛教的理解更客观、更科学、更纯粹,不要像前些年有的人把佛教“妖魔化”,扭曲地看佛教。现在社会上有些人觉得学佛了,就好像比别人有优越感了。对此,安师兄说,学佛的人好比提前穿上了病号服,只是比不学佛的人提前多知道点医院的规矩,并不说明你身体比别人健康。如果因为提前穿上病号服就有比别人优越的想法,甚至以为穿着白大褂就是医生,那就大错特错了,我们学佛,如果意识到自己是病人,用佛法好好地医治自己,那是最值得庆幸的事情。学佛的人,应该要借事练心、知行合一。
2010年应邀访问辽宁双灵寺与北大哲学系楼宇烈教授(中)合影
安虎生想告诉学佛的人:“当我们决定要去学佛的时候,或者说我们认同了佛法的道理、认同了一个最终目标的时候,我们在中间不管是遇到了顺利还是挫折,我们只能坚定不移地走下去。也是通过这件事我才体会到一点:佛法本来是庄严我们自己生命,解决我们自己生命中的问题,它和我们外在的,包括我们的身体健康,包括我们的事业是否顺利没有必然的联系。我们不是为了自己的身体健康而学佛的,也不是为了让自己的事业顺利而学佛。可能在我们学佛以后会得到很好的机会,也可能会遇到逆境,但无论是顺缘还是逆缘,其实都是对我们的训练和加持。当我自己想明白这一点后,我学佛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死心塌地!不再想其他的东西。既然选择了佛教,选择了佛法作为思想的训练和指导,那就只能以佛菩萨和高僧大德为榜样,尽我们最大努力,用尽我们全部的力量,来实践佛陀的言教。如果套用今天的主题来讲就是感恩,感谢一切的因缘,不管是帮助我们的,还是妨碍我们的,所有的事情都可以在这里化为我们的精神食粮,都可以使我们更加地提升自己。”
2014年佛教在线一行拜会台湾慈法禅寺,安虎生与该寺住持净耀法师座谈交流
20年一路走来,随着佛教文化在社会上的影响力与日俱增,“佛教在线”规模和影响力也在不断增长。谈到佛教在线的未来发展,安虎生说“正法久住”,谈到未来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又云:“护国佑民,历经沧桑,因缘惠利,再现辉煌”。谈到佛教在线,安虎生特别感恩自己的太太,几十年一如既往,理解的支持,不理解的也支持,没有太太和家人的支持,也许就不会有今天的“佛教在线”。
讲到感恩,安虎生强调,就是我们也要感“自己”的恩:“我们的身体是各种因缘和合而成的,有父母的功劳,有大地的功劳,有众生的功劳,没有这样的身体,我们是无法自在的。我们是否善待了这个各种因缘合成的身体,是否从心灵上不断给它浇灌,不断让它丰满,不断保持它常青。从身体状况上,我们是否爱护它,给它合适的营养、适当的休息、良好的训练。我们现在社会上有很多人对自己的身体都不爱惜,对自己身体的和合,也没有感恩之情,想怎么糟蹋就怎么糟蹋,发展到最后,可能各种刺激都不过瘾,放纵自己。用自己的肉体作代价获取短暂的感觉,最后完全堕入一种不可救药的地步。其实从我自身的感受中,我们感恩不仅是外向的,而且也是内向的。不仅是从物质上的感恩,也要在思想上感恩,别人给我们一句赞扬,我们要感恩。同时我们要感谢那种表象上,甚至是那些从表象上阻止我们的人和事,因为只有严酷的环境,才能培养坚强的战士,我们不应该抱怨那些给了我们挫折的人或者是事,我们应该感谢,甚至我们在这种训练下,还保留了自己的生命,得到了经验,有了继续战斗的勇气,这一切都需要我们去感恩。”
春节来临,除了感恩,安虎生还寄语“未名湖是个海洋”中的校友说:这么多年,个人感受是“三军可以夺帅,匹夫不可夺志”,北大学生不管在任何环境、任何时代,都应“志不可夺”。有因缘进北大,不管学的什么专业,不管毕业后有什么成就,心里都要有东西,思想里都要有荣耀的种子。
人物介绍
安虎生,“佛教在线”创始人,出生于内蒙古,是名“60”后。1979年考入北大就读于数学系。90年代初从高校出来创业,被网传为“中国互联网最早投资域名的牛人”。1995年,在雍和宫皈依,开始网络与佛教的互动。现担任与佛教文化相关的实职: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宗教学会副秘书长;《中华佛教文化年鉴》主编;《中国藏族文化年鉴》联合主编;《佛门资讯》、《学佛人》创刊人,主编;
《机锋辨禅》主编;世界和平吉祥塔建造委员会主任;佛教在线(www.fjnet.com)创始人,总干事;福慧慈缘文化传媒创始人;北京福慧公益基金会创会人;北京实现者社会系统工程研究院院务委员,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