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观点 常识 故事 专题 视频

界文法师:佛法的修心之道 (一)

戒幢法雨 2023-10-26 11:33:25






“佛法修心的目标,并不是以我们世间层面上所认为的快乐为目的。因为快乐也分为很多种,我们通常的这种满足欲望的快乐都不是佛教修心的目标。佛教修心的目标,主要是为了灭除烦恼。”





各位营员,各位义工菩萨们大家早上好!今天给大家带来的主题是《佛法的修心之道》。

来到寺院,大家这两天可能会感受到整个道场有一种祥和的、庄严的氛围。大家也参加早晚殿堂的念诵,参加禅修和读书会各种活动,在慢慢的感受和体会。其实某种程度上,我们已经在触碰到佛法的修心之道了。

在佛法里,大家最关心的就是怎么来降伏这一颗心。《金刚经》里提问说:“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 禅宗的祖师慧可去拜见达摩祖师的时候,他也是说:“吾心难安,祈师与安”。所以,这颗心的修习和调伏,心灵的提升和转化,实际上是佛教里边的最核心的话题。

我们的生命是由身和心两个部分组成。相对来说,身体的调整我们容易做:去锻炼,吃合适的饮食,好好休息——睡好了,吃好了,锻炼好了,基本上你的身体就打理的还行。当然,我们现在很多人不好好吃饭,不好好睡觉,不好好锻炼身体,就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相比之下,心的调整要更加的复杂、微妙。为什么呢?因为这一颗心它摸不着,看不见,你想去把握它,但是却很难。所以佛法的修行,很大部分都在研究这一颗心,探索心的调伏之道。


关于“修心”,我们首先要有一些基本的认知。


一、心灵世界没有那么容易主宰

第一,就是要认识到我们的心灵世界没有那么容易主宰。千万不要认为我们已经是自己心的主人了。有的人说:我想走路就走路,想说话就说话,我不是这一颗心的主人吗?其实不是。在佛法看来你并不是你的心的主人。比如有的时候你闭上眼睛想让自己心无杂念,但是你的念头一个接一个的往外冒,是不是?有时候你不想发火,你想平静,但是火气就是不断升起。有的时候明明是很好的日子,衣食无忧,吃喝不缺,什么都挺好的,但就是莫名其妙的心不快乐,起各种情绪。所以我们会看到这个心其实是很不容易主宰的。

有的时候我们想要掌控这一颗心,用意志力来打压,不许它起杂念。但越是这样打压,就越会心烦意燥,心就会特别的动荡。有的时候你经常发脾气,你就会告诫自己说下次坚决不发脾气了,一定不发脾气。可是一遇到问题又情绪爆发,事后你就会陷入一种沮丧,甚至陷入一种自暴自弃的感觉里。有的时候你下决心说我一定要好好学习了,好好看书了,好好上班了,但是当你一再的做不到,每次都突破了自己的界限的时候,你就会变得更加的焦躁、无助、迷茫。

在佛法看来,我们在降伏这颗心的时候需要用意志力,但是又不能只靠意志力。那需要什么呢?就需要我们去了解它,先学会跟这颗心做朋友,观察它的规律。这是第一点:我们不是心的主宰。

关于这一点我们必须要有一种谦卑的态度。很多同学学佛了一段时间,往往会觉得:我已经学佛一年、两年、三年了,为什么我还跟原来差不多,心还那么动荡,那么烦恼?我们一定要有一种谦卑的观念,千万不要认为自己得到了很多的知识之后,自己就能怎么样了。因为心是有心的规律的,并没那么容易降伏。



二、检视心里的内容

第二就是,对我们心里的内容需要加以检视。要知道,我们心里的内容并不都是正确的,也并不都是有益的。所以作为修行的第一步,我们就要学会对自己的心灵内容做出鉴别。我们的心灵内容——信念、想法、感受、甚至情绪都不一定符合实相,不一定都是合理的。意识到这一点非常的重要。

所以经中说:“慎勿信汝意,汝意不可信。得阿罗汉已,乃可信汝意”,只有证到阿罗汉(果位),彻底断除了无明,降伏了贪、嗔、痴烦恼,才可以完全相信我们的这一颗心。在凡夫的阶段,永远不要相信我们心里所想或者我们的感受和认知是绝对正确的。所有这些内容,我们是需要加以洞察和检别的。

比如有的时候在家里,年轻人时不时的会有一些抱怨,觉得:“爸妈一点都不关心我!”当这样想的时候,就会觉得很烦,会有一种叛逆的感觉、痛苦的感觉出来。但是如果学会了检视自己的信念和想法,当第一念出来说:“爸妈一点都不关心我”,第二念我们可能就会扪心自问:他们真的一点都不关心我吗?这个时候可能会突然发现其实也还是有关心的。只不过他们没有用我需要的方式来关心我,让我产生了一种不被关心的感觉。他们很关心我,甚至过度关心,但是我感受不到关怀。

他们只是不停给钱,或者逼着自己去嫁人或是娶个太太,或者非要让自己去考个什么证书等等的,他们用他的方式来关心自己。但是可能自己真正想要的关心,只是说大家能坐下来好好谈谈,知道我需要什么,知道我不喜欢什么,知道我的艰难。

我们刚才讲到,我们不是心的主宰,心的内容也都不一定可信——它的内容有很多不符合真相,有很多是偏颇的、扭曲的、片面的,甚至和实相是截然相反、颠倒的,这个时候我们会有一种恐惧感:自己这颗心如果都不能相信,都不能主宰,那么该怎么办?

当我们检视了我们心的内容,这个时候我们要跟这颗心做朋友,去了解它帮助它。


所以还要认识到第三点:那就是,心是有规律可循的。


三、有规律可循的心

在佛教看来,心也是缘起法的产物。我们的心理活动不是万能神创造的,不是因为神让你快乐,让你悲伤;也不是无因论,不是无缘无故没有来由的。有的人说“我没有原因的,就是不开心”,其实不是没有原因,只是你没有看到它的原因。

心是众缘和合的产物,遵循着缘起法则。所以在佛法的修行中,不要去打压这颗心,不要尝试用意志力去掌控,也不要盲目的相信自己。应该怎么做呢?就是跟自己的这颗心做朋友,去觉察它、了解它,洞察它的本质。看清它的现象,明了它的规律,然后用恰当的方式加以引导。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跟我们的这颗心做朋友,包括跟我们的身体做朋友。既然是做朋友,那么做好朋友的前提是什么?互相要交流、要了解,要学会适应彼此的性格、脾气规律。是不是?

对待我们这颗心也是这样,要了解这颗心,观察这颗心,愿意跟它做朋友,不断的跟它交流:你发生了什么?你想要什么?是什么?怎么啦?——就是轻轻的陪伴,在这个时候慢慢的给予引导。只要我们掌握了方法和规律,这颗心就会得到训练和调伏。所以佛法的修心之道是从这个地方来下手。

我们要想真正的切入修行,学会这一点是前提。必须从这个方向上走,我们才能真正做到降伏其心,才能获得身心的自在。


接下来我们看具体的修心方法怎么做。


四、具体的修心方法

我们在讲修心方法的时候,有的人会问,这个“修心”是否就是要让我一天到晚很快乐?有的人会疑惑,干嘛要去修这颗心呢?觉得修行也挺累的,本来上班、生活、带孩子就已经够累了,现在又加了一个修行就更累了,吃好一点,穿好一点,开开心心、快快乐乐不就行了吗?也有的人会问什么是幸福,这颗心到底要修到什么程度,我这个心才算是修好了?

1、// 修心的目标

在这里我要说,佛法修心的目标,并不是以我们世间层面上所认为的快乐为目的。因为快乐也分为很多种,我们通常的这种满足欲望的快乐都不是佛教修心的目标。佛教修心的目标,主要是为了灭除烦恼

那什么是“烦恼”呢?烦恼也不一定都是心烦了才叫烦恼。我们看一下解释:扰乱身心、心不寂静的种种心理作用。“扰乱身心,心不寂静”,就是说你的心静不下来,不寂静、不清凉,这就是烦恼。

参照这个定义,此时此刻我们坐在这里,扪心自问,我们的心灵寂静吗?心宁静吗?可能有的人说,我今天心特别宁静,无牵无挂,无忧无虑;但也有的人觉得,怎么这颗心慌慌张张的,很紧张,好像心里有点紧绷绷的,一种说不出来的焦虑感或者迷茫。也有的人可能会觉得这颗心特别躁动,有一种兴奋、动荡,总想去抓什么,总在想接下来干什么,总在渴望。所有这些让我们的心动荡的都叫烦恼。

嗔(恨)的烦恼会让心很痛苦;发脾气、焦虑、抑郁、恐惧的时候,你的心是不寂静的,是痛苦的。但有的烦恼,比如说贪烦恼,当陷入贪着的时候,贪财、贪色、贪利,贪各种东西,有的时候它是快乐的,但虽然有乐受,但它是动荡的乐受,并且是无常的。


2、// 两种痛苦

这里,我们要了解痛苦有两种:一种是身体的痛苦,一种是心灵的痛苦。

如果说你的身体有痛苦,但是你的心平静快乐,这能不能接受呢?其实是可以接受的。举个简单的例子,有的时候你在看一本特别好的书,或者在看一部电视剧,这部电视剧你觉得特别精彩,特别有意思。你上了一天班其实已经挺累了,你的身体其实不舒服了,肚子饿了或者渴了,但是因为这个内容太精彩了,你都舍不得站起来走开,舍不得结束,你接着又点开一集往下看。所以有的时候心里面开心,身体有点苦,只要不是极度痛苦,我们其实是可以接受的。

有的时候身体不痛苦,但是心灵非常动荡、非常痛苦。有些人有吃有喝有穿没啥事,但是心陷入了焦虑、抑郁,心陷入了孤独,那种感觉就觉得太差了,是吧?糟糕至极。所以我们首先要鉴别,自己的痛苦是身体的还是心灵的?

就像大家坐在这里,你们平时在家里可能都是“葛优躺”,往沙发上一躺,床上一靠,现在盘着腿坐在这个教室里,也没有靠背,也躺不下来,多少有点身苦(当然听我讲座的时候,你不一定非要双盘在那里一动不动,腿痛了可以松开一点。不然你就会焦躁,觉得法师怎么还不结束?我已经撑不住了。太痛了,就把腿松开,不要踢到别人就行)。那么一定程度的痛苦我们实际上是能接受的,但是极度的痛苦也不行。如果你的定力不强,心缺少力量的话你就受不了了。

佛教不逃避身体的痛苦,认为身体有可能会有苦,但是也不认为吃苦就是解脱。所以佛教不赞成无意义的苦行,因为过度的疼痛会让你的心收缩,不能够能放松下来,你的心也不能宁静了。

所以心要宁静的话,你必须得是接受了这个痛苦,心就像大地一样的包纳了它,你的心就会静下来。如果你的心在抵抗,跟痛苦在搏斗、在战争,你的心就静不下来。我们说痛苦有两种,一种是身的痛苦,一种是心的痛苦。谁都不想要心灵的痛苦,身体的痛苦呢,有的时候我们可以克服,但是心灵的痛苦就难以忍受。


3、// 两种快乐

快乐也有两种,一种是心动荡的快乐,第二种是心宁静的快乐

什么是动荡的快乐?比如说你去歌厅里边嗨一下,去大喊大叫、狂舞一番,觉得在那个酣畅淋漓的状态下非常快乐。但是这种动荡的快乐,它依赖于外界的刺激,而且容易厌倦,当外在的刺激平息下来的时候,心并不会因此而平静下来。如果只是依靠动荡的快乐来刺激自己,或者说认为世界上只有这一种快乐的话,一旦没有了外界的刺激,比如说我们来到了寺院,也没有歌厅,也没有地方给你跳舞,甚至不许你大喊大叫,只能规规矩矩的站着坐着,你就会感觉到一种不习惯,心不但不会变得平静,反而会体验到无聊、烦躁和空虚。为什么呢?为什么这样静静的待着就那么可怕呢?实际上是因为之前一直用一种动荡的快乐来刺激自己,所以你的心就依赖于这种外界的刺激。

但是这种刺激是有副作用的,因为人容易厌倦。每天让你去大喊大叫,你也烦。你必须要想新的主意,想新的内容了。每天听同一首歌,我们也会觉得烦躁;每天吃同一道菜,每天做同一种娱乐,它都会变成一种可怕的痛苦。因为心需要新鲜的刺激。

第二种就是心宁静的快乐,这种宁静的快乐它是另外一种。

我不知道在座的诸位在人生的某一个时段,有没有体验过一种宁静的快乐?大家可以回忆一下,体验到的可以举手分享一下,你有没有在哪一个时段感受到一种宁静的快乐?好,我们这边有位男生,你可以举手分享一下。


同学分享:宁静的快乐,我印象很深刻,就在19年国庆的时候,我断了网络,一个人在办公室整理一些文字资料,我觉得那天特别的宁静。那天是七十周年国庆,按理应该很热闹了,而且那天天气也特别好,但是我就一个人在办公室,就特别宁静,整个的气氛特别宁静,我感觉这是我这几十年来非常宁静的一段时间。




非常好,大家给他一个掌声——好像没做什么娱乐,甚至把网络都断了,反而你感受到另外一种快乐。有没有其他同学分享的?好,我们女生也分享一个。

同学分享:好,谢谢。我的这种快乐,我觉得是作为一个母亲应该能感受到的。就是当一个小朋友醒来的时候他会很闹腾,有时候会因为他的一些调皮会有浮动的烦恼。但是当他静静的睡在那的时候,作为一个母亲站在一个睡着的孩子旁边的时候,那个时候感觉到很幸福,很快乐。

好,也是一个非常好的体验。因为时间原因,我们就先分享两位。我们看到他们两位的这种快乐体验有个共同的特点是什么呢?其实没那么多的外部刺激,甚至去掉了很多的东西。我相信,在座的诸位如果要分享的话,可能也有类似的体验。比如说有时候一段紧张的任务完成,一个紧张的考试考完,突然一下你的心放下了,在这个时候你没有去做任何的娱乐,但是你的心特别的轻松,因为放下也是一种快乐

独处的时候真正的去陪伴自己,做点自己想做的事情,感觉到不需要去应付任何人,不需要去牵挂任何的东西,全然地活在当下,这个时候你也会感受到一种宁静的快乐。或者像刚才这位女生,她分享的就是当她充满爱心,跟自己的家人非常宁静的待在一起,静静的陪伴他们的时候,有一种幸福感和满足感。

所以我们会看到,这种宁静的快乐,它不一定依赖于外部的刺激,更多是跟我们的心灵内在有关。这种快乐如果经常出现的话,不但不会觉得厌倦,而且它还会带给自己一种非常深刻的满足,一种非常充实的感觉。当这样来生活的时候,你就会油然的感到,你的生命好像跨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真正的感觉到自己的生命存在的意义,感觉生命内在的充实。

当然心宁静的快乐并不一定都是在安静的时候,有的时候穿梭在人来人往的大街上,但是当你的心安住在慈心,安住在正念里的时候,去体会此时此刻,你也会有一种宁静。真正的禅师们是二十四小时都在这种寂静中。心像晴空一样的,非常的通透、清凉,非常的满足。

所以说要谈佛法的修心之道,我们首先必须要了解心动荡的快乐和宁静的快乐之间的区别,慢慢的从依赖于外部的刺激转向于寻求内在的安宁当我们这样找到心的方向的时候,我们就能够越来越多的活出来。你会发现你所有的疲惫、所有的困扰、所有的迷茫都会烟消云散,你会找到真正的自己。

(未完待续)

来源:戒幢法雨

  责任编辑:印月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