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观点 常识 故事 专题 视频

中国佛学院普陀山学院举行中观学专业2021级研究生毕业答辩会

中国佛学院普陀山学院 2024-04-29 09:33:19

2024年4月28日上午,中国佛学院普陀山学院在学院会议中心F会议室举行中观学专业2021级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会。

会闲法师

界定法师

能进法师

如义法师

现了法师

本次答辩评审委员会成员由我院观音学专业、戒律学专业研究生导师会闲法师,早期佛教专业、中国佛教史专业研究生导师界定法师,佛教建筑专业、观音学专业研究生导师能进法师,禅宗学专业、宗教比较学专业研究生导师如义法师,佛教文献学专业、中国佛教史专业研究生导师现了法师组成。我院中观学专业研究生导师由中国藏学研究中心李学竹研究员及本院智明法师、智瀚法师担任。会闲法师担任本次毕业论文答辩会答辩组组长。

李学竹研究员

智明法师

智瀚法师

本次答辩会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共有七位2021级中观学专业的同学参加了此次毕业论文答辩会。

根据毕业论文答辩程序安排,答辩同学先后经历了导师荐介、论文自陈、评委提问、评委点评等环节。七位同学分别就各自论文的总体内容作了较为清晰的陈述,展示出在学术上应有的专业性与严谨性,七位同学顺利地通过了答辩考核。

悟贤师

悟贤师以《中观真理推介法研究》为题,介绍了龙树菩萨的双边否定法、归谬法和双遮否定法,通过分析西方哲学史中关于真理的问题,指出真理的追问属于形而上学思维的问题,最后总结了中观学关于真理的推介法。

悟鑫师

悟鑫师以《作为诸宗底色的中观宗——以禅宗、天台宗为例》为题,以佛教的核心要义破无明为起点,探讨了无明的本质及对个体解脱过程的影响,提出中观宗对治无明的方法和态度。同时考察了禅宗和天台宗采纳、吸收中观思想及三宗之间的关系,指出中观宗在通向解脱道路上的重要作用及其对这两个宗派的深远影响。

广济师

广济师以《龙树菩萨的念佛思想研究——以〈十住毗婆沙论〉与〈大智度论〉为中心》为题,通过梳理龙树菩萨和净土宗的深厚渊源,令大众对龙树菩萨有全方位、更立体的重新认识。指出在大乘菩萨道的修行实践过程中,念佛法门不仅是念佛往生,求佛临终接引,更可以是称名、或是缘相、观想,乃至契入般若的实相念佛。

果德师

果德师以《从〈圣教论〉看中观对吠檀多哲学的影响》为题,以乔荼波陀的《圣教论》为中心,通过比较《圣教论》的哲学思想与中观思想的异同,聚焦于《圣教论》的“不生说”和中观学派“无生说”的对比,揭示了中观学派对对吠檀多哲学的影响,为理解两个学派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

圣觉师

圣觉师以《为高尔吉亚释疑解惑的中观哲学》为题,探讨了古希腊哲学家高尔吉亚与佛教中观哲学关于“有无”这一哲学命题的不同,得出中观哲学的“有无论”是一种圆融无碍的中道思想,不仅避免了高尔吉亚“有无论”的缺陷,还对其因过度怀疑而陷入虚无的困境给予了释疑解惑。

上戒师

上戒师以《语言与真理——以唯识和中观的语言观为中心》为题,对语言与真理的关系进行了深入探索,分别解释了两大学派对名言谛和胜义谛的理解,并展示了唯识学和中观学两种不同语言观在通往真理世界中所起的作用,指出语言与真理之间的关系是领悟佛教真谛的关键所在。

本超师

本超师以《基于“问题导学”教学法的佛教院校中观学本科教学设计研究》为题,针对佛教院校中观学科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等问题展开研究,介绍了“问题导学”教学法得基本概念、理论基础以及在中观学科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方式,列举了教学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可行的方案,最后针对中观学科的特点设计了一套教学模型,展示了教学设计的过程和实施方式,为佛教院校的师生提供了高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也给中观学科的教学质量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最后,在答辩委员会专家组的一致同意下,悟贤师、悟鑫师、广济师、果德师、圣觉师、上戒师、本超师顺利通过本次毕业论文答辩。

正所谓说法有辩慧,护教有便行。人才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当代僧青年应以笔端具大辩才,演弘法护教之大佛事,光赞佛乘。学院本着“高标准、严要求”的原则,认真严格要求学生的学术规范,不断提升学术研究水平,以致力于不断提升学生的学术研究水平,规范研究生教育工作,争取为普陀山乃至整个佛教界培育更多符合新时代需求的高素质僧才。

责编|演修

文章|

广济

图片

|究善

编辑|

究善

  责任编辑:勉淳

精彩推荐